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呢,一直將自個看做是士人,然后成天喊著什么不與民爭利之類的話,在他們眼里,所謂的民就是他們和他們代表的地主階級,至于那些普通百姓,只需要聽他們的話就可以了。而舒云歷經幾世,早就看明白了儒家的這一套,其實就是一幫口號喊得震天響,實際上呢,絕大多數都是一幫利己主義者,大道理倒是一大堆,沒幾個真正靠得住的。
劉徹呢,建元新政失敗之后,他也看到了儒家就是典型的說一套,做一套,嘴上喊著道德修養,一個個都覺得自己是正人君子,但是呢,建元新政的時候,除了田蚡這個有名的貪婪無度的,就屬趙綰,王臧他們撈錢撈得兇。
漢室對于貪污這種事情,其實容忍度很高,但是呢,其他學派呢,大多數并不遮掩自己的貪心,比如說,法家那些官員,為了貫徹自己的理念,往往會跟一些商人勾結,自然,他們能夠跟著那些商人撈到不少錢。黃老一派呢,從開國至今,都是顯學,幾乎都是狗大戶,所以,他們呢,對于貪污受賄什么的,其實興趣不是很大。但是儒家呢,自個在野的時候,將其他人都抨擊成了小人奸佞,輪到他們上來,吃相比其他人更難看一些。
因此,等到劉徹真正親政之后,他對儒家的態度就沒那么倚重了,更多的變成了利用,你們的學說符合我的胃口,那么就可以占上風,你們的學說要是讓我不爽,那么,要么你們滾蛋,要么就給我改過來。
而朝堂上頭呢,能干事,能幫著朝廷撈錢的,幾乎都是法家那一派的,像是趙禹,張湯都是法家如今比較出名的人,他們一個個都屬于那種皇帝讓怎么辦,他們就怎么辦,一點也不怕臟了自己的手和名聲的那種,很顯然,皇帝就喜歡這種又能做事,又肯給君父背鍋的人,劉徹自然也是一樣。
舒云這個太后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挾這次對匈奴的勝利之勢,很快就開啟了新一輪的減免稅賦計劃,順便呢,吸收了當年她那位公公和丈夫的聰明才智,直接在朝堂上表示,以后呢,干脆攤丁入畝,永不加賦。當然,做這事的前提就是,先將天下的田畝重新丈量一遍,然后根據田產收取賦稅,不許有人從中作假,將賦稅轉移到那些自耕農和佃戶身上。
頓時,舒云這個太后的名聲又上了個新臺階,當然,同樣撈了個好名聲的還有劉衍,因為這個詔書是舒云和劉衍這個皇帝一起下的。哪怕劉衍還沒親政,但是,這也算是他的政績。
等到名聲刷出來了,舒云就直接表示,她打算在軍中增加講師與助教,專門負責教導軍中將士識字和算術,一開始的時候,還有人在那里反對,畢竟,按照舒云的計劃,差不多兩百人左右,就需要一個講師,三個助教,這些人,怎么著加起來秩比也有千石了,倒不是出不起這個錢,主要是,這些人從哪里出。
然后,舒云就直接丟出了官紳一體服役的政策,其實漢室本來就有這個政策,除非是爵位高過一定的程度,否則的話,大家都是要履行徭役任務的,只是地主和有錢人可以交一筆踐更錢,讓其他人去服役。而現在呢,舒云表示,增加一項服役內容,那就是在社學,鄉學教學,凡是能夠默寫出一篇先賢文章,并簡單闡釋其中含義的,都可以向上申請這個徭役任務,當然,不是什么人都有資格教學的,這得通過官府的選拔才行,選拔過之后,官府就可以安排服役時間和地點,當然,作為對讀書人的優待,會根據就近原則來安排。
而在軍中呢,將士和助教都不能算是服役了,這是有著正經編制的官員了,所以,一開始的時候,這些人可以從各個部門抽調算是過渡,之后呢,這就需要各地推薦考核了。
老實說,對于舒云的腦洞,一幫子朝臣都有些發蒙,但是呢,舒云這個建議可以說是惠而不費,正兒八經帶過兵的人都知道,有組織,有紀律,還有知識的軍隊,比起那些烏合之眾來說,就強出太多了,所以,大家多半是支持軍中普及掃盲工作的。
只是,他們擔心的是,徭役多出這么一個環節之后,會不會日后有人在其中搗鬼,讓沉重的勞役都被壓迫在沒有讀書機會的普通小民身上。
結果,舒云再次提出了一個設想,那就是改革徭役制度,以后徭役呢,直接就地在鄉中安排,以前的時候,大家對徭役比較抗拒,主要就是背井離鄉,而且還得自帶干糧,做的事情多半大家都不能理解為什么要這樣,因為對自己根本沒有任何好處。而給自個家鄉修建水利,鋪設道路,這些人總愿意了吧!
韓安國忍了半天,終于出列表示,這個政策的確是對百姓有利,可是,朝廷的許多大工程,都需要征發徭役,要是以后徭役都是就地征發了,那么,什么直道馳道,陵寢,還有給長城那邊運送糧食輜重之類的事情,到時候應該讓什么人去做呢!
舒云擺出一副不差錢的狗大戶模樣,袖子一揮,這有什么,以后這些就交給刑徒戰俘,另外呢,就是直接花錢招工,全部走少府的帳,不給百姓增加額外的負擔。
韓安國覺得沒問題了,少府令頓時覺得自己腿軟了!開玩笑,作為少府令,看著少府府庫里頭的錢財流水一般花出去,卻見不到多少回頭錢,這位太后也實在是太敗家子了吧!真要是將少府的錢花光了,回頭該怎么辦呢?
只是,少府令雖說也是秩比兩千石,也是九卿之一,實際上呢,這個職位更多的其實算是天子家奴,在朝政上頭呢,發權并不大,他要是這個時候跳出來表示反對,只怕其他人就要群起而攻之了。
漢朝少府雖說比不得秦代的少府一般龐大,但是也是個體量很大的怪獸了,對少府虎視眈眈的人很多,歷代丞相都眼紅少府的收益,恨不得從少府肢解一塊下來收到自己懷里。因此,真要是抓住了少府的什么錯處,肯定會窮追猛打。
因此,盡管心里頭簡直如同刀絞一般,少府令還是得在那里老老實實喊著太后仁慈,太后圣明之類的話。
舒云呢,自然不可能真的將少府當做是冤大頭,實際上呢,舒云早就想好了,她會將少府變成一個用于調節宏觀經濟的政府部門,因此,對少府的改革,其實也是非常深入的。
因此,等到退朝之后,舒云就直接給了少府令一張計劃書,這一位一開始還以為又要出血了,等到看了一點兒之后,就差點沒激動得暈過去了,這分明是給少府送錢啊!
劉徹當年廢除了原本的四銖錢,三銖錢,開始推行五銖錢,而舒云呢,這會兒已經準備徹底收回私人鑄幣的權力,然后利用行政手段,讓五銖錢真正取代市面上那些亂七八糟的貨幣。
而在這個過程中少府就會承擔央行的角色,鑄造貨幣,并且推行健康的貨幣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財政赤字,其實是有利于國家的健康運營的,當然,在這個物資并不是那么豐裕的時代,需要的就是將貨幣轉化為大量的物資儲備,以應對那些可能發生的糟糕事情。
這還只是個開始,原本少府在墨家那些殘留子弟的幫助之下,已經開始研究出了不少好東西,甚至,已經恢復了秦代時候一些已經失傳幾十年的工藝。但是,這種純粹的手工藝是很難進行工業化的,舒云要的是標準化工業化流水線生產,那種生產效率太低的東西,用來制作奢侈品可以,如果不能提升生產效率,那么,也只能就是保留工藝,作為特色傳承,而不能真正推廣下去。
舒云呢,如今已經開始下令少府將后世那些礦山都給買了下來,然后呢,準備在這個時代,大煉鋼鐵,橫豎她手里頭有著相對成熟的技術和工藝,將原理和圖紙交給那些墨家子弟,那么,他們很容易就能將這些變成成品。
有著足夠的鋼鐵,然后再有相應的技術,很容易就能夠制作出先進的工具出來。
舒云并不希望在大漢搞出什么羊吃人之類的事情來,所以,即便不能一步到位,也得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人工的依賴,那么,讓工具變得更加先進,更加高效就是非常有必要的了!
而這些呢,舒云干脆都交給了少府,少府令只覺得自己在這本冊子上,慢慢的都是嗅到了金錢的味道,眼珠子都變紅了。
不過呢,舒云很想告訴他,你高興得太早了,事實上,舒云已經打算將少府的一些職能剝離出去,另外成立一個部門來,少府如今太龐大了,龐大到舒云有些不放心。
少府令現在可沒想到那么久遠的事情,比起先帝來說,太后雖說花錢也很厲害,但是,太后掙錢的手段更加厲害,少府作為一個完全為皇室服務的機構,原本給皇帝花錢就是應該的。只不過在之前的時候,少府掙錢的本事更厲害,所以,府庫里頭堆積了大量的錢財,還有大量的物資。
但是任誰攤上劉徹那樣,上臺之后就大興土木的皇帝,再多的錢也經不住這么用。孝文皇帝是有名的簡樸,后宮里頭的后妃都得自己織布做衣服,裙子都不能拖到地上。而孝景皇帝呢,比起他父皇來說,稍微能折騰一些,但是正常情況下,依舊花錢并不是非常奢侈,也沒搞過什么大工程。最花錢的那一次,不過就是為了鎮壓吳楚之亂,但是很快呢,少府又從吳楚之地撈回來了。
兩代皇帝留下的底子非常深厚,庫房里頭的銅錢堆積得連繩子都朽爛了,但是劉徹上臺之后呢,要養兵,要擴建上林苑,要修建宮殿,總之,就沒有過消停的時候,等到先帝駕崩,少府這些年鑄造的各種金器,還有各種其他的冥器擺設之類的,幾乎也都一塊跟著陪葬下去了。
等到太后當政,少府幾乎是要歡呼雀躍起來。以前太后還是皇后的時候,就已經體現出了她點石成金的能力,不管是紙張還有調版印刷術,這些都為少府帶來了穩定的收入來源,少府因為掌握的資源很多,能夠將成本壓縮到一般的商人根本不能想象的地步,所以,即便造紙術后來流傳出去了,造出來的白紙也沒有少府的紙好用,價錢也降不下來。
至于面食的出現,少府倒是沒在里頭多掙什么錢,但是少府能夠干別的啊,少府直接在上林苑中架設水車,還有水力推動的磨坊,水力不比人力,幾乎日日夜夜都能使用,每時每刻都能夠磨面,所以,之后呢,就有意識到了面食美味的列侯,還有關中的公卿地主們,開始掏錢讓少府幫忙修建水車磨坊,水車可以灌溉土地,磨坊可以磨面還有磨豆漿,點豆腐。光是這些,少府就賺了許多。
如今,關中的小麥種植已經比較普及了,少府中還有農家的門徒正在研究冬小麥,還有其他作物的種植技術,回頭關中也能一年兩熟,那就能養活更多一倍的人口了!
事實上,舒云更期待的還是張騫他們的使團從西域回來,可惜的是,如今可不像是后世,出個國也就是辦理簽證多費點功夫,坐上飛機,就算是去大洋彼岸,都不需要一天的工夫,而現在呢,想要騎快馬出關中,都需要兩三天工夫。
因此,人都出去兩三年了,依舊沒有使團的消息,甚至有人都疑心他們在路上遇到了匈奴人,被匈奴人干掉了。
舒云覺得,對于使團也不能太依賴了,有的東西,完全可以靠著別的手段獲得嘛!似乎匈奴人幾次西征,都從西域弄到了不少好東西,不如讓那些商人通過走私的手段從匈奴那里弄。
官方如今跟匈奴還處在戰爭階段,許多事情不能做,但是許多商人還是能做的嘛!事實上,在云中,上谷,雁門那些地方,一些走私商人甚至是得到了當地郡守私下支持的,因為他們需要這些商人從匈奴人那里獲得情報,只要這些人沒有將什么大黃弩之類的利器走私出去,那么,官府那邊,對此根本就是睜只眼閉只眼而已。
琢磨了一下,舒云便直接吩咐少府令貼出賞格,主要就是針對各種中原沒有的作物,不管是西域的,還是閩越的,還是西南那邊的都可以。
這年頭,打敗一個朝代的,其實最多的不是外敵,而是饑荒,因為饑荒,還有嚴重的土地兼并,才會引起嚴重的農民起義,在戰亂中,消耗大量的人口,然后,再次恢復到每每開國時候地廣人稀的階段,土地資源重新洗牌,原本失去了土地的農民再次得到土地,只要統治者不那么白癡,幾十年的時間,就是新一輪的所謂盛世了。
舒云見識過的這些事情實在是太多了,人們總是喜歡將災難歸結于王朝末年,皇帝昏庸,政治不夠清明,沒有用什么賢臣君子,用的都是佞臣小人,所以天下就亂了!
實際上,這些根本就是甩鍋,當雪崩發生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大家都在忙著土地兼并,即便是那些商人,在有錢之后,也不會繼續投入生產,去做更大的生意,而是回去蓋房置地,將自己變成地主。因為商人雖然有錢,政治地位卻很低下,他們不能科舉,不能當官,按照嚴格的法律規定,連絲綢都不能穿。
當然,這些其實現在都是空話,科舉現在根本沒這回事,商人花上一筆錢,很快就能改掉自己的戶籍,至于什么衣服坐車什么的,民不舉官不究,朝廷就算是要追究那些商人,也不會從這種事情上來追究。資本自來到世間以來就是沾滿了鮮血和原罪的,尤其,在這個時代,那些商人就沒幾個真的守法的,真要是守法的,也沒幾個干得下去。
舒云呢,想要減少將來可能出現的糧食缺口,抑制土地兼并,一開始能下手的也就是那些商人了。
那等在市井里頭做一些小買賣的小商人也就算了,這些人也沒多少油水能撈,很多時候,他們這些小買賣其實就是兼職而已。而舒云呢,如今要做的,就是坐實了那些商人的戶籍,別想著一邊做生意掙錢,一邊還要購買大量的土地做地主。最重要的就是,要對他們這些商人征稅。
如今是沒有商業稅的,大家都知道商人有錢,缺錢的時候,找幾個狗大戶問罪,然后抄家就完了!而商人呢,也寧可花大價錢給自己找保護傘,給上頭交保護費,也不肯交稅。之前晁錯推行過一些政策,那就是商人可以花錢買爵位,不過呢,這個爵位呢,是有極限的,再高,你就得有軍功,或者是有其他的功勞。另外呢,漢室還有一種官,就是花錢買的,像是桑弘羊,就是通過這種途徑入仕的。這也是商人保護自己的一個策略,事實上,這種策略最后證明,用處不大。商人真正具備了自保能力,還是在明朝那會兒,他們跟士大夫聯系太緊密了,朝廷一喊著要征商稅,下面就在那里一個勁的反對,而商人呢,甚至可以對朝堂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力。但是在漢室,這是不可能的,對商人下手,幾乎已經是諸多大臣最喜歡做的事情了,有錢拿,還沒風險。
舒云琢磨了一番,然后就準備回頭在朝堂上商議一下針對商人的一些律令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