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971908遠東狂人第316章戰西平上
口周靜悄悄的,什么聲音都聽不見。曠野中也看不到什么人影,只有那黃土地上縱橫交錯的戰壕、散兵坑在時刻提醒人們注意,這里是戰場,非到必要時,不要暴露在地面上。
這片土地上幾乎已看不見什么樹木,所有的樹木都被砍伐,作為加固工事的材料消耗在了這個陣地上,就連樹樁都派上了用場,一些變成了小桌,另一些則變成了凳子。
現在,排長楊奔就坐在這樣的一個樹樁凳子上,一手拿著筆記本,一手拿著鉛筆,以膝蓋充當桌子。用心的寫寫畫畫。
他在溫習功課,作為隨營軍官速成班的一名在校學員,如果不是此次“南國破曉”軍事演習的話,或許他現在正坐在寬敞明亮的軍校教室里。聽著教官講授的戰術課。
楊奔現年二十一歲,安徽人,前年投軍,在安徽新軍暫編三十一混成協當兵,雖然小時候上過兩年私墅,但是文化終究不高,這大頭兵也就一直當到安慶新軍起義爆發,作為一個小兵,楊奔并不清楚革命黨人的理論,不過當安慶槍響之后。他還是加入了起義部隊,目的也很簡單:發泄心中的怒氣,順便干掉那個當初下死他的哨官。
不過那個哨官為人機靈,當晚起義之后,見勢不妙,腳底抹油溜之大吉,結果楊奔沒能見著那個哨官的面,不過倒是有意外的收獲,領到了二十兩燒得焦黑的“光復餉。”
這二十兩銀子在皖北可以買上十來畝旱田,楊奔本打算拿了銀子就回家鄉,但是他最終沒能走成。而是跟著革命軍去了黃泥崗,參加了黃泥崗秋操新軍起義,之后又跟隨趙總司令到了九江,成了一名共和軍的士兵,并被挑選到了總司令的衛隊里,做了趙北的衛兵。
從九江到武漢,再從武漢到成都。趙北率領共和軍轉戰東西,楊奔也跟著總司令南猛的戰,東征西討。雖然沒參加過什么象樣的戰斗,不過肩上的擔子也不輕,總司令的安全就靠他們這幫忠心耿耿的衛兵了。
做總司令的衛兵固然不容易。不過回報也優厚,不僅軍餉高,而且成為軍官的機會也多,這楊奔就是由衛兵而被提拔為軍官的代表人物。
其實楊奔之所以能夠做排長。狂上準尉軍銜,完全是因為他膽子大。敢背著降落傘從熱氣球上往下跳。而當時,那降落傘是第一次進行真人實驗,而總司令對參加跳傘實驗志愿者的獎勵就是下基層做軍官。
楊奔報名做跳個實驗志愿者。與另一名衛兵在抽簽中勝出,于是就背著降落傘包上了熱氣球,然后從數百米空中跳下,兩人命大,那降落傘也做得不錯,結果都安全降落。毫發無損,于是兩人就離開了衛隊。到基層充任了級軍官。
楊奔最開始是在武漢做排長。不久之后被調到了信陽,仍是做排長。那之后就一直率部駐扎在信陽,直到“南國破曉”行動開始,他才跟隨部隊由信陽開赴西平前線,率領部下進入了分配給他們的陣地。
楊奔的陣地個于油坊鎮西北郊。距離京漢鐵路線的直線距離一千五百米,是西羊防線中最前沿的一道防線上的一個點,如果敵軍發動進攻。這里將首先接火。
牢記“戰前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共和軍口號,楊奔一上陣地,立即帶領部下修建野戰工事,戰壕、交通壕、防炮掩體、散兵坑,一切都嚴格按照作戰條令完成,一絲不芶,按部就班。
對于“南國破曉”為什么由一次軍事演習演變為一場真正的戰爭,楊奔略知一二,實際上,在隨營軍官速成班上課的時候,前去講課的政宣員就已經對南北局勢做了簡要分析與闡述,正是通過這種方式,楊奔這樣的基層軍官才知道了國會選舉與袁世凱總統權力之間的關系,也明白了袁世凱為什么對于聯合陣線獲得國會多數議席感到惱火,想通了這一點,也就想明白了為什么會發生南北對峙甚至是戰爭。
說得簡單一點,此次戰爭,聯合陣線是為了“捍衛憲法”捍衛革命。而袁世凱的北洋集團卻是為了篡奪權力,更是為了袁世凱大權獨攬。以方便他更得心應手的出賣國家主權和國民利益。
這場戰爭,總司令和聯合陣線是為了國家利益、國民利益而戰,對于他們來說,這是一次正義之戰,光榮之戰,對于楊奔這樣的軍官來講。也是同樣如此!
扛著這面正義的戰旗,楊奔這樣的基層軍官才會斗志昂揚的走上戰場。更何況,參加作戰還有作戰津貼。預發兩個月的作戰津貼,那就是四塊大洋,靠著這些津貼,楊奔不僅可以給家里匯去更多購買土地的錢。而且還替自己在信陽的鞋店定做了一雙牛皮鞋,穿在腳上就跟高級軍官一樣威風。
不過要想真正成為一名高級軍官,僅靠這雙嶄新的皮鞋是遠遠不夠的。楊奔必須更加用功的學習,參加軍校考試,只有這樣,才能從準尉變成少尉,進而成為
到了現在,楊奔已完全適應了軍隊生活,他早就放棄了退役的念頭。如果可能的話,他打算在軍隊里長期呆下去,成為一名職業軍官,成為像衛隊長田勁夫那樣的高級軍官。
老上司田勁夫現在是上校,楊奔的奮斗目標就是上校軍銜,至于更高級的軍銜,他目前還沒有奢望過。畢竟他文化不高,做不了將軍。
不過要想做高級軍官,僅僅上軍校還不夠,還必須有足夠的戰功,所以,楊奔很渴望戰斗,因為只有戰斗才能帶來戰功,并帶來升官的機會。
上午的時候,上級傳來命令,北洋軍已向西平壓來,前鋒已抵達五溝鎮,這西平之戰馬上就要打響,前線各部隊必須做好迎戰準備。
接到命令,楊奔立即命令部下做好迎戰準備,在陣地上等著北洋軍過來
這一等就是整整一上午,眼看著太陽偏西,北洋軍卻仍未發動進攻。楊奔有些焦慮起來,為了使心情平復下來,他找來筆記本和欽筆,開始溫習功課,以轉移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