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去年夏天,也就是1942年夏天,蘇德戰爭爆發一周年的時候,遠東共和國的首都海參崴發生了一場軍事政變,鐵腕總統契恰科夫被推翻,隨即被政變軍人流放到堪察加半島的集中營,之后,政變集團宣布實行憲政,為了取悅人民,新政府同時宣布大赦,于是,伊加爾卡流放營迅速釋放了多數犯人,現在的伊加爾卡,已經不再被新政府視為“冰箱”,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新的移民城市的崛起,政府號召人民移民西伯利亞,以此緩解一直以來讓人頭疼的濱海地區犯罪問題,濱海地區氣候相對溫暖,集中了太多人口,這加劇了人與人之間的生存競爭,導致了各種犯罪問題,或許疏散濱海地區城市人口是一個從根本上緩解矛盾的辦法,遠東共和國新政府正在這么做,而且也得到了盟國的大力支持,準確的講,是得到了來自中國政府的財政支持。
雖然伊加爾卡位置太靠北,實在不是移民們愿意去的地方,沒有多少新移民愿意去北極圈里放牧馴鹿,但是,從去年夏天開始,伊加爾卡的城市擴張計劃還是開始實施了,在中國工程隊的幫助下,城市的建設進行得非常順利,雖然冬季停工了一段時間,但是中國工程隊并沒有撤離,而是繼續留在城市里過冬,并且按照中國的傳統準備在這里過春節,實際上,在城市建設工程結束之后,許多來自中國的移民將定居在這里,畢竟,遠東共和國是一個移民國家,移民政策非常寬松,尤其是新政府上臺之后,更是大力引進東亞各國移民,或許不久的將來,這里會成為一座帶有濃厚中國色彩的北方城市。
雖然夏季的工期非常短暫,但是伊加爾卡還是變了模樣,而直到這時,伊加爾卡的居民們才發現,中國工程隊修建的所有設施中就以那條鐵路最惹眼,要知道,伊加爾卡可是在北極圈里,這里到處都是永久凍土層,而且冬天地面冰雪很厚,鐵路的修筑和養護成本相當高,而且考慮到這里沒有什么礦藏,那么伊加爾卡居民們的疑問也隨之而來,這條凍土帶鐵路是用來做什么的?運送移民么?顯然不太可能,就連白俄居民也認為這里是寒冷的地獄,那些來自溫暖國家的新移民怎么可能到這里定居呢?即使少數移民愿意過來,飛機似乎比鐵路更為經濟。
不過很快,一些聰明的當地居民還是看出了一些端倪,原來,伊加爾卡并不是這條鐵路的終點站,實際上,這條西伯利亞鐵路的支線還將繼續向北延伸,據猜測,這條鐵路的終點站很可能就在北冰洋的喀拉海海岸邊上,中國人為什么要把鐵路線修到海岸邊去,那原因或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知道這條鐵路線為什么要修到北極圈里的人確實不多,而工程兵中將熊秉坤正好是其中的一位,而且,他現在就在伊加爾卡,實際上,這支修筑鐵路的工程隊就是他率領的,穿著便衣,但是其實是軍隊。
這個工程代號“北極光1號工程”,這實際上是一個國防工程,而這條永久凍土帶上的鐵路其實只是這個工程計劃中的一個組成部分,真正的重頭戲還沒開始呢,對于這一點,身為工程總指揮的熊秉坤非常清楚,而且他也很清楚,這個工程計劃任務非常緊,能不能按時完成任務,說句實話,他心里也沒有底,畢竟,這里可是北極圈啊,而且還是外國的領土,中國軍隊是利用亞洲聯盟的共同防衛義務來到這里的,名義上是協助遠東共和國加強戰備,但是實際上卻是為中國軍事基地建設服務。
這個國防工程是在中國三軍總參謀部的主持下展開的,如果順利完工,那么在喀拉海的岸邊將出現一座中國的軍事基地,而這座軍事基地也將成為中國整個國防體系中位置最靠北的軍事基地,實際上,由于緯度太高,這座軍事基地不僅要忍受嚴寒,而且要度過漫長的北極極夜,有半年的時間會看不到完整的太陽。
說句實話,熊秉坤也不太清楚這項工程為什么會被批準,按照他的理解,就以現在的中國國防需要來看,似乎沒有必要在北極圈里修建軍事基地,他也不清楚這座軍事基地會用來做什么,但是有一點熊秉坤倒是非常清楚,從工程開始之后,不僅三軍總參謀部經常會詢問工程進度情況,就連總統也是隔三岔五的拍電報詢問熊秉坤工程進度情況,由此可見,這項工程非同小可,或許根本就是出自總統的策劃,而且根據種種蛛絲馬跡來看,北極圈的軍事基地恐怕不止喀拉海那一處,或許“北極光”工程是一系列的工程。
也正因此,雖然現在是北半球的冬季,北極圈里氣溫極低,本不是進行工程的季節,也無法進行什么象樣的工程,但是,熊秉坤還是選擇率領工程隊在伊加爾卡過冬,好在他們在夏天就做了準備,修筑起了堅固結實的營房,而且準備了大量木柴,所以,即使外頭寒風呼嘯,這營房里頭卻依舊是暖意融融。
現在,當屋外寒風呼嘯的時候,熊秉坤卻坐在營房里,享受著壁爐的溫暖,并處理著一些公務,作為中國國防軍所有現役將領中位置最靠北的將軍,熊秉坤很享受現在這種北極圈里的生活。v!~!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