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琪,字子玉,湘州府一代傳奇。此君也不知道是命好還是命不好,生在本地富貴人家,趙姓也算是數得上名號的家族,只有一點不好——多少年了,沒出過什么有功名的人,頂天了出個秀才。然而趙家卻是生財有術的,不好公開經商,暗地里也做了不少生意,趙琪他爹十分有錢。除此而外,明面兒上的田產鋪面,也十分興旺。
說起來他這胎投得是不錯。奈何十余歲上死了親爹,他娘被族人的風風語逼得沒辦法活了下去,一根繩兒吊死了,族人還通過汪知府,給他娘立了座牌坊。他家就他獨苗兒一根,只恨尚未成年,要他再“夭亡”了,偌大家資,都得歸了族里。
他也是個光棍兒,抱著爹娘的牌位,帶著個老仆,跑廟里蹲著了,要給爹娘誦經祈福,還要守孝三年。如許家資,統統舍給了寺廟,還大舍了一個月的粥,來領粥的窮人從湘州府能排到京城去。
三年一過,他從廟里出來,直奔了考場,考了個秀才出來。溫一溫書,再去考舉人,今年十七,便做了舉人。廟里住持也極慈悲,又“送還”了他兩處宅院、幾處鋪面,并半數田產。還在廟里為他做法事,祝他高中。
哪知這貨將圣賢書往犄角旮旯里一扔,他死活不考了。無論是住持還是賀知府,都不明白這是為什么,險些要被他氣死。住持說了,再考,他再還宅子還鋪子。他不干。知府說了,考進士,借他宅子幫他給容尚書牽線,他裝死。
自打放榜出來,他就縮在家里,閑來無事,寫個話本什么的。寫出來之后要投稿,發現本府的一家印書坊早關門大吉了,一打聽,卻是才收了書稿沒多久,就被人盜印了,還要花錢買書稿,入不敷出。
趙琪,哦,逍遙生,寫了稿子,無處付梓,哀聲嘆氣四下q,巧了,看到這間新開的綠汀書坊,名兒挺雅,又是新開。再看招貼,給的價也公平,打聽一下,據說是賀知府家開的。行,這個一時半會兒倒不了。
就它了!
逍遙生就投了稿子,被幕后的小老板看中了。麗芳看到這書稿的時候,恨不得將逍遙生捉了來關進小黑屋里,寫不出下面不給吃飯。問一句:“這書生人呢?”
她新近換的丫頭香蘭道:“是個小廝兒包了一卷包袱說是代他家小郎君投遞的。”
麗芳無奈,只得命人拿了契書來,簽字畫押,付了錢。先拿了書稿,命人去印。請宋掌柜寫了信,約下一回的稿子。趙琪只不過閑來無事,想有個地方將他的書稿印出來而已。他更想寫幾折戲,那個得細琢磨,寫話本子權當練手。見價錢給的公平,也不推辭,簽了書契,依舊命小廝拿了來。
既簽了訂購下一回的契書,趙琪便將早寫好的書稿抽出來,吩咐小廝白墨:“過兩個月,拿這個過去,換錢來。”
白墨笑道:“老爺又不缺這個錢,還念著日子吶?”
趙琪道:“哎~老爺我現在喜歡在商商。”
白墨是他從廟里出來的時候,拐的一個小和尚,小和尚還了俗,求老爺給起個名兒。趙琪也不知怎么想的,就叫他白墨。兩人年紀相仿,說話便也沒太多忌諱,白墨笑問:“那要不在商商了呢?”
“給多少錢,我都不寫了。”
白墨笑道:“怪不得師傅說,您真是欠人在外頭抽打著才肯往上爬呢。”
“嗤——甭替他遮掩了,他說我屬驢的。”趙琪也沒讓老住持好過,當時回的是“我是犟驢,您是禿驢,一對兒~”被老住持拿著禪杖打了出來。
主仆二人說笑著,完全不知道還有一個正在等下回的姑娘,恨不得偷了她爹的大印,調一隊衙役去找這個該死的逍遙生,問一問崔生究竟有沒有逃脫奸人魔爪。
————————————————————————————————
瑤芳近來覺得姐姐有點奇怪。麗芳是個急性子的姑娘,也只是做事急切些,口上利索些,如今她這急模急樣的,倒好像有什么心事。瑤芳看一看姐姐的年紀,想她近來常往外去,心頭咯噔一聲,就怕她怎么了。
仗著自己“年紀小”,瑤芳裝個嫩,對著鏡子照一照,選了個最可愛無害的笑臉兒,軟糯糯尋她姐姐去了。前后院子,十分方便。抬腳就到,又看到麗芳在打轉兒,不知道的還道她尿急。
大冷的天兒,她也不嫌凍得慌,正在院子中間跺腳,兩只手捏在一起,放在丹田那里直抖。鼻子眼睛都要皺到一塊兒去了,白瞎了好相貌。韓燕娘給她新做的鵝黃面兒繡牡丹的長褙子,吊著毛里子,是韓燕娘舅舅給的好東西。本當雍容華貴的妝束,硬是叫麗芳穿出了猴急樣兒。
瑤芳哭笑不得,還得接著裝不知道,好奇地問:“阿姐,你怎么了?馬桶壞了?”
麗芳:……想揍她了,怎么辦?不過在這個時候,有個人說說話,也是好的啊!麗芳抓著妹子的胳膊:“我恨自己手賤吶!怎么就看完了呢?”
瑤芳奇道:“手賤?你用手看什么啊?”
麗芳跺跺腳:“你不知道,還不是那個逍遙生!我將第一卷看完了,才發覺……旁人看第一卷的時候,我早看過了,得跟著他們一塊兒等第二卷吶!急死我了。”
白擔心一場。瑤芳送姐姐一個白眼:“你等著唄,下回他送書稿來,你還是比旁人早看。”
瑤芳放下心來,也想揍她姐一頓。姐妹倆你看我、我看你,瑤芳果斷去尋張先生了。
近來因賀成章去府學里蹭課聽,麗芳的功課又減了,現在每日只要交幾頁字,隔幾日畫幅畫,張先生每月查她讀了多少經史。至于瑤芳,只管自學,讀完了律令會典,再從頭讀史——這個書太多,沒個二、三年看不完——有不懂的只管問。張先生肩上的擔子輕了不少。
張先生更有時間去關注賀敬文的公務,賀敬文于這些事情實不精通,也將許多瑣事都交給兩位師爺。兩人就怕他外行從中犯錯,他放手了,兩人求之不得。瑤芳每往張先生那里打探消息,商議事情,每日都有最新的邸報看。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家中上下對于瑤芳跑張先生那里、偶爾還跑到賀敬文的書房翻點書報這件事情,都保持了默認的態度,沒人覺得有什么不妥。習慣,真是件可怕的事情。
到了張先生那里,張先生正在寫東西,《志怪錄》已經付印了第一冊,余下的內容張老先生覺得寫得不太好,還要再修改。見她來了,張先生放下筆,拿了塊濕手巾擦手:“邸報都在那邊了,小娘子自己看。”
瑤芳翻邸報的功夫,張先生收拾方才寫的字紙,收拾完了,瑤芳也看完了:“打大前年前,就沒消停過。”大前年,今上登基的日子。
張先生笑道:“若大一個國家,盤根錯節,沒個三、五年,哪里能收拾出個大模樣兒來呢?就是令尊管這一縣一府,到如今也還沒摸清底細呢。”
瑤芳將邸報放下:“縱然現在不知道,先生也知道到哪里找,不是么?”
張先生揉揉額角:“不止是這個。小娘子知道么?那位千戶,正在整頓武備,清點甲仗、人馬,也不知道他要做甚。”他本來是觀察“異聞”也就是眼前這小丫頭的,哪知道會越陷越深呢?楚王會謀反這件事情,快要成為他的一樣心病了。聽說這姜千戶的長子會附逆,次子本來就不該出現,張先生的腦袋就更疼了。上了年紀,原本精力就不如壯年,現在還遇到這種事情,張先生已經幾個月沒有能夠一夜睡到天光大亮了。
瑤芳眉頭皺了一下,低頭看了一下雙手,微笑道:“正好。”
“?”張先生不明白什么東西“正好”了。
瑤芳道:“新官上任吶,總要摸摸底的。千戶要清點他的兵,知府就不能清點他的民了么?”
張先生反問道:“我說的書,小娘子真的都看了么?無故清查戶口,真要擾了民,也不好解釋。令尊與上頭的關系可不怎么好,巡撫、布政使那里沒人替他遮掩。”
瑤芳笑道:“清點兵戶,必然與民戶相連的。近來流民不是說不少么?就拿這個當由頭,查一查這幾年到湘州府來的人,造個冊,原本的人口不動。”
“小娘子是說?”
瑤芳依舊不太放心那個消失了的花魁,希望能將她找出來。哪怕是□□,也是有戶籍的。她只要不是拋籍的流民,到了某地,總要有些痕跡的,賤籍,也是籍吶。照她的記憶,這人應該已經到了,保不齊正在湘州府哪個角落里貓著呢,翻翻戶籍,或許會有收獲。
張先生權衡了一下,點頭道:“這個使得。縱使找不出那人,也可趁機梳理一下,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王府那里,似乎有些不對。”
“咦?”瑤芳對楚王府還是挺關心的,“難道這一切都是因為那里的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