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問現在的武漢居民中誰最開心,恐怕要屬黎元洪先生了。
這原因么,主要有四個:
其一,黎元洪的府邸位于武昌城中,而由于武昌戰役持續時間很短,所以黎府一切財物、人員均無損失,和那被大火燒成白地的漢口比起來,黎元洪當然值得慶幸。
其二,被張謇、楊度他們那幫立憲派名士推舉為立憲會副會長,如今外地的人說起黎黃陂來,都會順帶提一下這個身份,尤其是立憲派人士,更是將他黎元洪視為君憲力量中僅次于袁世凱的人物,因為他是湖北省議院的議長,手里應該有實權,和那些商人、縉紳相比,他對君憲的影響力理應更強。
其三,自從袁世凱發出“新年通電”后,趙北已經解除了對黎元洪的監視和行動限制,奉命“保護”他的那幾個共和軍士兵被召了回去,現在的黎議長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前幾天黎元洪為了測試一下趙北的“誠意”,故意沒打招呼,帶著長隨坐上比利時鐵路公司的小火車去了趟孝感,結果趙北什么反應也沒有,連問也沒問一聲,于是黎元洪心滿意足的又坐著小火車回了武漢——————現在局勢不明,所以最好的選擇是留在武漢,而不是北上投機,這一點黎元洪是清楚的。
其四,昨天“攝政大臣”袁世凱從天津拍電報到漢口,是一封勸勉電,收報人正是黎元洪,在電報里,袁攝政對黎元洪大加贊賞,肯定了他對立憲事業的巨大貢獻,也認可了他的議長身份,現在租界的洋文報紙已轉載了那封電報全文,就連英國領事也被驚動了,說要派人來聯絡感情,這讓黎元洪有些飄飄然起來,心情自然是大好。
當然,黎議長“投身”革命的真相如何,確實也沒幾個人清楚,只要趙總司令不逢人便說,黎議長就是首倡共和的立憲派功臣。
心情好,自然脾氣也好,前些日子動不動就生悶氣的情況已看不到了,這幾日來,黎元洪是無事一身輕,每天不是帶著長隨跟班去租界聽戲,便是在長江邊支頂帳篷,擺下酒菜,邀幾個平日來往密切的好友,一邊釣魚一邊指點江山,若是釣上魚來,也少不得就地整治一鍋魚羹,趁著那蕭瑟江景下酒,倒也悠哉游哉,若是再下些雪的話,或許就能品出古人那“獨釣寒江雪”的味道了。
不過黎議長也有些煩心的事情。
雖說被君憲派推舉為立憲會的副會長,聲望正隆,可現在他做的卻是共和軍政府的議長,以君憲派身份擔任共和派的議長,怎么看怎么怪異,所以,黎議長現在正左右為難,不知道該辭去哪一個職務,由于實在拿不定主意,便借著釣魚的機會散散心,順便向好友咨詢一下,參謀參謀。
現在,黎議長就與幾位釣友并排而坐,在江邊的一塊巨石下垂釣,雖說如今是隆冬時節,江魚胃口不大,釣績不佳,可是人人蓑衣斗笠,身后不遠處還有一鍋熬得正香的魚羹湊趣,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啊。
幾人正釣得興起。冷不防身后傳來一聲大呵。
“總司令到!”
嚷嚷地人是黎元洪地一個馬弁。這是他自己雇傭地保鏢。從孝感回來之后。鑒于路上看到地那些混亂景象。黎議長不得不為自己地身家性命著想。于是跟趙北提了一下。結果總司令當即就給了他兩桿“漢陽造”。一盒步槍子彈。叫他自己雇人充當馬弁。黎元洪倒也沒有客氣。直接就從黃陂老家雇了幾個同宗子弟。都是兩巴掌打不出個屁來地泥腿子鄉民。老實。厚道。跟他黎議長一樣。有這些貼心可靠地同鄉后生背著步槍保護。他黎議長自然可以放心大膽地東跑西顛。
由于常跟著黎元洪拜見趙總司令。這些馬弁也都知道趙北長什么樣兒。再加上黎元洪也吩咐過。看見總司令過來。就吆喝一聲。也好讓黎議長整整儀表。于是馬弁們也客串起了號炮角色。
沒辦法。趙北總是忽來忽去。神出鬼沒地。讓人防不勝防。若是叫他聽見黎議長和旁人地悄悄話。卻也不妥。
聽見馬弁喊叫。不僅黎元洪覺得奇怪。另外幾位釣翁也頗覺詫異。紛紛扭頭去望。果然見趙北正領著一人走向江邊。而他地衛隊則遠遠落在幾十步外。
兩個小時前趙北就來過一次,拿著黎元洪的那根英國釣魚竿往江里比劃了那么幾下,雖然什么都沒釣著,可臨走的時候還是順走了幾位漁叟辛苦釣上來的兩條大魚,說是要品嘗一下著名的“武昌魚”。
啥叫“武昌魚”?總司令的一句話叫眾人費盡思量。沒辦法,總司令說話跟做事一樣神出鬼沒,眾人聚在一起琢磨了半天那“武昌魚”,最后有一人終于想起了那東吳遷都的典故,這才釋然,只要總司令不是話里有話就好,黎元洪懸著的心也就放了下來。
可是為什么現在總司令又調頭走了回來?身邊還跟著共和軍的二號人物楊王鵬。莫非那“武昌魚”果然有什么玄妙?黎議長的心又懸了起來。
黎元洪定了定心神,放下釣竿站起身,向長隨喚來熱毛巾,擦了擦手,迎著趙北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