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或許是那位伊朗王儲解除禁錮的時候了,相比老國王,我更相信小國王對亞洲聯盟的感情,我也相信伊朗人民對亞洲聯盟的信任。”
聽到趙北這么說,藍天蔚頓時心領神會,點了點頭,說道:“我明白了,馬上給霍爾木茲基地拍電報,叫他們安排此事。”
現任伊朗國王就是在1939年被英蘇兩國聯手策動的一場政變廢黜的禮薩汗,當時英國政府和蘇聯政府扶持的新國王就是老國王的兒子巴列維,這導致了兩位國王之間出現了感情上的裂痕,后來雖然巴列維陪同禮薩汗一同流亡到了伊拉克,但是兩人的關系也不可能修復到以前了,1940年,“亞洲解放之戰”結束之后,小國王巴列維回到伊朗,繼續統治這個國家,但是在1941年,老國王禮薩汗發動了一場宮廷政變,重新奪回王位,并將巴列維軟禁起來,而且由于擔心巴列維的親信實施救援,老國王干脆將巴列維送到了中國駐霍爾木茲海軍基地,請中方代為“照顧”,當時趙北一口答應,從那之后,這個被廢除的小國王就一直居住在霍爾木茲基地,雖然行動遠比在皇宮時自由,但是依舊不許離開基地,不過此人倒也聰明,干脆就此與基地司令套近乎,希望能夠得到中國方面的支持,等老國王死后就扶持他繼位。
老國王老奸巨滑,重登王位之后,雖然痛痛快快的簽署了加入亞盟的協議,但是始終腳踩兩只船,似乎是想恢復當年在英蘇兩國夾縫中左右逢源的格局,對此,趙北看得非常清楚,而且他也知道,老國王也對德國政府眉來眼去,顯然是想借用德國的力量平衡中國的勢力。
此次土伊戰爭爆發之后,雖然明知土耳其已是軸心國集團的正式成員,土耳其的進攻實際上就是整個軸心國集團的進攻,但是伊朗王國政府在提交給亞盟安全理事會的干涉申請報告中僅僅只是將土耳其指責為侵略者,沒有將德國的空襲行動寫進報告里去,此舉已經非常清楚的揭示了伊朗老國王的打算,他是想留下轉圜余地,以便將來與德國媾和,甚至與德國結盟,畢竟,從人種來看,德國與伊朗的距離要遠小于中國與伊朗的距離,而在歷史上,伊朗老國王禮薩汗也一直試圖模仿歐洲國家,而不是亞洲國家。
雖然并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禮薩汗肯定會倒向歐洲,但是趙北絕對不會允許任何類似的苗頭出現。實際上,中東地區一些國家的統治者也都有與伊朗老國王禮薩汗相似的心思,他們希望在東西方強權之間左右逢源,并依靠石油收入發展軍備,從而擺脫所有強國的控制,僅僅只是迫于亞盟結盟協議條款的限制,以及中國軍事力量強大的威懾,他們才不敢明目張膽的向歐洲國家靠攏。
在信仰上,中東地區與歐洲不同,但是對于統治者來說,信仰是否相同并不是最關鍵的問題,最關鍵問題的是他們能否從統治中得到更大利益,在亞盟體系中,這些統治者的行為受到了一定限制,使他們無法隨心所欲,而且經濟利益也遭到了亞盟經濟體系的控制,這使他們感到了威脅,如果這個時候,軸心國向他們伸出“友誼之手”的話,很難說將來的中東地區會發生什么。
如果想維系一個同盟體系,最好的辦法無疑是制造一個強大的共同敵人,趙北為亞盟選擇的這個強大敵人就是軸心國,就是納粹德國,至少現階段是如此。
這也正是趙北決定盡快與德國進行一場全面戰爭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必須讓這些三心二意的中東各國統治者認識到誰才是亞洲的主宰,只有打垮納粹德國,并瓦解歐洲短時間內復興的希望,才能將中東各國牢牢的捆在亞盟的體系之中,并徹底擊碎他們心中“脫亞入歐”或者“獨立自主”的念頭。
趙北早就想將這個不太聽話的禮薩汗趕下臺去,但是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在局勢穩定的時候直接發動軍事政變有損中國的盟主形象,最好的辦法是借勢。
現在,或許就是那位廢王巴列維重新登場亮相的時候了,而且趙北也早就與總參謀部磋商過相關問題,現在趙北一提,藍天蔚立刻領悟了他的意思,顯然,趙大總統是打算利用伊朗王國目前的混亂局勢策動一場不流血的宮廷政變了,將那位過于戀棧而且同時又對亞盟三心二意的老國王禮薩汗趕下臺去。
納粹德國的狂妄幫助趙北實現了他的戰略目標,現在,他已不再擔心軸心國會再向中東國家伸出橄欖枝,戰火既然已經被軸心國點燃,那么趙北將向這把戰爭之火上澆上幾瓢油,讓它燒得更猛烈。
“諸位,戰爭既然到來,我們必須放下一切不必要的矜持,必須準備與德國進行一場全面戰爭。現在,我正式決定,從現在開始,中國所有武裝部隊進入一級戰備狀態,所有軍官取消休假,所有與軍事工業相關的工廠開始轉入戰時狀態,一旦亞盟通過合適的決議,我將正式發布總動員令。”
趙北的幾句話算是宣布了戰爭的到來,在座的所有人雖然對此早有準備,不過當他們聽到總統的這段講話之后,還是在心里感慨了一下。
作為一個大國,中國確實很難完全置身于這場全球戰爭之外,不參戰則已,一旦參戰,中國必須全力以赴,用納粹德國的尸體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的力量和決心。a!~!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