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說北洋軍打不打得過趙北帶來的那近萬革命軍,就算是打得過又能如何?這仗一開打,肯定是一片混亂,北洋軍能不能抓住趙北另說。光是這個道義上的責任北洋方面就承擔不起,到時候地方糜爛,北洋大失民心,能不能還繼續賴在這京津地盤上卻也不好說了,現在北洋南進第一軍已經到向聯合陣線,以前的那個遷都南京的計戈小是不能實施的了,現在,這京津、直隸一帶就是北洋最后的地盤了,就連山東,現在也“中立化”了。
何況,此次“邀請”趙北蒞臨國都,是與各國外交官商議過的,德國、美國、意大利、奧匈帝國四國駐華公使聯名作保,拍著胸口對趙大總統說,“來吧,沒人敢害你”這不僅是電報,而且還登在了報紙上。那么這件事情就不僅僅是內政了,這涉及外交,涉及邦交,現在北洋就靠洋人支撐,得罪了洋人遠比的罪了地方上的百姓嚴重得多。
所以,段棋瑞和段芝貴都強烈反對跟趙北拼個魚死網破,“老段卜段”聯名反對,結果也就沒人敢再提這事了,于是,趙北就這么順順當當的帶著部隊趕來北京城。做他的民國大總統了。
不過趙北過來走過來了,過來之后如何接待他,如行跟他討價還價,這都讓人發愁。
自從聯合件線槍斃吳佩乎的消息傳出后,北洋將領們都是人心惶惶。而隨著孟恩遠投奔聯合陣線、并做了庶務委員的消息被報紙證實之后。這北洋上下是愈發的離心離德,以前還有斤。徐世昌做精神偶像,給眾人膜拜,可是現在徐世昌也甩手不管北洋了,這北洋中人基本上都成了喪家之大,都想盡快找個新主子投靠。
找誰呢?眾人環顧四周,驚訝的發現,他們好象只能去投奔聯合陣錢了。
而且聯合陣線也向北洋伸出了橄欖枝,建議北洋軍接受國家改編,與聯合陣線的武裝部隊一起編入國防軍中,接受國家統一指揮,從此。就沒有什么北洋軍了,所有的軍人都是國家的軍人,都為國家效力。都拿國家發的軍餉。
這斤,提議得到了部分北洋將領的贊成,但也遭到了另一部分人的反對,眾人做了這么多年的北洋軍。確實一時也無法接受北洋軍就此消亡的現實,當初南方的那個同盟會解散的時候,不也是遭到了許多會員的反對么?
人,都是有感情的,軍人也有感情。北洋軍確實不能接受被共和軍吞并的現實,所以,聯合陣線也根本就沒提共和軍的事,這個合編之后的國家軍隊叫做“國防軍”這也是為了盡量避免刺激北洋軍人。
北洋高級將領們開會討論這個合編的事情,雖然爭論激烈,不過作為走投無路的人,他們最終還是接受了聯合陣線的建議,同意改編為國防軍,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任命段棋瑞為陸軍部總長,原來的那個陸軍部總長蔡鍋改任陸軍部次長。
這個條外聯合陣線一口答應了。準確的講,是趙北一口答應了,于是。北洋軍就成了國防軍了,而且趙北也蒞臨北京視事了。
“嗚嗚”
隨著幾聲長長的汽笛,一列火車終于進站了,不過這并不是趙北帶過來的列車,而是北洋方面上午才派出去迎接趙大總統的專列,里頭坐的是“小段”段芝貴,只是段芝貴現在卻不在火車里,而是與趙大總統同坐一列火車跟在后頭。
但是第二列駛進北京大前門火車站的列車也不是趙大總統的專列,而是一列全身披掛的裝甲列車,正是那列在河南戰役和北伐戰役中屢立戰功的裝甲列車。
就是這列裝鴨小車讓北洋軍吃了大虧,段棋瑞早就對此車恨恨不已。此時聽說裝甲列車開進了火車站,于是急忙領了一幫人去看,想瞧瞧這輛火車到底有多么威風。
到了近前一看,段棋瑞也只能為之折服,面對這樣一個鐵甲怪獸,不要說是馮國璋一人應付,便是“北洋三杰”齊上陣,北洋軍也是抵擋不住的。
或許,那裝甲列車車頭側面鐵甲上刷著的油漆口號最能解釋北洋軍敗北的原因:
“火力,速度,裝甲!戰場之上,唯我獨尊!”!~!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