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的是黃道吉日嗎?﹂李珣昏昏沉沉間想道。
在他昏過去的前一刻,腦中閃過的卻是新得的︽幽冥錄︾以及﹁碧陰丹﹂。
﹁如果被仙師發現,該如何是好?﹂帶著這點憂慮,他的心神漸漸沉寂下去,也不知過了多久,一點白光從莫名之處直射而下,照得他靈臺澈亮,一片瑩潔。
隱隱約約間,他感覺到有什么東西從他心頭穿過,但仔細體會,卻又是一片空白。
便好似在暗處找到了一排石刻,千辛萬苦打著了火,卻看到原來這石刻都已被磨去了,只有偶爾的幾個片段,才能證明它曾經存在。
沒有這些片段倒好,有了這些東西,偶爾一個似明非明的感受,或是一個似熟悉又極陌生的臉孔,都會引發他的莫名心情,偏又找不到半點頭緒,時間一長,只覺得胸口難受得喘不過氣來。
腦中忽又是一響,他身體一震,清醒過來。便在醒來的前一剎那,一抹血紅的身影伴著似有若無的鈴聲,在他腦中一閃而過,隨即碎裂成千百片,再不復見。
他大叫一聲,翻身坐起,卻發現天色已經黑得透了,自己卻依然在水邊。忽覺不對,抬頭看時,卻見正有兩人,用近乎憐憫的目光看著他。
﹁青吟仙師……啊,清虛仙師!﹂
沒想到,睜眼便看見造成自己七年苦痛的﹁罪魁禍首﹂,不久前才切齒詛咒的人。七年不見,風采如昔,很快與記憶形象融而為一,如此一激,一時間,他竟是呆了。
而青吟、清虛也沒在意他的模樣,青吟還是一貫的淡然,而清虛眼中卻有著絲絲憐憫之意。
最后還是清虛開口:﹁李珣……﹂
﹁弟子在!﹂
﹁你這七年苦難,始作俑者是我,我也沒有料到,你竟甘愿禁受這種辛苦磨礪,七年如一日,攀得二十七萬里險峰。得知此事后,我也頗為寬慰。﹂
李珣心中也生出奇異的感覺,他不敢答話,只是喏喏地聽著。
清虛知他心中想法不少,但由于剛剛的某件事影響他的心緒,使他已經不怎么在意了。
況且,李珣既然已成為宗門弟子,日后便有極長的時間彌補關系,也不在乎這點心思。
他續道:﹁既然你已列入宗門,今日便隨我下峰,去啟元堂等候吧。用不了多長時間,我便為你介紹一位明師!﹂
李珣連忙叩謝,不管心中怎么想法,他這套﹁叩頭*﹂卻是越發地嫻熟了,以致叩下頭去時,連他自己也不知心中感謝是真是假。
不過,他此時又聽到了清虛一聲似有若無的嘆息。李珣忽然想到青吟所謂坐忘石的功能,他忍不住問道:﹁弟子愚昧,剛剛青吟仙師對弟子用那坐忘石,不知卻是什么結果?﹂
此話一出,青吟和清虛對視一眼,神色都有些奇怪,最終還是清虛道:﹁你看吧!﹂
他袍袖一揮,卷了一些水上來,法訣施展,將其化為一面水鏡,落在李珣手上。
他又施了個法術將四周照亮,說道:﹁看你額頭。﹂
李珣傻傻地看了過去,只覺得額頭上一片潔白,卻什么也沒有。
青吟在一邊笑了起來:﹁我們倒忘了,你還不懂得靈目之術,且先學這一段法訣……﹂
她說了一段頗簡單的運氣法門,主要是教李珣如何運氣于目,并開啟某個竅穴。
等到李珣完全學會后再看,果然有了不同。
按照青吟傳授的口訣,他靈目大開,細觀自己額頭紋理,數息之后,忽覺有些紋理似乎顏色有了不同,只這一下分辨,立時有一個奇怪的圖案從額頭上浮現出來。
這竟是一團血紅色而沒有固定形狀的﹁云氣﹂,只在額頭某處翻滾,有它固定的范圍,在此范圍內隨機漲縮,看上去頗為詭異。
﹁這,這是……﹂李珣詫異得說不出話來。
清虛略一搖頭,嘆道:﹁這是孤煞之象。百年之前,四九天劫降下,通玄界無數修士魂飛魄散,這其中有幸運者還能夠護得靈識轉生,以再求大道。
﹁不幸者,則靈識再不復見,就此灰飛煙滅。而你,或許便是那靈識轉生的其中之一。﹂
李珣愕然,許久才道:﹁因此這便成了孤煞之象?﹂
清虛又道:﹁沒那么簡單!靈識轉生,雖性靈蒙昧,可一旦修道有成,靈竅開啟,便盡復前世記憶,大道之行,便成坦途。但是還有人三生俱滅,不入輪回,本來逃不過魂飛魄散的結局。
﹁然而,或許是什么天材地寶護住,使得靈識被﹃洗白﹄之后轉生,因此斷絕三生聯系,僅當世之身可依,才算孤煞之象。如此,卻是萬萬中無一了!﹂
李珣聞又怔了半晌,說不出話來。
清虛又笑道:﹁不過,這事你卻不用太擔心,幸或不幸,還在兩可之間,如果你能以坦然之心面對,便是大幸。要知道,所謂孤煞之象,無三生羈絆,修道進境極快。
﹁只是,若修到后來,飛升之途卻是艱險,利弊參半,你要有所準備。﹂
李珣謝禮道:﹁謝仙師指點!﹂
清虛點了點頭,向青吟道:﹁師妹,我這就帶他下山,妳可還有什么要說的嗎?﹂
青吟微笑搖頭,再看向李珣時,又恢復了外物難以縈心的樣子,在這樣的目光下,李珣感到頗不自在。他開始懷念不久前,青吟為他講解疑難時的模樣了。
而這時,青吟似是沉吟一下,又道:﹁師兄,你看他資質,與林閣、明璣是否有幾分相似?﹂
清虛一怔,又仔細地看了李珣幾眼,良久才道:﹁心機靈動,思維敏捷,卻心志堅忍,倒真的有些相像,師妹的意思是……﹂
﹁我宗門四法三訣,每一樣法門,傳承都是不少,唯有那一門,數百年來,只有林閣、明璣二人而已。且那件事后……如此,多上一人,卻是好的。﹂
清虛連連點頭,又笑道:﹁以前只道師妹不為俗務上心,如今才知,原來師妹一直都在關心師門,掌門師兄若聽到,必會欣慰不已!這個建議倒是不錯,回去之后,我必稟告師兄,想來應該也是水到渠成。﹂
青吟淡淡一笑,又向李珣道:﹁你可知我們說的是什么?﹂
李珣不敢賣弄,只是老老實實答道:﹁兩位仙師在談論弟子最適合哪種功法。﹂
青吟平淡的話音絲絲入耳:﹁知道便好,你回去后,記得在啟元堂精讀︽太上感應篇︾、︽明玉真訣︾、︽碧霄通達志︾……﹂她連列了十多個書目,要李珣記下。
李珣腦子倒也好,只讓青吟重復了一遍,就全都記得,他不敢多問,只是極力保證必會用心。
清虛在一邊撫須微笑,待青吟的叮嚀告一段落,這才道:﹁師妹對﹃靈犀訣﹄的了解,看來已是深得其精奧了!﹂
﹁靈犀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