太子轅帳的氣氛這會兒也有些沉悶。
左將軍趙永方,右將軍孫青海……足足五六位將軍齊齊端坐中軍帳中。
就在昨日,幾人還是神采飛揚——
這幾人武人之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俱出身于大正朝廷的小世家。
當初會從軍,可不就是因為在朝中找不到其他好的出路?所謂病急亂投醫,就燒了四皇子姬臨這個冷灶。再沒想到,竟是押中了這樣大一個寶。
還以為姬臨能做個安安穩穩的王爺,他們幾家也算有了依靠。如何能想到一向坐冷板凳的四皇子能絆倒其他皇子,成為最后的大贏家?至于他們這些一直在帳下聽命的,可不憑空搏了個從龍之功?
這些日子以來,幾人明顯感到了不同。就比方說他們幾個,五皇子權勢最盛時,家族中的掌權者可不是一再寫信,責令他們趕緊想個法子跳出四皇子這個泥坑,不然真是牽連了宗族,少不得要把他們除名。
這才多久啊,族人態度就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就連族長都親自寫信,盛贊之外,更是囑咐,一定要好好侍奉太子殿下,甚至家中妻兒來信,說是自己這一脈在家族中地位大大上升……
眾人揚眉吐氣之外,對太子身邊的位置,也就格外看重——譬如說太子返京,軍權要交由何人掌控?
要說幾人對自己的資歷還是頗為自信的,畢竟,之前太子不受寵時,可不就是他們這些人守在太子身邊,說是同甘共苦也不為過。
雖然欽州一戰,那沈承出力更多,可是所謂論資排輩,和他們這些太子身邊的老人相比,沈承那等乳臭未干的后輩又算得了什么?
之前幾人也合計過,皇上會發這樣一道圣旨,十有**,是那沈承擔任皇帝親衛時,入了皇上的眼。可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根據從朝廷得來的消息,皇上這會兒已是病入膏肓,太子這次回去,說不得就要登基。
即便這會兒不能改變圣意,也得從太子這里得個明白話,怎么著也得讓太子明白,相較于沈承這樣一個外人,還是自己這些老兄弟更靠譜。
更別說幾人之前還掌握了另外一個消息,那沈承已然和軍師楊希的妹妹訂了親,所謂功高震主,楊家出了一個太子太傅,又有神機妙算的軍師楊希,再加上一個掌控天下兵馬大權的女婿,這樣的人家,就不信,太子心里不忌憚。
“我老趙是個粗人,想說什么也不會藏著掖著,”趙永方沖著坐在最中間身姿挺拔的姬臨恭恭敬敬的一禮,“北軍可是殿下領著我們兄弟風里來雨里去,一手拉拔起來的……”
因著五皇子的刻意針對,軍營三不五時就會斷了糧草,沒奈何,姬臨甚至親自帶領手下一起種田。
又因為北方異族乃是四境中最囂張也最驍勇善戰的,甚至很多次,姬臨不得不餓著肚子帶著手下和敵人作戰。
說道這里,趙永方也動了感情,眼睛都有些紅。
“咱們北軍號稱‘鐵軍’,可不正是兄弟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那沈青云的手下也就罷了,所謂子承父業,歸那沈承也沒什么可說的,憑什么連咱們北軍也要交給那沈承統領?屬下怎么也想不通!”
這番話粗一聽來也算有理,更是點出一個讓人有些膈應的事實,沈承可是沈青云的兒子,而沈青云正是五皇子姬晟的親姨丈!
一番話當真是綿里藏針,頗有心機。
孫青海幾人對視一眼,也紛紛附和:
“北軍永遠是殿下的北軍……”
“屬下等誓死追隨殿下!”
姬臨蹙了下眉頭,剛要開口,有侍衛進來回稟:
“啟稟殿下,沈承將軍和楊希軍師求見。”
“軍師也要跑來摻一腳嗎?”孫青海不滿的撇撇嘴,咕噥道,“生怕別人不知道沈承是他妹夫還是怎地?可妹夫再親,還能親過咱們這些老兄弟不成?還有那沈承,這么急巴巴的跑來,對這大元帥之位還真是看重的緊啊!”
“青海慎。”姬臨眼中閃過一絲暗色,明顯已是有些不悅。又沖侍衛道,“去請軍師并沈將軍兩人進來。”
看來殿下心里,軍師的地位依舊是非比尋常。
趙永方心里暗忖。卻也明顯的注意到一個細節,太子提起兩人時,明顯把楊希排在前面,而把沈承放在后面。可論起官銜來,分明是沈承更尊才對……
這是不是意味著,太子殿下心里,對皇上的這道旨意也有不滿?
正自胡思亂想,兩個人已是并肩而入。左邊的那位劍眉星目,龍驤虎步,顧盼間全是睥睨之氣,不是即將走馬上任的兵馬大元帥沈承又是哪個?
至于說右邊那個則是一襲青衫,身姿若翠竹,容貌若九天皓月,遠瞧如天上謫仙降世,近看卻自有令人心折的高華氣度。
趙永方等人心里卻是同時一緊,齊齊站起身來,沖楊希一拱手:
“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