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站在窗前,卡察列夫就是在琢磨這份報告的措辭,斯大林同志讓他完成交涉任務,可是他卻無法完成這個任務,那么報告里該怎么推卸責任呢?難道不能完成任務的責任不在卡察列夫不能盡職,而在斯大林同志判斷錯誤么?如果這樣寫的話,那么,卡察列夫很可能步他前任的后塵,回到蘇聯就會人間蒸發。
別國的外交官,此刻或許正在琢磨著晚會時該如何穿著,或者邀請哪位女士做舞伴,可是卡察列夫卻只能站在窗前為報告的事情發愁,這讓他的心情有些低落。
“大使同志,中國外務部派了一名工作人員,希望能夠與您見面。”
就在卡察列夫站在窗前汗流浹背的時候,一名使館工作人員走到他的身后,冷冰冰的說了一聲,臉上也看不到任何表情,就像卡察列夫一樣,似乎生怕被人看出他此刻的心情。
“請安排到會客室,我立刻就趕過去。”
卡察列夫點了點頭,拿出手帕擦了擦臉上的汗,然后迅速穿上外套,關上電風扇的開關,接著便匆匆走下樓去。
等卡察列夫趕到會客室的時候,那位中國外務部派來的工作人員已經正襟危坐了,這個人卡察列夫以前曾經見過,但是想不起名字了,只知道他在外務部里的地位不高。
“大使先生,您好,我是中國外務部派來的,這是我的翻譯。此次前來,我奉命向貴國政府呈送一份外交備忘錄,這是‘亞細亞解放陣線’的共同決議,請大使先生務必通過外交渠道盡快遞送貴國政府,同時,我國駐蘇大使也已奉命將此情況轉告貴國外交部門,想必不久之后,大使先生就會收到國內的電報的。”
來人只是簡單的將他的任務介紹一番,然后將一份外交備忘錄轉交給了卡察列夫,之后告辭離去,沒有任何逗留的意思。
卡察列夫送走了中國外交官,然后迅速回到使館,準備仔細看看那份外交備忘錄的內容,可是等他趕回會客室的時候,卻發現原本放在桌子上的那份外交備忘錄不見了,他大驚失色,急忙叫來保安人員,準備搜索使館,不過最終被證明是虛驚一場,使館并沒有出現賊,也沒有出現外國的間諜,拿走那份外交備忘錄的其實就是一位使館的秘書,他拿著外交備忘錄直接去了電報室,將這份外交文件的內容梗概在第一時間用電報拍回了蘇聯,當保安人員找到外交備忘錄的時候,這份外交文件正拿在秘書同志的手里呢。
卡察列夫雖然非常惱火,不過他還是壓住了火氣,誰知道這位秘書同志剛才是在跟誰進行電報聯系呢?誰又能肯定這位秘書同志的真實身份呢?還是選擇沉默吧,最多將此事告訴外交部門知道。
卡察列夫默默的等待著那封電報拍發完畢,然后面無表情的接過秘書同志遞過去的那份外交備忘錄,直到這時,這位大使先生才看到這份外交備忘錄的內容。
內容并不多,要點就是四條:第一,“亞細亞解放陣線”認為,蘇聯軍隊進入伊朗境內的行為屬于“武裝入侵”,是非法的,而且蘇聯扶持伊朗將軍為伊朗統治者的行為也是不可接受的,這是干涉伊朗內政,而且威脅到了亞洲集體安全;第二,“亞細亞解放陣線”正式向蘇聯政府提出建議,要求蘇聯軍隊必須在1940年年底之前全部撤出伊朗領土,而且必須交還那些被蘇聯海軍搶走的伊朗的軍用與民用船舶;第三,以上要求,蘇聯政府務必于五天之內給予正式答復;第四,如果逾期蘇聯政府不予正式答復,則亞洲各國不排除采取“果斷行動”,以維護亞洲的集體安全。
看著這份外交備忘錄的內容,卡察列夫渾身是汗,在他看來,這其實不是什么“外交備忘錄”,而是一份“最后通牒”,雖然措辭比最后通牒委婉一些,可是這并不能否認它的潛在威脅口吻。
雖然秘書同志已經將這四點內容通過加密電報拍發回了蘇聯,但是卡察列夫還是以蘇聯駐華大使的身份拍出了第二封同樣內容的電報,這封電報是拍給他的直接上級的,也就是那位莫洛托夫同志。
一個小時之后,莫洛托夫署名的回電就拍到了大使館,內容也很簡單:
“卡察列夫同志,你的工作非常認真,斯大林同志非常滿意。對于中國方面的無理要求,蘇聯政府決定不予理會,同時,蘇聯政府也決定授權你繼續向中國政府進行交涉,如果有必要的話,伊朗所有石油的開采權都可以讓給中國,條件是中國政府不能再對蘇聯政府的行動指手畫腳,英勇忠誠的蘇聯紅軍指戰員將是蘇聯國家利益的堅定保衛者和捍衛者”
看到這份電報,卡察列夫沮喪之極,他終于拿定了主意,那份報告他不寫了,因為他已意識到蘇聯政府高層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這種鋼鐵般不可動搖的意志來源是什么呢?卡察列夫認為,這個或許是因為蘇聯軍隊的龐大軍事機器吧,清除了那些“叛徒”、“帝國主義走狗”的蘇聯軍隊或許更有戰斗力也說不定呢。e!~!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