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合一章節,近來有人說我經常只有一更,實際上一更的話那一般都是五千多六千多字的二合一章節,雨天每個月的更新量大體是固定的,也就是二十萬字左右,這個和一天一更或者一天兩更沒有直接聯系,所以不會因為一天兩章或者一天一章就少了更新字數的。
抗菌素的巨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除能夠讓國民軍士兵們減少巨大的死亡數字外,更能夠給華夏銀行帶來大量的資金收入,并且還有未來更加重要的外匯收入。而除了抗菌素外,國民軍的產品庫當中還有另外一樣東西是和抗菌素具備同樣的藥物作用,并具備同樣的吸金能力。
那就是嗎啡!
首先要說明的是,陳敬云準備大規模推廣的是藥用嗎啡,而且是準備大規模應用于軍隊之上,最根本目的為受傷士兵提供止疼、鎮靜的效果,讓受傷士兵得到更大的生存幾率。
實際上,陳敬云一開始并沒有大規模量產嗎啡當成出口產品的想法,國民軍的嗎啡生產最開始只是作為國民軍自身的藥物而生產,但是后來發現嗎啡的價格高昂,而生產嗎啡投入到市場上獲取的收益非常高,加上陳敬云也是因為歐戰即將爆發,而到時候世界各國對嗎啡這類的鎮疼劑同樣會有這極大的需求,而另外很關鍵的一點就是,中國現今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鴉片生產國和消費國,鴉片的產量是極大的,而且陳敬云還通過禁煙司采取了鴉片官營等措施利用鴉片行業獲取了大量的額外收入,要知道現在陳敬云利用鴉片行業一年獲得的稅收可是高達數千萬之多,雖然這是昧著良心弄來的錢,但也是不能說放棄就放棄的。
然而從未來角度而,禁煙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南京共和zhèngfu已經和各國就禁煙一事進行了初步交談,由于中國的鴉片進口量已經非常少,英國鴉片商也早已經絕跡,當年能夠引發戰爭的禁煙已經引不起任何列強的關注,英國的不少人甚至還主動支持中國采塞煙措施呢。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只要陳敬云愿意,隨時都能夠頒布全面的禁煙令。然而中國的鴉片產業鏈已經成型多年,吸食鴉片的人數數不勝數,貿然全面禁煙的話將會遭遇極大的阻力。再者現在國民軍和北洋軍正在進行交戰,國民軍的軍費就像一個無底洞一樣吸收著國民軍的任何財政收入,目前這種狀況下哪怕是陳敬云心里堵得慌,但是也不敢輕放眼鴉片這一快數千萬之多的年收入。
到目前為止,陳敬云只能是做一些概括而表面的禁煙措施,而首先第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在國民軍中全面禁止吸食鴉片的行為,征收新兵的時候有煙癮的一律不要,服役后染上鴉片癮的士兵直接開除。這也就讓國民軍保持了相當的純潔性,實際上這不但國民軍如此做,北洋軍、滇軍、桂軍都是如此,雖然軍隊高層可能會吸食鴉片,但是普通士兵吸食鴉片是非常少有吸食鴉片的,這些軍閥頭子們都是非常明白鴉片會損害他們軍隊的戰斗力,當然了,一些幾千幾百人類似土匪一樣的小軍閥部隊不在此列。
除了在國民軍中全面禁煙外,陳敬云也是極力要求所有的zhèngfu公務人員不得吸食鴉片,有煙癮的必須在規定時間內戒掉,不然的話就是直接開除公職。這對zhèngfu方面的禁煙令雖然存在諸多漏洞,下面的一些官員為了應付表面上說會戒煙,但是實際上還會偷偷的抽,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東西就跟杜絕貪污受賄一樣,要做到完全根除不可能,但是通過表面上的禁制,卻是能夠把這股風氣給打壓下去,讓官員們知道光明正大的抽大煙一旦讓監察部的那些人知道了,那么是可能會丟了官位的,如此情況下也能夠有效的在公務員隊伍中禁煙了。
但是對于普通民眾,陳敬云暫時還沒有禁煙的打算,這一方面是因為國社黨的統治基礎還比較薄弱,影響力遠遠沒有達到全國,而只是局限于閩浙、江蘇廣東等東南沿海省份,即便是這樣省份當中也不是說國社黨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了,目前來說還是有著非常的局限的。在沒有真正統一全國,國社黨取得穩固的統治根基之前,陳敬云是不會做一些造成社會動蕩的時期,比如全民禁煙,比如說全國性質的土地改革!
除了內政方面的顧慮外,還是一個更重要的財政顧慮,陳敬云通過鴉片官營,極大的打壓了私煙,同時也給禁煙司帶來了龐大的收入,鴉片行業通過稅收和直接營業盈利加在一起的年收入已經高達數千萬,這些錢可不是陳敬云說能放棄就能放棄的,至少在徹底擊敗北洋軍之前陳敬云是沒辦法放棄的。
基于種種考慮,鴉片暫時在這一年內無法完全放棄。不過不代表著陳敬云不想放棄,而通過把鴉片提煉為嗎啡,就是其中的一種變通的方法。
本來制造嗎啡只是給國民軍自己用的,但是出于諸多考慮和一戰即將到來的時候各國的龐大軍用醫療物資的需求,陳敬云就開始準備大規模量產嗎啡準備用于出口用。反正現在中國的鴉片產量多的不得了,有了充足的原料后生產嗎啡也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如此諸多因素的綜合后,也就讓陳敬云決定把嗎啡的出口當成了未來一戰時期收取大量外匯的方法之一了。
抗菌素、嗎啡、這兩樣是陳敬云打算用來出口賺取外匯的主要軍用醫療物資,同時陳敬云還準備了另外幾種,比如極為簡單但是用量極大的繃帶,國民軍的繃帶供應主要是來之于福鼎紡織廠,而近期陳敬云也是讓福鼎紡織廠對下屬的繃帶部門進行設備升級,提高所制造的繃帶質量和產量,到時候除了對國民軍供應外,也可以迅速升級并對外國進行銷售。
除了這些軍用醫療物資外,陳敬云還要求華夏銀行所控制的幾家紡織企業進行設備的增加,提高成衣的制造產量,雖然是用著國民軍短期內人就會大規模擴大,甚至到時候全國范圍內的軍隊都會處于國民軍控制下導致軍服的需求極大的理由,但是實際上還是為了歐戰進行準備。
歐戰大戰一旦爆發,所需要的各種工業產品和工業原料的規模是極為龐大的,到時候各個交戰國的采購商就會揮舞著支票向全球范圍內進行大規模的采購,雖然大頭會被美國這個現今實際上最大的工業制造國拿走,但是剩下來的一小部分也是會落到一些小國家身上的,比如ri本,比如中國。
而陳敬云要做的就是盡可能的把這些小訂單給搶到手里,而要怎么搶呢,除了價格低廉外,沒有什么比短時間內大量輥對各交戰國的吸引力更為龐大了。
一旦戰爭爆發,各國就會進行大規模的動員,他們是需要在短短兩三個月內就獲取數以百萬件的各種軍服、軍被、軍鞋等等,也就是說在這短時間內最大的對交戰國提供商品,那么能獲取的利益更大,如果說看到歐戰爆發了,看到人家手里揮舞的支票后再進行規模的擴大和增產,那么就會浪費好幾個月時間,到時候別說爭奪訂單了,連黃瓜菜都涼了。
當然了,這種在沒有獲取大量訂單的情況下就先進行規模的擴大和增加設備的事情也只有陳敬云直接控制下的各企業才能辦到了,首先這些企業陳敬云說了算,不像國內其他民營企業一樣陳敬云只能建議,可無法直接讓他們做什么。陳敬云知道會有歐戰爆發,所以是有底氣的進行擴大規模。而哪怕退一萬步說,到時候就算歐戰沒有順利爆發,陳敬云也不用擔心自家這些產業擴大規模后的產品沒地方銷售。沒有各交戰國的訂單也還有著國民軍頂大嘛,雖然大賺是不可能,但是維持下去還是不成問題的。
總之陳敬云是有恃無恐的對名下的各企業進行擴大規模,其中以紡織、醫藥這兩個重點行業為主,而其他的輕工業也是都持續大規模擴產。
在陳敬云要求名下企業擴大規模,以求在歐戰所帶來的這份大蛋糕中取得一席之位的時候,讓陳敬云和馬寅初等人期待已久的美國商務代表團終于在一月十八號抵達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