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1908遠東狂人 > 第341章補救措施(上)

            第341章補救措施(上)

            “那你說說,為啥那唐紹儀沒有加入聯合陣線?他不是加入了同盟會么?”

            “你問我,我咋知道?這官場上的事啊,咱們小老百姓那是砸摸不清楚的。”

            茶館里的人猜測著馬車里乘客的身份,但是實際上他們并沒有猜對,那馬車里既沒坐著唐紹儀,也沒坐著蔡廷干,那乘客甚至不是北洋政府里的人。

            馬車里只有兩位乘客,一位是英國駐華公使朱爾典,另一位是聯合陣線“和平代表團”的團長宋教仁,他們是去總統府會晤民國臨時大總統袁世凱的,不過在去總統府之前,他們必須先去一趟外務部,這是程序,也是禮節。

            兩位乘客的表情略有不同,朱爾典一臉產肅,宋教仁卻是幕情輕松。

            北洋南進第二軍在豫南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到天津租界之后,以宋教仁為代表的南方和平代表團起初有些不信,直到稍晚些租界的外國報紙紛紛在頭版頭條對這一事件進行了簡略”迂。這些國會的議員代我們才如夢初醒,先是歡呼雀躍,繼則精神振奮。

            沒想到啊,整整四個師的北洋軍竟被聯陣部隊全殲,這是決定性的勝利啊,當初沒打之前,眾人還擔心戰敗,但是事實證明,趙總司令是正確的,北洋軍外強中干,完全不是革命軍的對手,現在,眾人對總司令的戰略眼光更加佩服了。

            多數議員代表當時就建議利用這個機會再次與袁世凱尋求談判,爭取盡快結束南北對峙局面,使國會真正成為這個國家的主宰,宋教仁也有此打算,于是拍發電報,向上海租界的國會請示,并向聯合陣線庶務委員會拍發電報,委員長趙北很快回電,批準了這個提議,但同時也提醒和平代表團全體代表,這次談判必須由聯合陣線掌握主動權。

            換句話說,現在對和談更積極的應該是北洋一方,而不應該是聯合陣線一方。

            宋教仁領悟了趙北的用意,但是他不愿意等,他有自己的打算,于是當時就派人到了北京,與北洋政府外務部取得聯系,準備立即與袁世凱接觸,進行和談,但是讓他頗感詫異的是,袁世凱一口拒絕了和談建議。

            這讓宋教仁很是憤慨,想起趙北的提醒,他只能改變策略,索性耐著性子就在天津等待,這一等就是兩天,直到今天上午,英國公使朱爾典親自跑到天津,派人將宋教仁從天津德國租界請了出來,然后掛上一列專車,從天津直駛北京。

            就這樣,在朱爾典先生的撮合之下。作為聯合陣線的全權和談代表。宋教仁到了北京,準備與北洋方面進行和談,至于他的隨員,現在仍在北京大前門火車站旁的旅館里,宋教仁乘外務部馬車進城,主要是為了打前站。

            馬車直駛民國政府外務部,到了地方,下了馬車一看,竟然沒有一個政府官員來迎接他們,這讓朱爾典有些尷尬。

            “很抱歉,貴國中樞政府在禮節方面似乎有些欠缺。”

            朱爾典向宋教仁歉意的一笑,特意在“中樞政府”這四個字上加重了語氣,這下之意也很清楚,那就是,無論這一仗北洋敗得如何慘,袁世凱始終是這個政府的大總統。他就代表著中樞權威,至于宋教仁,只是一個地方實力派的談判代表,無論如何是不能與北洋平起平坐的。

            “公使先生,您的話說得有些不妥。現在國會選舉雖然結束,但是正式大總統的選舉薦未舉行,正式內閣也沒有組建,所以,這“中樞政府。一詞不太嚴謹,還是稱為“看守政府。較為妥當。”

            宋教仁也是微微一笑,不卑不亢的糾正了一下對方的觀點,這話里的意思也是很明白的,對于袁世凱的“中樞”地位,聯合陣線有些異議。至于袁世凱這個臨時大總統到底是否是一個過渡人物,這還需要看此次和談的結果而定。

            朱爾典不想在這個問題上跟人打嘴仗,他也沒什么心情糾纏這個問題。南北之間誰勝誰負,現在已經很清楚了,豫南一戰,北洋第二軍全軍覆沒,北洋政府固然受到強烈震撼。那遠在歐淵的英國政府也同樣對此震驚不已,他們萬萬沒有料到,袁世凱的北洋軍竟如此不堪一擊,更讓英國政府憂慮的是,根據英國在德國的潛伏間諜報告,德國漢堡港的兩艘滿載軍火的遠洋貨輪在前天起鈷。目的地是中國杭州,這正是在豫南戰役結束之后,這絕不是巧合。顯然。通過這一仗,德國政府意識到了聯合陣線的潛在利用價值,決定對聯合陣線加大援助力度,如果得到德國的大力支持,聯合陣線肯定會將不堪一擊的北洋集團一腳踢下中國的政治舞臺,而這絕不是英國政府愿意看到的。

            英國絕不允許遠東出現一個親德政權,那會影響到英國的遠東乃至世界戰略,所以,英國政府必須想辦法阻止袁世凱北洋政府的倒臺,至少在英國物色到更合適的代理人之前,北洋政府不能倒下。

            于是,朱爾典就開始為南北和談奔走,試圖通過這種方式維持搖搖欲墜的袁世凱政府。

            但是要想讓袁世凱接受和談建議,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作為袁世凱的朋友,朱爾典非常清楚現在袁世凱的憤怒,自從馮國璋的北洋第二軍全軍覆沒的消息傳回總統府。袁世凱就暴跳如雷,召集一幫小站新軍親信,接連開會,揚“御駕親征”要把這北洋的面子給搶回來。要繼續跟聯合陣線作戰到底。

            作戰到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問題不在于北洋沒有足夠的部隊。也不在于沒有足夠的軍餉和彈藥。問題的關鍵是,如果袁世凱繼續跟南方實力派進行戰爭的話,將對英國的遠東戰略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英國在遠東的戰略就是平衡戰略。英國與日本結盟是為了平衡俄國力量,英國與俄國結盟也是為了平衡日本力量,同時拉攏日俄兩國共同壓制德國力量,但是這個平衡戰略的前提條件是中國的局勢不發生劇烈變化。

            正因如此,在“戊申革命”爆發之后,英國政府立即采取措施,全面支持袁世凱奪取權力,試圖以此為手段盡快平息革命引起的亂局,維持遠東平衡局面,使那些有著凱覦之心的列強無機可乘。

            但是隨著南北對峙的升級,袁世凱的北洋集團與趙北的聯合陣線終于兵戎相見,雙方在河南進行了一場小規模的近代化戰爭,戰爭之前。英國人較為看好袁世凱的北洋軍,因為他們裝備齊全,有英國、日本支持,一般來說,是不可能戰敗的。但是戰爭的結局卻給了英國政府一記響亮的耳光,聯合陣線大獲全勝。北洋軍敗得一塌糊涂,這讓英國政府非常的震驚,這才意識到北洋集團是多么的虛弱。

            但是后悔是來不及了,英國政府必須立即采取補救措施,維持遠東的平衡局面。

            讓英國政府更覺得意外的是。吃了大敗仗的袁世凱竟然還想打下去。這簡直是不自量力!!~!

            ..

            _f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