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會坐在木案對面,主動選擇了話題,“大將軍認為,姜伯約丟掉了蜀漢的漢中三郡、還能否復起帶兵?”
站在地圖前面的秦亮側對著鐘會,他聽到鐘會的聲音,便把目光從圖上挪開,先坐回了椅子上。
秦亮尋思片刻,說道:“有可能。這么大的責任,如果蜀漢君臣已不信任姜維、想拿他平息眾怒,姜維應該活不成了。”
但現在還沒聽說姜維被殺,什么官職、秦亮倒還不知道。據報陳泰勸服了一個漢中人、已前往成都,消息卻尚未報回洛陽。
看見秦亮坐到椅子上,鐘會的坐姿也變得端正了些:“姜維雖敗于漢中,但回想起來,其用兵還是挺讓人佩服的。他在戰場上沒出什么錯,只是遇見了大將軍這樣堅毅果決之人,實屬他的不幸!”
秦亮不好說姜維是否厲害,反正不如諸葛恪那么痛快!
秦亮不禁看了一眼滿臉絡腮胡的鐘會,鐘會之是在恭維秦亮,不過聽得出來、他對姜維也有欣賞之意。
這時鐘會話鋒一轉,“漢中之戰,姜維麾下的主力損失不大,蜀軍兵力仍舊充足。如若蜀漢君臣啟用姜維,因蜀軍有地形之利、又是防守,大將軍欲再次擊敗姜維、攻滅蜀國,更為不易阿。”
秦亮脫口問道:“士季為何認定,我欲攻滅蜀國?”
鐘會想了想道:“仆之愚見,戰事耗費巨大,又有冒險,所以用兵總是需要收回本錢,達到某種目的。”
秦亮頓時與鐘會對視了一眼。他之前并沒有仔細思索過內因,待鐘會這么一說,好像還挺有道理。
無論如何,鐘會起碼在目前靠向了大將軍府;況且隨著軍事部署展開,人們也會漸漸猜到情況。因此秦亮沒有否定鐘會的論,也未強辯、迷惑鐘會。
秦亮便道:“益州著實易守難攻。”
鐘會的目光不時打量一下秦亮,沉吟道:“如果是仆去西線,自問沒有什么好辦法。故此好奇,大將軍將用什么方略攻破蜀漢?”
秦亮靠在椅背上,不動聲色道:“正如士季之前所,吳國更沒有機會!不如先叫陳玄伯、鄧士載試探一番蜀軍。”
鐘會點頭道:“大將軍之有理。”
秦亮道:“待我們進一步摸清蜀漢的虛實,再議詳細策略不遲。”
鐘會聽到這里,起身拜道:“仆不耽擱大將軍了,請先告退。”
秦亮還禮道:“我已有幾天沒去軍營巡視,卿這兩日去各營看看。”鐘會拱手道:“喏。”
鐘會也是能青史留名之人,讓秦亮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他的論、對秦亮的心態多少還是有點影響。畢竟鐘會十幾歲的時候、就曾與秦亮討論戰術了,至少頗懂兵法;而且鐘會應該相信秦亮的能耐、且有欽佩之心。
益州那地方,四面山脈環繞,僅從兵法角度看、確實不好打,故而時機很重要!不過目前的時機,好像還不太成熟。
秦亮從椅子上起身,繼續看著掛在墻上的圖。片刻后他便換了個方向,又看西墻上的吳國圖紙。
孫權從病倒在榻、到去世之后的這一段時間,其實也算是一個時機!不是攻滅吳國的戰機,因為魏國各方面的準備都還不足;卻是避免兩線作戰的機會、吳蜀兩國此時很難東西聯動。
如果秦亮錯過了吳國內部出問題的時間、再去攻打蜀國,那么吳軍在東線便極可能發起反擊,讓魏軍被迫于東西兩線開戰!
原因很簡單,現在吳國對于反擊收復失地,愿望比漢中之戰時更加強烈!
吳國人出于自保的需要,尤其想收復東關,以預防魏軍在巢湖聚集訓練水軍。魏軍水師若能從巢湖出發,對吳國建業的威脅,可比荊州更加直接。
東吳多年拿不下合肥,但伺機拿回東關并沒那么難。另外吳軍想收復徐州中瀆水水口的城寨工事,也有可行性,因為那邊是無人區,魏軍的力量同樣十分薄弱。所以一旦東吳恢復穩定,魏軍不去打東吳、吳軍自己也會在東線蠢蠢欲動。
除了戰機,秦亮還有另一些考慮。
當年曹爽伐蜀大敗,淪為天下笑柄、間接導致了司馬氏等家族的兵変決心,那次伐蜀最大的問題就在朝廷內部,太多人拖后腿了。
但攻滅蜀國、其實在魏國內部的阻力最小!因為蜀漢的存在、直接影響魏國朝廷的合法性,從曹家到大臣士族,都想看到蜀漢滅亡,誰愿意被人稱為賊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