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策動土耳其進攻伊朗之前,希特勒的如意算盤是亞盟外強中干、不敢正面應戰,但是事實證明,他的這個如意算盤只是妄想,從戰爭爆發一開始,亞盟就采取了強硬立場,果斷的介入了這場戰爭,當時,希特勒曾以為這只是亞盟的虛張聲勢,他仍舊下令德國軍隊按照進攻計劃展開,直到占領伊朗全境,從而控制這個中東油庫,然后再與亞盟討價還價,名正順的將德國的腳踏進中東地區,為德意志第三帝國未來的工業發展控制能源產地,并打擊亞盟的自信與團結,為分化瓦解以中國為首的亞洲聯合體打基礎。
但是事實證明,希特勒低估了中國維護亞洲團結的決心,這個決心是以武力為后盾的,所以,當德國軍隊大舉入侵伊朗之后,亞盟安全理事會立刻就舉行了全體會議,跳過伊朗政府宣布直接介入戰爭,同時向德國宣戰。
這是亞盟對德國的集體宣戰,幾乎在一天之內,德國駐亞洲各國使館都收到了參戰國的宣戰書,而之后,才是斷絕外交關系的照會,這是人類外交史上的一次空前事件,在此之前,還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在一天之內收到如此之多的斷交照會和宣戰書,納粹德國算是頭一個吃螃蟹的國家。
希特勒曾經把希望寄托在軸心國集團的“團結”上,他希望在中德戰爭爆發之后,日本也加入戰爭,站在德國一邊與中國交戰,但是殘酷的事實再次證明,國家與國家之間沒有什么永恒的友誼,只有永恒的利益,國家利益,日本政府出于對日本國家利益的考慮,決定拒絕加入對中國的戰爭,這直接給了希特勒一瓢涼水,讓他吃了一驚,但是這瓢涼水還不足以讓他冷靜下來,真正使他冷靜下來的是一根大棒,這根大棒就握在中國手里。
冷靜下來之后,就是心理上的極度失落和惶恐,希特勒真正擔心的不是軸心國各成員國的貌合神離,他真正擔心的是中國的軍事力量。
如果要問,現在的國際局勢下,還有什么國家可以使納粹德國的“歐洲帝國”之夢破滅的話,那么答案或許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
中國的工業生產雖然并不是世界第一,海軍力量也不能傲視全球,但是,只要看看中國的人口,就能明白為什么中國可以擊碎納粹的“歐洲帝國”迷夢,現在的中國,保守估計也擁有六億人口,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而這個人口數字保證了中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兵員最充裕的陸軍力量,相比之下,德國的人口簡直是“微不足道”,再怎么動員,也是不可能與中國陸軍相比的。
決定軍事勝負的關鍵力量,至少到目前為止還是陸軍,陸軍對戰略要地的占領將對戰局起到決定性影響,雖然空軍正在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是誰都不能否認,沒有陸軍的攻勢,即使空軍可以將敵國炸成廢墟,也無法征服一個國家,至于海軍,中德之間的戰爭需要海軍么?至少,海軍在中德戰爭中不會扮演重要角色。
德國如果想進攻中國,只需要讓它的軍隊穿過東歐和中亞就可以了,而中國如果想進攻德國,也是同樣的戰略,在這個戰略中,陸軍和空軍將扮演主要角色,而海軍只是配角。
明白了這一點,也就可以明白為什么希特勒心情很差了,他非常擔心,如果日本不能參戰,那么中國將會無所顧忌的動用全部的武裝力量,向德國發動最為猛烈的軍事進攻,而這一攻勢的強度和烈度將遠超德國軍隊在歷史上所遭遇過的所有攻勢。
何況,中國并非單獨與德國作戰,亞盟的所有正式成員國都將參加對德國的軍事進攻,而美國也不會放過這個扳回戰局的好機會,以前,希特勒曾經信心滿滿的向部下表示,美國即將求和,屆時,戰爭將結束,德國將享受戰后至少一百年的和平,而德國的“千年帝國”也將在此基礎上正式建立起來,但是今天,在地堡的會議室里,希特勒再也不對美國求和抱著任何希望了,他干脆直接告訴在場的聽眾,德國必須準備進行“一場更為艱苦的戰爭”。
在今天的聚會上,希特勒不僅發表演說,回首納粹黨的歷史,而且也不停的在詢問所有人這樣一個問題:日本政府為什么變卦了?
在幾天之前,日本駐德大使還轉達了日本政府和軍部的意見,說日本支持德國謀求在中東地區的戰略優勢,但是為什么昨天日本政府突然來了個一百八十度的態度轉向呢?
沒有答案,誰也不知道日本政府到底是怎么想的,只是有人猜測,可能是中國與日本達成了秘密交易,至于這一秘密交易是什么,德國人就猜不出了。
q先生也猜不出日本政府變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是有一點他是清楚的,如果日本不參戰,那么德國將很快處于兩線作戰之中,就像一戰時期那樣面對來自兩個方向的進攻,非洲是英美盟軍的主場,他們將進攻北非,并以北非為跳板進攻南歐,而中東、中亞則是中國盟軍的戰場,他們將進攻東歐、南歐,一旦攻勢發動,整個戰爭的局面就將發生顛覆性的變化,而這個變化對德國是極為不利的。
“不知道意大利會采取什么立場?”
坐在轎車里,q先生好奇的琢磨著,在今天的聚會上,希特勒也提到了意大利盟友,只是話語曖昧,誰也不知道那位意大利領袖給德國元首開出了什么樣的參戰條件,或許戈林、希姆萊那幫人知道,但是q先生確實不清楚這幕后的交易,畢竟,他只是以希特勒的私人好友的身份參加的聚會,而且,在深夜離開之前,希特勒親自送他出門的時候,也曾經暗示過,以后,或許會很少與他見面了,至少在贏得這場戰爭之前,元首將把全部精力放在帶領日耳曼民族贏得戰爭上,不會再浪費精力去談什么“私人感情”了,不僅不會再與好友舉行私人聚會,而且,為了應對這場即將全面升級的戰爭,希特勒甚至推遲了他的婚期。
希特勒將不再談論“私人感情”,這是在暗示什么呢?除了暗示q先生不必再經常性的對元首進行禮節性的拜訪之外,是否還有其它用意呢?
想到這里,q先生突然決定,抽空去瑞士轉轉,柏林的空氣確實已經有些緊張了。a!~!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