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定要找一個能夠挽救北洋危局的治國天才的話,徐世昌到是認為那位趙振華可以一試身手,畢竟。自從革命以來,他的表現就是出類拔萃的,無論政治還是軍事。他都處理的很好,而在一些關鍵的事務上,他也將分寸拿捏得非常恰當。既能給自己撈足好處,也不致于將對手逼得狗急跳墻,只有一件事例件,那就是對北洋的政策,或許,從一開始,他就確定了消滅北洋的戰略,偏偏袁世凱著了道,于是就帶著北洋這艘破破爛爛的航船沖向了那座革命的燈塔,撞得歪歪斜斜,眼看就要沉沒了。
請趙北拯救北洋只是徐世昌一個虛無飄渺的念頭而已,對方愿不愿來另說,北洋肯不肯讓人拯救卻是答案明白的,不說別人,他徐世昌就絕不會將北洋掌門的個子拱手讓給別人。何況這個人還是打垮北洋的元兇。
別人指望不上,也只能依靠自己了,這再天來,徐世昌已是想盡了辦法,甚至不惜向洋人問計,主要走向英國公使問計,昨天英國公使已經答應向英國政府高層請示,看看能否采取進一步的干涉措施,維持北洋現在這種半死不活的局面,好歹壓制住德國人的野心。
現在,徐世昌在這座跨院里散步。既是為了散心,也是在等候英國公使的消息,剛才他已派人去英國公使館,就算英國政府的官僚習氣再重。現在也該向英國駐華公使下達明確的指示了。
徐世昌正望著那棵枯樹發呆,一名機要員匆匆走到他跟前,小聲說道:“大總統,德國駐華公使雷克斯先生要求會晤大總統,現在已等在外務部。
英國公使沒來,德國公使倒是不清自來,徐世昌略有些詫異,不過想起德國最近一段日子以來與聯合陣線的密切關系,徐世昌很快做出了決定。
“在這里轉悠了半天,我也疲倦了。咱們這就回去辦公吧,告訴外務部,我與德國公使會面時,外務部司員不必到場。”
徐世昌離開總統府后花園,先換了身衣服,然后趕去接見德國駐華公使。
按照徐世昌的吩咐,這是一次單獨會見,外務部無人在場,只有兩名翻澤,有利于保密。
不過讓徐世昌驚訝的是,這位雷克斯先生今天到總統府與徐大總統會面的目的并不是做什么秘密交易。而是將一封私人信件轉交給徐世昌。
這封信是趙北的親筆信,內容也不復雜,只不過是建議由中樞出面。向德國方面贖回膠濟鐵路,然后改由中德兩國商人合辦,中方控股。為京漢鐵路的贖回開一個好頭,從這封信的落款時間來看,這封信寫于“彈劾總統案”之前。
膠濟鐵路現在雖然名義上也是“中德合辦”但是在五千萬德國馬克的投資中,中方只有區區幾個萬德國馬克的投資,鐵路不僅掌握在德國人手里,而且直接歸德國膠澳總督監督,前幾年保路風潮興起時國人也曾建議清廷贖回此路,但是無奈所需資金實在巨大,清廷財力拮據。再加上德國方面拒絕合作,所以也像京漢鐵路一樣,膠濟鐵路依然掌握在外國手里。
這封信本身沒什么,但是由德國駐華公使轉交給徐世昌,這其中的含義就耐人尋味了,連德國公使先生都成了趙北的郵差,德國顯然已經決定完全拋棄北洋集團了。
雖然徐世昌想挽救北洋集團與德國政府的關系,但是德國公使顯然不愿意跟一個即將遭到國會彈劾的國家元首長談,轉交了信件之后,雷克斯便按照外交禮節告退了。
雷克斯走后,徐世昌呆坐了片刻。然后叫來一名機要員,讓他給宋教仁打電話。
“請宋先生到總統府一敘,再派輛馬車過去,無論如何,也要請宋先生過來跟我談談,他們國會議員不是一直主張談判、妥協么?北洋現在愿意妥協
宋教仁現在仍在北京逗留,而作為聯合陣線領導層中著名的憲政派人物,他在國會議員中享有很高聲望。如果他肯明確表態支持徐世昌的話,對于徐世昌渡過難關將很有幫助。!~!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