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室里的所有人都將目光停留在了蔡廷干手里的那他們本能的認為趙北的電報就是反對“川西都督”的,因為在“川西都督”的問題上他的利益明顯受損,眾人好奇的想知道趙總司令拿什么借口反對這個任命。
不過蔡廷干接過密碼本后并沒有立即譯電,而是向袁世凱說道:“剛才十三世派人來傳話,說現在天氣暖和了,他還是愿意住在涼爽的青藏,而且他已在京多時,現在大行皇帝和皇太后也已安葬,他想回拉薩了,在回去之前,跟大總統道個別,順便請大總統吩咐下去,沿途關卡不要阻攔。”
十三世是在1904年被迫離開拉薩的,當時英**隊數千人從印度出發侵藏,一路北上,經過一邊倒的戰斗后進入拉薩,十三世率領一眾親信踏上逃亡之路,先后在青海、甘肅、蒙古居住,去年借道陜西、山西抵達京城,受到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接見,不久之后,光緒與慈禧同時死去,十三世本打算立即回藏,但由于趕上了“戌申革命”,時局混亂,不得不在京城耽擱下來,袁世凱就任共和政府的臨時大總統后,也曾接見過這位活佛。
其實這件事的背景依然是英俄爭霸,由于當時俄國正與日本作戰,沒有能力插手青藏事務,所以只能提出口頭抗議,同時派人率領一隊布里亞特蒙古衛隊以“護衛”為借口帶著十三世逃亡,本打算將他劫持到俄國但由于種種原因這個計劃沒有得逞。
此時的袁世凱顯然沒有心思關心此事只是點了點頭。
“此事你派得力員去辦,沿途護衛妥當。”
蔡廷干見袁世凱有些心在焉,于是提醒道:“川西與藏東向來同氣連枝,當地土司也多半唯活佛之命是從,如今時局紛亂,英國和俄國又一向在青藏一帶你爭我奪,再加上清廷推行新政,改土歸流,得罪了當地土司、頭人,只不過因為群龍無首以掀不起什么風浪,但若是放十三世他們回去,那么土司、頭人就有了主心骨,若是他們借此作亂只怕會使當地局勢更為混亂。”
袁世凱猛然悟,連連點頭道:“如此,想辦法拖上一拖,讓他們走得慢些。另外,這個駐藏大臣的人選也得盡快議定,趙爾豐和聯豫都是駐藏大臣,現在趙爾豐在打箭爐豫已經上表請辭,這個駐藏大臣的人選一定要慎重。”
“無兵不足以震懾在藏大臣手中可用之兵不過區區一千余人,彈壓土司、頭人就靠這點兵無濟于事在四川已告光復,共和軍大軍就在川西此時入藏,共和軍最為合適。”
袁凱眉頭一皺,沉吟片刻,說道:“你是說讓趙北做這個駐藏大臣?”
“他本是公推地‘四川都督’。現在‘川西都督府’一立。他肯定心有不滿。不若借此機會任命他兼任駐藏大臣。一則安撫。一則利用他地兵力震懾藏邊。藏邊向來清苦、貧瘠。即便交給他。他也變不出花樣來。”
“但他若是不去。又該如何?”
“事關主權、領土之完整。他若不肯職。卻又該如何向國民交代?”
“不妥。不妥。”
見蔡廷干如此建議。坐在一邊地袁幕總文案阮忠樞連連搖頭。
“斗瞻。你有何高見?”袁世凱望向阮忠樞。
“即便那趙北領了差事,他本人也絕不會入藏,最多派個親信過去,如此一來,他雖撿了便宜,但卻未必感激中樞,所以啊,這個駐藏大臣不能讓他做。況且,藏邊與印度接壤,印度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政府看趙北不順眼,如果得知他做了駐藏大臣的話,英國公使肯定會來討說法的。”
“斗瞻所甚是。”
袁世凱點了點頭,算是否決了蔡廷干的提議,手一擺,蔡廷干就閃在一邊,去譯電報了。
“那依斗瞻之見,這個駐藏大臣由誰充任為好?”袁世凱又問。
“這個……依阮某之見,還是叫趙爾豐做駐藏大臣為好,一則他已在川邊主持新政數年,很有成效,而且手下的川邊巡防營可以順勢帶往青藏,一則是為中樞找個臺階下,這‘川西都督府’順勢撤消為好。”
阮忠樞話一出口,不惟袁世凱一愣,底下的所有人也都是面面相覷。
這話里的意思很清楚,阮忠樞不同意把四川分成“川西”和“川東”,這與袁世凱的打算背道而馳。
阮忠樞畢竟是袁幕總文案,跟隨袁世凱多年,功勞、苦勞,鞍前、馬后,這要是換了別人,只能換來袁世凱的一頓訓斥。
不過縱然如此,袁世凱仍是將臉一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