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39年的夏天是一個異常炎熱的季節,而國際局勢也像夏天的驕陽一樣火熱,歐洲的戰爭仍在繼續,雖然法國已經戰敗投降,并組建了在納粹德國監督下的傀儡政府,但是德國與英國的戰爭仍在繼續,交戰雙方在天空和海洋上展開了激烈角逐,戰場已不僅僅局限于歐洲和北海,而且已經擴展到了整個大西洋,不僅冰島海域活躍著納粹德國的潛艇狼群,而且就連巴西、阿根廷近海也出現了納粹德國的襲擊艦隊,它們瘋狂的攻擊著英國的商船隊和護航艦隊,幾乎每一天都有許多英國商船和駕駛商船的船員沉入冰冷的大西洋海底,英國商船隊的損失達到了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字,英國本土造船廠已幾乎無法滿足國際航運的需求,即使這些造船廠早就開始仿造中國的那種通用型船舶,也無法彌補海上的巨大損失。
為了支援盟友英國,美國的造船廠開始日以繼夜的建造那種廉價的通用型船舶,而且也用懸掛美國國旗的商船為英國運去了大量急需的戰爭物資,從鋼鐵、油料、軍火、彈藥,到棉花、砂糖、小麥、奶油,幾乎所有英國政府最需要的東西都可以從美國得到,而這一切不需要立即付帳,通常采用記帳貿易的方式,由美國政府向企業提供擔保,但是同時,作為交換,或者說作為“必要的安全措施”,英國政府已經開始陸續通過潛艇、軍艦運輸的方式將儲存在國內的黃金全部運往北美,存放在加拿大的軍事基地里,而其中的許多黃金轉手就進入了美國銀行的地下金庫。
美國在大發戰爭財,其它的美洲中立國家也在跟著大發戰爭財,智利的硝石、阿根廷的牛肉、巴西的橡膠和咖啡、哥倫比亞的石油……英國政府都是來者不拒,不過這些國家不像美國那么“慷慨”,不見黃金它們是不會發貨的,而且通常不愿意用本國商船為英國政府效力,因為這些南美洲的小國同時也在與德國做買賣,它們不想得罪德國,甚至對德國仍存好感。
毫無疑問,因為歐洲的戰爭,美洲各國迎來了一個貿易繁榮時期,這種畸形的繁榮局面造就了一種假象,讓許多人誤以為美洲會成為下一個歐洲,并主宰世界經濟,就連阿根廷那樣的基本上沒有完整工業體系的農業國也被一些經濟學家評價為“最有潛力成為發達工業國”的國家,許多歐洲人也因為擔心戰爭蔓延而選擇了移民美洲,美國是首選,其次就是阿根廷。
歐洲的戰爭確實有擴大的趨勢,這不僅僅是因為南斯拉夫王國政局的動蕩,以及東南歐幾個小國之間的齟齬與沖突,而且也是因為蘇聯那讓人不安的西進舉動,就在1939年的夏天,蘇聯軍隊悍然入侵了波羅的海三國,隨即將三個小國一口吞下,一邊咀嚼著戰利品,一邊盯著下一個目標,而且蘇聯很快采取了行動,出兵占領了羅馬尼亞東部地區的一大片領土,同時開始向北方鄰國芬蘭提出無理要求,想與芬蘭“交換”一些領土,但是卻遭到了芬蘭的堅決拒絕,而作為必要的防備措施,芬蘭政府開始向德國靠攏,而德國納粹政府也很慷慨的向芬蘭提供了一些軍事裝備,同時也在極力拉攏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加入軸心國集團,以共同對付蘇聯的威脅。
蘇聯不僅在歐洲行動,而且也在亞洲行動,1939年夏天,一場軍事政變在伊朗王國爆發了,伊朗老國王被廢黜,一個傀儡國王隨即被蘇聯政府拋到了前臺,但是這個傀儡國王并不甘心做蘇聯的木偶,通過一次精心策劃的行動,在中國軍事情報部門的協助下,傀儡新國王與被廢黜的老國王搭乘一架運輸機,從伊朗首都起飛,逃往鄰國伊拉克尋求避難,而伊拉克國王費撒爾二世也非常慷慨的接納了這兩位逃難的國王,并對蘇聯政府的警告和威脅置之不理。
作為對蘇聯策劃伊朗政變的反應,“亞細亞解放陣線”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聲明,堅決否認政變集團的合法性,同時開始向伊朗邊境地區增兵,印度、阿富汗、伊拉克、土耳其都將本國部隊派往與伊朗接壤的地區,監視已經進駐伊朗高原的蘇聯軍隊,中國的陸軍裝甲部隊也很快應邀進駐伊拉克與伊朗邊境地區,威懾蠢蠢欲動的蘇聯。
中國之所以能夠抽出兵力干涉伊朗政變,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政府已與英國政府達成了一項停火協議,中國與英國之間的戰爭暫停,這使中國軍方可以騰出手來對付蘇聯。
雖然蘇聯政府態度強硬,但是面對“亞細亞解放陣線”的強大軍事壓力與政治壓力,蘇聯政府確實不敢再有進一步的行動了,甚至連那個已經策劃好的蘇維埃伊朗政府也暫時偃旗息鼓,蘇聯政府匆忙找了一個伊朗將軍做為僭主統治伊朗,而且也不敢再繼續向伊朗境內增加蘇聯陸軍兵力。
也正是在這種稍稍緩和的西亞局勢下,沙姆沙伊赫和平談判正式啟動,中國與英國終于公開坐在了談判桌前,用談判的方式解決兩國之間的分歧。
為了表示對沙姆沙伊赫和平談判的重視,中國總統趙北親自主持了此次會談的第一次談判,并與英國方面的全權外交特使進行了私下會談,會談內容無人清楚,記者們只是知道,這位中國總統在此次與英國全權外交特使進行會談之后就匆匆離開了沙姆沙伊赫營地,乘飛機向東而去,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直到幾天之后,中國中樞政府發表政府公報,宣布總統已回到首都,而且正式宣布參加下屆總統大選,這時,記者們才明白過來總統先生為什么急著返回國內。
中國總統任期五年,趙北的本屆總統任期是從1934年開始的,到1939年正好任期滿,本來1939年春天就應該開始籌備總統大選事宜的,但是當時與英國的戰爭正如火如荼,所以中樞政府取得國會批準推遲了下屆總統大選開始的日子,而現在,夏天已過,中英戰爭告一段落,在這種情況之下,確實可以舉行總統大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