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0983第447章下馬威上
由于關內外鐵路就從山海關經過,而且山海關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無論是否處于戰爭時期。這山海關的防務無論如何也是不能放松
。
明末清初,八旗鐵騎就是從江1海關南下的,可以說,滿清王朝的建立與山海關有直接關系,對于滿清王朝來講,山海關不僅是一處重要的關隘,更是連接中原統治區和關外“龍興之地”的咽喉要道,控制了這里,一旦中原形勢有變,八旗在中原呆不下去了,那么,旗人還可以由山海關撤回關外的“龍興之地”不至于舉族覆滅于關內。
正走出于這種考慮,滿清王朝一直對山海關格外重視,把守山海關的不僅是八旗中的精銳部隊。而且統率部隊的也多半是毛心耿耿的“名將”像太平天國戰爭時期的清軍將領向榮、捻軍戰爭時期的清軍將領西凌阿等人都曾駐守過山海關。清末洋務運動興起,山海關駐軍鳥槍換炮,白銀可以買來洋槍洋炮。但卻買不來國防的現代化,一場甲午戰爭,滿清王朝所有軍事力量的腐朽以及不堪一擊徹底暴露在外國人眼前,山海關不再是穩如泰山的軍事堡壘,而變成了滿清王朝的肘腋之患,日俄戰爭之后,來自關外的威脅加劇,清廷不得不調新軍到山海關接防,試圖以此保衛距敵咫尺的京城。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與滿清王朝的新軍部隊一同“保衛”山海關的還有英國軍隊,這是列強根據《辛丑條約》取得的特權,但同時也是英國政府維持遠東戰略均勢的重要措施,英國雖然是沙皇俄國的盟友,但是從心底里講,英國確實不愿看到俄國力量越過山海關南下。
“戊申革命”爆發之后,英國加強了山海關防衛,但與此同時,滿清王朝卻將駐守山海關的部隊盡數南調,加強南下軍隊實力,試圖鎮壓南方革命,挽救滿清王朝的統治。
但是人心盡失,滿清王朝的舉動是徒勞的,帝制終結,共和建立小滿清王朝退出了歷史舞臺,取代它統治中國的是一個。短命的北洋中樞,山海關也曾短暫的恢復了北洋部隊的駐扎,但是不久之后,南北大戰小北洋軍也是盡數南調,于是。山海關又失去了可靠的保護,現在。就靠一幫烏合之眾守衛這座在風雨中屹立了數百年的古老關城。
現在駐扎在山海關的中國軍隊總共五千余人,除了少數毅軍、熱河馬隊之外,多數都是張作霜北洋陸軍第十六師的部隊,從人數來講,總共三千人,不過是三個團的兵力,勉強組建了一個步兵旅,這些部隊都是張作霜上次奉袁世凱軍令南下時匆忙從關外招募的,其中不少還是強拉的壯丁,不僅沒有多少戰馬可用,就連士氣也是相當的低迷小稱之為“烏合之眾”倒也不算夸張。
統率這支烏合之眾的是張景惠,目前也是這個,步兵旅的旅長。
張景惠,字敘五,遼寧臺安人氏,豆腐匠出身。為人豪爽不羈,膽量也足,當年“庚子國變”之后東北局勢混亂,土匪蜂起,為了身家性命考慮,臺安縣八角臺鎮的一幫諸伸富戶商議組建“保險隊”于是請張景惠出面做保險隊的隊長,從此,張景惠開始與各方綠林好漢打交道,并逐漸成為了八角臺鎮的土皇帝。
當時的東北,群雄并起。張景惠在八角臺做土皇帝,張作霜也在自己的“保險區”里發展事業,不過張作霜鋒芒太露,不僅得罪了俄國人,也得罪了綠林同行金萬福。于是俄國人與金萬福聯起手來,對張作霜的隊伍來了一次突襲,殺得張作霜元氣大傷,而且不得不落荒而逃,去投奔當時東北的綠林前輩馮德麟,但是在去馮德麟地盤的路上必須經過八角臺鎮,而對于八角臺鎮的百姓們而,讓一支外地的“保險隊”過境有些冒險,因此多數鎮民都不同意張作霜借道,最后還是張景惠以保險隊長的身份發了話。張作霜這才得以擺脫追兵,進入八角
張景惠與張作霜一見如故。也不知是看到了張作霜身上散發出的王霸之氣,還是真的自慚形穢。總之,張景惠在招待了張作霜幾天之后,就毅然決然的讓出了八角臺鎮保險隊長的位子,請張作霜坐了這頭把交椅,而張作霜也沒有辜負張景惠的禮讓,一改八角臺保險隊過去那種“老死不相往來”的作風,開始主動出擊,與周遍的各地“保險隊”加強聯系,聯絡感情,并在很短的時間內將張作相保險隊、湯玉麟保險隊也并入了八角臺保險隊。勢力壯大,從此,八角臺鎮就擺脫了外地匪幫的騷擾,而張作霜也由此而聲名
“五沒有八角臺鎮就沒有張作霜后來的風光,而沒有張景惠的主動讓賢,就更不會有張作霜的崛起,或許,他張作霜現在只能在馮德麟麾下當個小嘍羅了,因此。對于張景惠這個人,張作霜不僅是信任,更是信賴,兩人之間的關系也格外親密。
山海關是聯系關內外的咽喉要道,張作霜讓張景惠率軍駐守山海關,這就是對他信賴的證明,也是對他的回報,因為山海關是關內外貨物的進出孔道,山海關駐防司令一職不僅關系重大,而且也是肥缺,就是從過關的每樣貨物上蹭一點皮下來,這積累下的財富也相當可觀。
對于張作霜的信任。張景惠也是心里透亮,于是上任以來,不僅將山海關所有稅局、厘金局接管1而且還特意在火車站設立了司令部,為的就是保證“雁過拔毛”。而這賺來的利潤他也沒有獨吞,而是分了一半運去佻南第十六師師部。供應軍餉,這么做就是“義氣。”不能叫人說他張景惠不講江湖道義,一個張作霜,一個張景惠,這一主一仆到是配合默契。
有張旅長在上頭做表率,這底下的人自然是有樣學樣,第十六師的這個步兵旅駐守山海關不過十多天的工夫,這山海關就被弄得烏煙聳氣,民怨沸騰,不少機靈的商人甚至結束了山海關的生意,逃回關內去了,這山海關的商業就更是蕭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