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北仔細打量了一下面前這兩個青年,那個孫武因為名字與同盟會領導人孫文名字很接近,一文一武,因此在辛亥革命中曾被人訛傳為孫文的兄弟,雖然錯得離譜,不過這倒是為他開展工作提供了方便。
這年頭鬧革命,沒點威望是不行的。
“是,鄙人孫武。”戴學生帽的青年也是一愣。“司令以前聽過我的名字?”
“你的名字倒是讓人想起了同盟會的那位孫先生。”趙北摸了摸額角,說道:“你不是共進會的么?怎么又是同盟會的干部了?”
兩個青年頓時一驚,面面相覷,彭漢遺說道:“不錯,我們也是共進會的,屬于同盟會的外圍組織,不過,我們同時也是同盟會的會員,共進會去年才在東京成立,不想總司令竟也知道。”
原來共進會是在東京成立的啊。趙北糾正了自己的一個錯誤歷史認識,看了兩人一眼,說道:“我是光復會的人,消息靈通,當然知道共進會。不知兩位來找我,有何貴干?是想加入共和軍么?如果你們愿意,我可以請你們做我的參謀。”
孫武回過神來,急忙搖頭,說道:“不!我們回國有任務,不能半途而廢。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能否找個僻靜的地方說話?”
趙北“嗯”了一聲,跨進司令部,帶著四名衛兵走進一間簽押房,與兩位同盟會的革命同志詳談。
“兩位回國的任務,想必是在長江一帶建立組織吧?”趙北開門見山。
兩人對望一眼,隨即點了點頭,此次回國,他們正是奉了共進會的命令,到兩湖地區運動會黨、建立組織的,這個任務極為機密,不想卻被對方一語點破。
孫武說道:“總司令說得不錯,本來我們是回國運動會黨的,不過現在看來,把注意力放在運動新軍上似乎更好一些。和會黨武裝比起來,新軍更有紀律,也更有戰斗力。這一點,光復會看到了,同盟會沒有看到,現在,我們共進會也打算策動新軍。”
趙北點了點頭。歷史上地辛亥革命中。文學社和共進會正是依靠新軍發動了起義。現在看來。由于安慶起義和九江易幟地刺激。共進會已經認識到了新軍在反清起義中地重要作用。不過既然歷史已經隨著他地穿越而發生改變。那么。恐怕已沒有共進會地機會了。
彭漢遺接著說道:“我們在半個月前從日本回國。本來前些日子已到了湖南地。可是在長沙聽說安慶新軍起義成功地消息。大伙一合計。決定兵分兩路。一路去聯絡安慶起義軍。另一路繼續策動湖北、湖南地會黨。響應起義。可是路過江西時。正好趕上貴軍九江易幟。我與堯卿便自做主張。前來聯絡貴軍。希望貴軍能夠支援我們一些槍炮。由我們帶回湖南。武裝會黨。在湖南發動起義。策應貴軍。”
“貴組織在國內地首腦是哪位?”趙北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