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綜]母儀天下 > 111、第 111 章

            111、第 111 章

            一開始的時候,劉邦的心理預期不過就是趙佗名義上的臣服,但是如今呢,趙佗一開口就是內附,頓時將所有人都搞蒙了,大家這會兒根本沒想到是漢室這邊表現出來國力和潛力給嚇著了。

            主要是因為漢室如今其實不愿意再打仗了,大家都累了,如今朝堂上下,許多人經歷過始皇帝一統六國時候的戰亂,也經歷過后來天下一統之后,各地四起的反抗,還有秦二世登基之后不久,就烽煙四起的時代,等到秦朝滅亡,緊接著又迎來了楚漢之爭,總之一句話,大家已經厭倦了戰爭,只想要老老實實種田。

            對匈奴那是沒辦法,但是對上南越,那就沒必要了!劉邦想著無非就是面子上過得去就可以了,結果趙佗這么一來,一下子就將里子也補齊了。

            既然趙佗這么識相,那么情況就變得簡單起來了,劉邦那邊遞過去了一個善意的口信,南越的使臣就屁顛屁顛地往長安來了。

            接下來呢,自然就是談判,趙佗可以繼續做他的南越王,但是呢,相應的,南越那邊的官員需要逐步開始由漢室這邊來任命,日后呢,趙佗也需要遵從漢室這邊的推恩令,等到他百年之后,南越就會被他的那些兒子們瓜分。

            這對趙佗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因為趙佗雖說年紀不小了,但是王宮里頭,來自百越的美人那真是不少,所以,他現在光是兒子的數量就已經上了兩位數,但是想要就此不再繼續生,還又不可能,畢竟,百越諸族,總得一碗水端平了吧,總不能一部分有孩子,將來可以繼承一部分封國,另一部分沒孩子,導致將來自己的勢力被其他部族吞并吧!

            不過兒孫自有兒孫福,趙佗呢,很快也就不多想了,與其擔心后來的事情,不如先將如今這一關給過了。

            事實上,當使團返回南越,給趙佗講述一路上的見聞的時候,趙佗就直接暗中給自己點了三十二個贊!他覺得自己實在是太英明了,真要是一直死扛著,那真的是要倒霉了。

            等到幾年之后,趙佗只會更慶幸,漢室大肆開啟了與南越之間的蔗糖貿易,在漢室那里,對于南越這里的一年兩熟并不在意,事實上,南越多山地,想要開墾出足夠的良田,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而且產量其實也一般,以前的時候之所以這么搞,算是行政強制,畢竟,那時候中原戰亂,大家都缺糧,南越可以通過出口糧食,獲得自己所需要的種種物資。

            可是現在呢,大家很快就發現,種植甘蔗,比種植糧食賺錢多了。

            甘蔗種下去之后,能收獲好幾年,不需要花費太多功夫照顧,粗制的蔗糖就可以賣出很好的價格,霜糖和冰糖在貴族那里非常受歡迎,民間最喜歡的還是紅糖,一碗紅糖水喝下去,渾身都暖烘烘的。

            甚至,紅糖還成為了欈市的新寵,草原上那些貴族,同樣喜歡這種甜滋滋的東西,在這個天然的甜味劑非常稀缺的年代,匈奴人比起漢人,更缺少甜味的刺激,可以說,在西元前,甜黨才是王道,咸黨就是異端。一小塊紅糖融化到加了茶末的羊奶里頭,那個滋味,總之在欈市上,一罐子紅糖,就能換到一頭牛,以至于欈市上的那些商人都為此瘋狂起來了。

            可以說,到了后來,誰要是敢說跟漢室決裂,那些百越貴族就能跳出來將人給撕了。因為沒有漢人,這些蔗糖賣給誰?漢人那邊精加工過的雪白的大米,柔軟的絲綢布帛,同樣雪花一樣的咸鹽,乃至各種他們所需要的生活物資從什么地方來?以前的時候,哪怕趙佗極力漢化,但是,百越中的貴族很多也就是表面上看起來有幾分體面,實際上呢,大家還是在山里住著山洞,或者是用樹枝木料搭建起來的房子,吃的東西也非常粗糙。至于普通的百越人,也就是比那些野人生番稍微強一些而已。

            而現在呢,他們可以住在新修建的城池里頭,住著高大寬廣的磚房,不用再擔心風雨吹到屋子里面來,每天都能吃上豐盛的食物,穿著與漢人無異的廣袖深衣,家里的妻子女兒,可以戴著漂亮的首飾,不再需要辛勤勞作,年紀輕輕就滿面風霜,運氣好的,還能夠將家里的兒子送到楚國,齊國甚至是長安求學,日后說不得還能夠在中原混個一官半職……總之,無論是百越貴族還是普通的越人,都在這樣的經濟貿易中得到了足夠的好處,那么,趙佗是誰?跟他們有什么關系嗎?

            南越幾年之內就發生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自然,整個天下發生的變化更大。

            事實上,之前劉邦一時興起,返回沛縣宴請同鄉子弟的時候,一路上就覺得自己有些搞不清楚狀況了。

            這幾年劉邦其實生活得非常滋潤,天下太平,民間安心修生養息,各地送上來的各種數據也非常漂亮,府庫里頭的糧食和錢財都開始增長,剛剛開國的時候,劉邦連四匹拉車的同色白馬都湊不出來,尋常的徹侯干脆只能坐牛車。而現在呢,跟匈奴之間的貿易讓民間牛馬的數量大大增長,自然皇家的馬廄里頭,就多出了不少品相好的良馬,拉車的馬天天換不重樣的不至于,一個月換一次,卻是沒什么問題的。漢室已經挑選了幾處開闊的地方,開始施行馬政,畢竟,雖說如今可以繼續與匈奴互市,但是之后雙方還是要靠拳頭來決定誰才是老大。

            在這樣的情況下,劉邦自然也起了衣錦還鄉的心思。

            結果一路上,劉邦就覺得自己眼睛不夠用了!

            劉邦并不是那種養在深宮的帝王,他前面大半生都是在民間,一直到天下太平,沒了什么戰事之后,才留在了長安,安享太平。在他看來,長安一日日繁華起來,這是正常的事情,劉邦當初還是個亭長的時候,因為公事還去過咸陽,那時候的咸陽也非常繁華。

            甚至關中繁華,也不是不能理解,畢竟,關中作為中原腹地,大量的資源流入了關中,關中不繁華,那才叫奇怪了呢!

            問題是,出了關中之后,這些原本因為戰亂,滿目瘡痍的地方,如今也開始迅速恢復了經濟,甚至比起劉邦當年所見的還要繁盛,頓時就讓他有些接受不能了!

            事實上,這根本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劉邦呢,這個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知人用人,他做皇帝也是這番做派,選擇有本事的人,讓這些人去做事。就像他在發現舒云這個皇后在財務上頭有著極高的天賦之后,就直接對舒云進行放權。

            然后舒云也不客氣,她管不了稅,但是,屬于皇室收入的賦她卻是可以管的,趁著天下剛剛平定,直接就攤丁入畝,無論官民,皆一體納稅,一體服役,當然,可以用錢來抵。

            然后呢,她就對一些賦稅進行改革,有的攤派直接被取消,有的呢,直接合并起來,然后呢,減少了徭役,或者說,不是減少了徭役,而是利用皇室的收入來補貼下面的百姓。也就是說,如果百姓從事一些比較危險的徭役,比如說,修長城,或者是為軍方轉運糧食什么的,總之,所有的徭役項目都被劃分了等級。最普通的,自然就是那種在自個家鄉,修建水利和道路的徭役,這是最簡單的,因此,不會有什么額外的補貼,但是,當徭役離開家鄉的距離超出了一定的范圍,然后根據距離還有危險等級,開始給予補貼。有的呢,可以包兩頓飯,有的呢,可以包三頓,甚至還能多吃一兩塊肉,還有的呢,就可以抵扣下一年的口賦,總之,不會讓這些服役的百姓吃虧就是了。

            而少府滿天下搞出了各種產業,百姓在農忙之余,就可以進入這些產業做工,民間的資本自然也會跟上,然后呢,舒云就趁機開始向商人征稅,如同在上一世所作的那樣,對商人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哪怕是天下大亂,但是依舊是有發戰爭財的,還是有許多富戶大戶,這些人在戰亂的時候,有錢也只能藏在地窖里頭不敢多花,生怕直接被吃了大戶,等到天下太平之后,眼看著政策寬松下來了,漢律比起秦法來說,可是寬松太多了,因此,這些商人自然也就活躍起來了。

            經濟這種東西,從來不是什么孤立的,百姓倉庫里頭有糧食,箱子里頭有衣服,罐子里頭有銅錢,那么,他們自然會消費,如此一來,錢自然也就流通起來了,而錢流通起來之后,在這個過程中,國家又能夠收稅,總之,一切都進入了良性循環。尤其天下太平之后,人口開始滋長,自然一切都呈現出了一派生機勃勃,蒸蒸日上的模樣。

            事實上,就算是沒有舒云搞出來的一系列的刺激經濟的政策,一般情況下,開國的時候,只要皇帝不是太喜歡折騰,經濟總是會往好處發展的。

            只不過,因為舒云通過少府這個機構對于整個國家的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加上工商業的發展促進了貨幣的流通,最重要的是,打通了南越,匈奴這兩個體量還算是不錯的市場,這也導致了哪怕是民間的小作坊,不管生產什么東西,生產了多少數量,總能賣得出價錢來。

            尤其,民間的產品,其實拼質量是拼不過少府的,因此,他們只能拼成本了!少府名下的作坊如今因為工人不夠,不得不在民間招工,少府的工錢開得是比較大方的,而且伙食也有保障。別的不說,南方的稻米那是管飽的。如此一來,有點辦法,有點技術的百姓自然會選擇進入少府的作坊做事,而那些民間的作坊呢,為了降低成本,自然只能使用奴工。

            如今開國時候,哪怕是為了國家的人口滋生,朝廷都是不會鼓勵蓄奴的,因此,舒云自然是再次針對不同的階層,在蓄奴問題上,弄了個上限,不同等級的爵位,蓄奴的數量都會有區別,超過這個數量,那么,口賦就要翻番,甚至更多。劉邦呢,從舒云的政策里頭得了個靈感,更是直接表示,不管是什么人家,漢人奴婢的口賦要翻倍,而如果是夷狄奴婢,那么口賦是原本的一半,如此一來,里外就是四倍的差距了,頓時,漢室跟匈奴,跟南越,乃至東甌,閩越,南海等諸侯國的人口貿易就變得異常昌盛起來。

            匈奴那邊呢,正常會將俘虜變成部族的奴隸,他們原本呢,攻打一些不臣服他們的小部落,會將高于車輪的男子都殺死,甚至年紀小一點的孩童,若是存了反抗之心,也會被殺死,剩下的才會作為奴婢。

            而如今漢人需要奴婢了,他們干脆就將能夠抓到的人全裝在大車上,直接就運到欈市上頭出售。匈奴人對于五銖錢,對于黃金都沒什么興趣,他們在欈市上頭,最喜歡的還是以物易物。漢人跟他們做買賣的時候,還算是公平合理,并沒有太過壓榨他們那些貨物的價格。若是跟民間的那些普通商人交易覺得不劃算,好可以直接找欈市那邊少府開辦的商會交易,少府給出來的價格一直比較公道。

            劉邦某種意義上來說,想錢幾乎是想瘋了,他很快將這個收稅的手段擴展到了妻妾上頭。怎么說呢,因為多年戰亂的緣故,民間呢,女多男少,即便如此,依舊有人娶不上媳婦。答案很簡單,權貴還有那些有錢的商人地主,占據的女性資源太多了,自然底層的百姓占據的女性資源就少了。

            因此,劉邦為了讓底層的百姓也能娶到媳婦,自然得出點別的歪主意。那就是嚴格限制了各個等級爵位所能有的妻妾的數量。實際上,二十級的爵位,前面五級都是不能納妾的。理論上來說,那些單純的商人和地主,都屬于不能納妾的范疇,但是呢,只要每年多交一筆稅,那么,就可以納妾。但是,這個稅呢,幾乎是以指數級別增長的。可以說,一個中產之家,如果家里有兩個妾,那么,日子就要過得緊巴巴了。

            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就像是后來的那幾個朝代,哪怕朝廷規定了不同品級的官員所能納妾的數量,但是呢,大家總能以其他的理由進行規避,比如說權貴人家的通房姨娘,還有就是市井人家的所謂養女,其實都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妾而已,只是民不舉官不究罷了。

            但問題是,這種擦邊球會影響到下一代,比如說,你有一個妾一直沒有登記,而是以奴婢的形式放在身邊,但是,這個小妾有了兒女,那么,如果想要讓兒女上主家的戶籍,成為良民,那么,就會課以懲罰性的賦稅。偏偏這個時代可沒什么靠譜的避孕手段,除非男人真的狠心到拿自己的親生骨肉一輩子做奴婢,沒有出頭之日,否則的話,他們就得老老實實認罰,要么呢,就干脆管好自己腰上那根褲腰帶。

            而作為這個律法的補充,那就是如果百姓娶夷狄女子為妻,那么,就可以減免兩年的口賦。這也算是給了不少給不起聘禮,娶不了媳婦的百姓另外一條出路。相應的呢,民間采買夷狄女子的風氣也漲起來了。夷狄女子價格不高,起碼比起正常的聘禮來說,要少很多,哪怕語不通,但是娶回來之后,她們同樣勤勞能干,也能撐起一個家來。

            總之,在劉邦之前沒有注意到的時候,如今民間的情況已經與幾年前有了堪稱翻天覆地的變化。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真的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了!因為百姓已經不會滿足于耕種,心思也越來越不安定了。

            這也直接導致了在很多地方,儒家的學問沒了市場,反而是原本已經沒落的雜家變得興盛了起來,畢竟,雜家的理論還是比較吸引人的,衣食足而知榮辱,倉廩足而知禮儀,所以,大家想要賺錢,想要發財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嘛!

            至于儒家嘛,他們之前也就是叔孫通制定禮儀的時候,露了一次臉,但是很顯然,劉邦是個用完就丟的性子,儒家的學問他并不喜歡,只是冊封了幾個太學博士,然后呢,就不再理會了。

            如今朝堂上的主流是黃老,另外呢,因為匈奴還有南越,乃至西南那邊小國的緣故,因此,縱橫家和兵家也有一定的出路,至于儒家嘛,呵呵,他們之前作死的次數實在是有點多,朝中除了少數幾個人之外,就沒有儒家的大臣,既然學儒家不能出仕,那么,愿意學儒家的人自然也就少了。

            以前的時候,大家是沒辦法,如今呢,造紙術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讓學習知識的門檻下降了不少,儒家以前能吸引人的無非就是所謂有教無類,在招收弟子上頭,比較開放,而如今情況就不一樣了,朝廷鼓勵民間私人教學,如果教學的人能夠在長安認證一個博士的名頭,那么,他們開辦的學校還能得到一定的補貼,如此一來,自然有不少人樂意招收弟子了,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不食人間煙火的。

            而舒云在少府搞的職業教育也流傳了出去,一些大商戶,也已經開始嘗試著通過家學的形式培養自家的人才,比如說培養賬房掌柜,另外呢,還會培養一些工匠。以前的時候,這些都是依靠家里的老人招收學徒,這種情況效率低,而且呢,上頭的那些老人總是喜歡留一手,免得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可是現在情況不一樣了,專門的職業教育就導致了教學的都是老師傅了,他們專門以授課為生,那么,自然也就不在意下面的學生搶走字賴以為生的本事了。

            可以說,通過這樣的形式,民間百姓的識字率還有素質自然是提高了不少,而素質提高了,能夠從事的工作自然含金量也會提升許多,收入也會得到一定的增長。而識字的人多了,學到各種技術類知識的人多了,自然就會有一些人產生其他的一些想法,開始搞一搞什么發明創造之類的東西,如此一來,也會促進社會的進步。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