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平的目的確實達到了,騎兵們的士氣高漲起來,演習結束之后,騎兵們邀請裝甲兵到營地做客,并拿出駱…待這些戰友,而裝甲兵們也不客氣,拿出了攜帶的新軒抓辦,于是,夜幕降臨之后,這片戈壁灘上又飄出濃郁的飯菜香氣,偶爾還飄來幾句粗擴的西北具歌,讓人陶醉其中。
作為這支裝甲兵分隊的最高指揮官,白朗非常高興能在這里碰見騎兵,與張國平一樣,白朗之所以會出現在這片戈壁灘上,也是為了遠程拉練,他是從甘肅過來的,主要目的除了鍛煉士兵們的駕駛技術之外,也是為了看看這種新式裝甲汽車的性能,這五十輛裝甲汽車是武漢汽車廠和漢陽兵工廠合作的杰作,比起以前的舊式裝甲汽車,這種裝甲汽車是專用的裝甲汽車,而不是以前那種用卡車改造而成的代用品,不僅裝甲厚,而且火力猛,速度也快,在平地上行駛如飛,再加上那黑亮的油漆,這種裝甲汽車也因此而得了一個綽號:穿山甲。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裝甲汽車安裝的發動機不再是那種一點就著的汽油機,而是更為安全、更為強勁的柴油機?
柴油機是德國人魯道夫秋塞爾于十九世紀末發明的,由于使用燃點更高的柴油做燃料,這種壓燃式內燃機比汽油機更安全,魯道夫秋塞爾試圖將這種內燃機商業化,但是作為一名工程技術專家,他的商業頭腦遠不如他的技術水平,所以,到目前為止,真正重視柴油發動機的人沒有幾個”民國的大總統趙北是其中之一。
作為穿越者,趙北當然清楚柴油機的發展前景,但是問題在于,魯道夫秋塞爾發明的那種柴油機沒有解決好燃料噴射問題,由于采用空氣噴射燃料的方式,這種原始柴油機很是笨重,安裝到輪船上沒有問題,但是并不適合安裝于汽車,所以,趙北最終決定干脆把魯道夫秋塞爾請到中國來,給他條件和資金,讓他全力改進他的發明,而一旦完成改進,作為交換條件,必須允許中國的企業共享他的柴油機工業專利。
魯道夫秋塞爾沒有任何猶豫,接到了邀請之后,立即打點行裝趕到了中國武漢,在武漢汽車廠潛心研究柴油機的改進,至于他為什么這么急匆匆趕到中國,原因也很簡單,因為趙北邀請他到中國建立內燃機實驗室的時候正是舊年,當時,魯道夫秋塞爾先生的柴油機商業化正遭遇了嚴重挫折,不僅銷路沒有,而且也使他欠了一屁股債,眼看著就要破產,魯道夫秋塞爾先生萬念俱灰,甚至一度有過自殺念頭,如果不是趙大總統的那封委托駐德公使轉交的邀請函的話,恐怕這位柴油機的發明人已經在英吉利海峽的渡船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武漢汽車廠那間專門為他建立的內燃機實驗室里潛心研究了一年時間,經歷了數百次令人絕望的失敗之后,魯道夫秋塞爾先生終于完成了對柴油機燃料噴射技術的關鍵性改進,一個靈巧的機械式噴油裝置很好的解決了柴油機體積過大的問題,如此一來。柴油機就不必再與蒸汽機爭奪市場,柴油機完全可以與汽油機一較高下。
出于對總統先生的感激和敬意,魯道夫秋塞爾先生不僅將這種改進后的柴油機命名為“振華式柴油機。”而且他還決定將他的第一座新式柴油機制造廠設在武漢地區,雖然目前他的資本還不足夠,但是,武漢汽車制造廠確實已經開始批量生產這種“振華式柴油機”并優先提供給國防軍裝甲部隊。
不過這種柴油機畢竟是一種沒有經過商業化檢驗的產品,到底能不能完全取代車用汽油機,這還需要檢驗,于是,白朗和他的裝甲部隊就來到了這片戈壁灘上,他們試圖用實踐來證明柴油機的優勢,作為裝甲兵,他們確實很討厭那種一點就著的汽油機。
對于白朗等人的任務,張國平有些納悶,在他看來,汽油機可以給飛機用,也可以給汽卓用,是一種很好的機器,為什么裝甲兵如此討厭汽油機呢?不過既然白朗沒有細講,他也就不打算追問,軍人,就是要自覺,不該問的不問,不該說的不說。隔行如隔山,他相信,白朗多半不明白戰馬為什么要補充精飼料。
這場戈壁灘上的聚會到了深夜時點,正式結束了,張國平和徐樹錚率領獨立騎兵第五師全體官兵收拾行裝,再次踏上征程,他們的夜間行軍拉練就這么開始了,而白朗卻沒有與他們一同向兵站進發,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一路之上裝甲汽車吃了不少沙子,他們需要將發動機進氣口的過濾網清理干凈,而且明天他們還必須繼續趕路,畢竟,這是裝甲兵部隊的練兵行動。
現在,中國的國防軍部隊里,不僅騎兵和裝甲兵在抓緊時間練兵,在中國的大江南北,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軍人熱火朝天的練兵場面。
這場大練兵不僅是基層部隊的需要,更是總統的命令,因為他知道,在不久的將來,一場殘酷的戰爭在等待著中國的軍人,“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這就是中國軍人的座右銘。!~!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