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大魏芳華 > 第三百章 才過半年

            第三百章 才過半年

            五月、揚州都督王飛梟的奏報到了洛陽,吳將諸葛恪帶著數萬軍民至東關,正在構筑工事。

            東關就在濡須水上,是濡須水的一個水口,乃魏吳兩國的邊界;濡須水則是連通巢湖和大江的一條河道,東南流向。

            秦亮沒親自去過濡須水,但濡須水邊也有魏軍軍寨、有將領去過,他大致知道那地方的情況。當然都是以前的狀況。

            東關水口,西邊是八寶山,東邊是濡須山。濡須水從兩處山脈之間流過,山水屏障、易守難攻。

            很早以前,東吳就在東關修建了一道堤壩,叫東關大堤。不過年久失修,東關大堤已經坍塌了一段,中間沒有合攏。大堤附近有船塢、叫濡須塢,還有堡壘。

            如今東吳調動軍民,再次構筑工事,直接威脅的地方就是合肥新城。

            合肥新城秦亮以前去看過,拆了施水岸邊的舊城之后,合肥新城離水道還有二十多里地。尋常吳軍不太愿意離開水道,何況合肥新城城小而堅,很難攻得下。

            因此魏國不理會東關的軍情、暫時也不會有太大問題,最多就是失去巢湖的控制權。然而魏軍水軍不敵吳國,本來巢湖就守不住。秦亮做廬江郡守時,就曾派兵到巢湖西側的舒水上構筑了防線;正是魏軍根本無法阻擋吳兵進入巢湖之故。

            但放任敵國在眼皮底下屯兵,避戰畏敵,主要還是佂治上影響不好。

            次日一早太極殿東堂朝會,尚書省的兵曹侍郎果然奏報了這件事。

            站在高柔后面的秦亮,心里已有了打算,他早先就與長史傅嘏商量妥了。這會只要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提出方略,那么大家都能知道他的主張。

            王凌沒來上朝,趙儼已經死了。如今在這里的朝堂上,論品級地位,秦亮已經位列群臣的第三位。

            不過魏國的三公幾乎已成養老的職位,高柔與蔣濟只是威望和地位高,沒什么實權。秦亮這個衛將軍,才是當今朝廷里僅次于王凌的大臣。

            這時跪坐在臺階上的皇帝曹芳忽然開口道:“諸卿有何良策?”

            秦亮等大臣都有點意外,因為皇帝以前不管事,經常連朝會也不來,都是郭太后在主持局面。

            皇帝這么一問,沒什么問題。然而秦亮等仍隱約感覺有點不安,大家也不方便抬頭仰視皇帝,但秦亮心里也再次意識到,皇帝實歲已經十四五歲了。

            曹芳臨朝聽政已經有七年之久,朝廷里怎么回事,他應該能知道不少。

            殿堂內一時間沒人說話。此時垂簾后面的郭太后道:“眾臣有什么話,在陛下跟前說罷。”

            秦亮聽到這里,才向左側挪了一步,雙手捧著手里的象牙笏,開口道:“臣在揚州為官時,聽將士們常稱吳軍為水賊。吳軍依靠河流,善于水戰,且適應濕熱氣候。故臣以為,應等到冬季之時,調集大軍,一舉搗毀東關的土城工事,驅逐吳軍。”

            頓時就有好幾個官員附和贊同。也許朝中有人覺得可以避戰,但這樣的主張顯得太慫、一時間沒人說出來。曹芳看向來參加朝會的中書監王明山,問道:“大將軍是何看法?”

            王明山揖拜道:“回陛下,臣不知。”

            簾子里郭太后的聲音道:“此事容后再議罷。”

            于是秦亮與王明山都聲稱遵旨,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沒一會,謁者臺的官員似乎得到了授意,便喊道:“退朝!”

            眾官紛紛伏地行禮,皇帝離座走了,大伙兒才禮畢退走。秦亮走到寬敞的十余扇大門前,不禁又回頭看了一眼,郭太后好像還在簾子后面。

            皇帝還沒正式親政,今天卻過問了朝政大事。秦亮稍作停留,若有所思地跨步走出大門。

            不過如今的情況與之前相比、已大不一樣。前幾年,曹爽與司馬懿是真的要在朝堂上商議,甚至爭執博弈。

            但若現在皇帝想插一腳,秦亮當然要站在王凌那邊,到時候大事甚至可以直接由大將軍府決策,不用再到朝堂上走一遍過場。

            秦亮早就明說過,如果大權有旁落別家的危險、包括皇帝,他寧可選擇輔政王凌和王廣……希望不會面臨那樣的窘迫處境。因為郭太后的意思,是想秦亮主政;如果秦亮被迫采取保守的策略,郭太后的處境就不太好了。

            秦亮走出東堂后,身后還跟著好些官員。王凌不來,他在朝堂上常常是前呼后擁的場面,門外還有許多人、專程向他揖拜告辭。

            王廣、令狐愚也迎了上來,三人談論了幾句。秦亮表態道:“這等大事,我只是說出自己的建議,最終決斷還是要問外祖的意思。”

            王廣道:“汝外祖應該要與屬官謀士商量一次,過兩天,我便告訴仲明、大將軍府眾人的見解。”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