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個重要問題。”
馬哈木說,“就是各地商幫的管理。雖然他們現在表面服從,但私下還在較勁。”
朱瞻基點頭:“這個我已經想好了。我們要用利益來約束他們。”
他的計劃是這樣的:將主要航線分配給不同的商幫,每家負責一段。
這樣既能讓他們獲得穩定收入,又能互相牽制,不至于做大。
“但有個前提。”
朱瞻基強調,“他們必須接受我們的監管,遵守規矩。違者立即取消資格。”
這個方案很快得到了各方認可。
對商幫來說,有了固定的航線就有了保障。
雖然不能像以前那樣為所欲為,但至少生意可以安穩做下去。
“還有個問題。”
趙明說,“就是倭寇的安置。現在已經有不少人投誠,但該如何處置?”
“可以讓他們改做正當生意。”
朱瞻基說,“熟悉海路的人手我們正需要。只要他們真心悔改,可以安排他們做向導或水手。”
很快,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逐漸成形。
各個港口都建立了固定的巡檢點,商船往來有了規矩。
海上治安明顯好轉,貿易活動也日趨活躍。
“大人。”
一天,鄭和送來一份統計,“最近三個月,經過正常登記的商船增加了一倍多。稅收也比以前提高了許多。”
朱瞻基看著這些數字很滿意。
“接下來要注意兩點。”
他對眾人說,“第一,要嚴格執行規章,不能有絲毫松懈。海上的秩序來之不易,千萬不能前功盡棄。”
“第二,要多聽取商人們的意見。哪些規定不合理,可以適當調整。目的是讓貿易更加便利,而不是處處設卡。”
眾人都點頭稱是。
隨著貿易秩序的逐步穩定,朱瞻基開始著手進行更深層的改革。
“光有管理制度還不夠。”
他在一次會議上說,“我們要建立一個完整的海上貿易體系。”
“具體怎么做?”
鄭和問。
“第一,要規范航路。”
朱瞻基指著地圖說,“把主要航線都標注清楚,編制詳細的航海指南。這樣可以減少事故,也便于管理。”
確實,之前很多商船都是憑經驗航行,常常會遇到危險。
如果有了統一的航線指南,安全性會大大提高。
“第二,要建立信息網絡。”
朱瞻基繼續說,“各個港口之間要定期交換信息。天氣、海況、海盜動向,都要及時通報。”
為此,他專門設立了驛站,負責傳遞各類信息。
商人們可以提前知道各地的市場行情,避免盲目航行。
“第三,最重要的是要培養人才。”
朱瞻基強調,“我們需要更多懂航海的人才。不光是水手,還要有懂測量、懂天文的專門人才。”
于是,在幾個主要港口設立了培訓機構。
由有經驗的老船長和專門人才授課,培養新一代的航海人才。
“還有一點。”
馬哈木提出建議,“我們是不是該規范一下商品價格?現在各地差價太大,容易引起投機。”
朱瞻基贊同:“對。可以在主要港口設立市價公告,讓價格更透明。同時也要控制關稅,不能太高,打擊商人積極性。”
這些措施逐步實施后,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