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臘月,宮里的活動就多起來了。和外頭一樣,臘八也吃臘八粥,當然,臘八粥要比外頭熬得更精美多了。光是果品就不止八種,零零碎碎的加在一起,總量比米還多。許多人舍不得用的瓜子仁、核桃碎這些費工的細果,在宮里是和粗果一起大量放置的,并不像是宮外,只把這些細果仁灑在粥面上作為裝飾。
并不是說豪富人家就買不起這些東西,只是瓜子仁、核桃碎、紅棗片,這都是很費工費事的東西,一個大戶人家,光是主子們可能就上百了,下人們就有近千。要熬煮出這么多分量的臘八粥,就不可能過分地講究,不然,豈不是要上百個下人坐下來加工五天八天的,府邸的正常生活還要不要開展了?這豪富公爵人家和天家最大的區別,就是天家辦事,一般都是不怕費人工的,可說是不惜工本,追求的就是體面。
打從十一月開始,司膳監、御膳房和酒醋面局就開始忙活了,一方面他們要制作過年期間需要用到的大量擺盤點心,一方面也要安排人手出來,專程剝這些果肉,瓜子仁要上好的,山核桃碎里不能混了一點點骨頭,紅棗也是拿大紅棗一點點刮出來團成的棗泥團子,杏仁、榛瓤、栗子、松子、山里紅、荔枝干、龍眼干、百合、蓮子加上十多種各式谷物,一律是精中選精,處理得盡善盡美,到了臘八當天,子時一過,粥米下鍋,早上起來,各妃嬪和宮人們,就能啜飲這滋味濃厚香甜可口的內制臘八粥了。
當然了,皇爺一向是不大吃御膳房進獻的桌面的,他的飲食,有小廚房大師傅另做,據說做得比這個還要精致,這就不是徐循等人所能詳知的了。反正徐循覺得這種臘八粥已經足夠好吃了,一屋子幾個妻妾聚在一起的時候,太孫妃還帶頭,給太孫嬪講解了一下民間臘八粥的滋味她入宮多年,這些細節,是早已忘記了。
進了臘八就是年,出嫁的女兒,按例是可以往家里送點年禮的。太孫宮的女人們,家里多數也都被封了官,官兒不大,但是逢年過節朝廷肯定也是有表示的。她們往外賞東西,賞得就不用太貴重,賞金銀太招搖了,那賞什么呢?就賞這些內造的東西,內造的胭脂水粉、內造酒、貢緞貢綢,還有就是這種絕對內制的臘八粥。本朝風氣,除了外戚和皇親以外,一般大臣誰是不領這個賞的,臘八當天朝會,能參加的大臣都直接有一份臘八粥做點心賞賜而已。所以這個臉面,在京城來說,也就是外戚獨一份兒了。
這時候,胡善祥和孫玉女就很羨慕徐循同何仙仙了,她們都是本地人,往家里賞東西那也方便。孫玉女雖說在太孫心里地位高,但澤被家人方面和她們倆差不多,基本都是父親被封了一個錦衣衛的小小官,就在徐州當地沒有過來。至于太孫妃,她父親倒是被封了光祿寺卿,但問題是成親沒有多久,這個光祿寺卿又是閑差,在京城賞賜的房屋也不大,而且遷都在即,胡老爺壓根就不耐煩把一大家子人都搬到京城,再搬到行在。這一陣子他就是帶著新納的小妾在這里孤身上任,連太孫妃的母親都沒帶來。現在年關在即,居然還直接回家過年了,太孫妃是想賞都不知該怎么賞。
雖說如此,但兩個前輩倒沒有因此對徐循、何仙仙冷眼相待,相反,似乎是為了發泄她們娘家距離遠的遺憾,倒都以很大的熱情指導她們怎么賞才實惠。“東西擺設那都是上冊的,不能賞出去太多,你們物色一兩個能做擺設的罐子,粥裝少些都不要緊的,最要緊這是內造窯里燒出來的器具,娘家擺起來也好看。”
孫玉女還教她們怎么把兩匹綢裹成一匹往外賞,“這都是外頭難以見到的好東西。除了酒那是沒開封原樣送過去的以外,咱們都得想方設法地往里多塞一點,這樣家里人才覺得實惠呢。小循你不是有個妹妹嗎,成親了沒有?若沒有,這身紅綢拿去做個嫁衣裳,那是何等體面,過肩蟒紋織金,我雖不知價錢,但肯定是最名貴不過的。”
徐小妹應該是也嫁人了,但也只是應該而已。徐循嘆了口氣,道,“我進宮的時候剛說定親事,也不知道行了禮沒。”
身在內宮中,和外頭那就是兩個師姐了,就是太孫妃,也只能偶然和家里互相傳遞一點消息。太監即使可以隨意進出宮闈,但若是和外戚公侯勾勾搭搭,一旦被錦衣衛發覺上報,幾乎就是個死字,連帶著合家說不定都要沒臉面。東宮以降,怎會如此大意?因此個個都是很久也沒聽到家里的音信,此時徐循一說,都是唉聲嘆氣。太孫妃道,“罷啦,年就在跟前了,咱們不說這些事了。小循,你把你的胭脂水粉多裝些送回去,這個樣數少不打眼,又實惠呢,以前我做姑娘的時候,別說內造,官造的胭脂一盒都要一兩銀子。就把你那掏空了也沒什么,我這還多得是,你盡管來要。”
孫玉女也拍手道,“不錯不錯,這個主意好,仙仙你家里可有妹妹,若有,送這個管保她心花怒放。”
大家商量著把紅箋給弄出來了,趙嬤嬤也把兩個罐子拿來給太孫妃和孫玉女看,太孫妃看了,笑著說,“我看挺好的。”
孫玉女瞅了太孫妃一眼,倒說,“這個不是太貴重吧,別說不如大哥給你的那個五彩大燒盤了,就是一般的紅釉罐子好像都比這個難得,除了花點,別的也沒什么好的,花花綠綠倒怪俗氣的又愛碎。”
徐循笑了一下,何仙仙倒是說,“就是要這樣的好,花花綠綠的,家里人看了才覺得值錢。雖說燒不好,是在范子上有點兒歪的緣故,還有就是配色俗,但真拿紅釉賞出去了,人家覺得一個紅罐子也沒花飾,就立在那里也根本不覺得值錢,明珠投暗,反而不好了。”
一席話說得孫玉女也是點頭稱是,一時何仙仙那里也挑來了兩個罐子,太孫妃令都滿滿地裝了到罐口的臘八粥,徐循讓人把罐子搬出去凍一會兒,等粥皮繃出來了,再搬進來。她抓了一把散果,開始給粥面拼點吉祥紋飾。三人看了都笑道,“這個我們都不會的,還是小循心靈手巧。”
這種拿山里紅、瓜子仁等碎果拼花樣的,還真需要一點技巧,確實不是每個人都會。徐循也有些得意,先給自己的兩個罐子,拼了一些花花草草,并歲歲平安的紋飾。又為何仙仙的拼了花草魚蟲圖,何仙仙亦是十分喜歡。
把東西賞出去了,孫玉女、何仙仙和徐循就穿上厚斗篷,去春和殿里,做什么呢?拿著盆,把臘八粥到處澆在春和殿后花園的草木上,這是寓意著草木長春的意思,按例是晚輩做的。她們輩分最小,當然義不容辭。澆完一通手腳都冰涼了,趕忙回來烤火,這才和太孫妃一起,把臘八粥給吃了。
吃過臘八粥,每日里就都有一些禮儀和講究了,等到臘月二十四,祭灶,不過這沒有女人的事,外頭已經扎起了炮山,每天白天都往天上放花炮,嗶嗶啵啵的,雖然看不大清楚,但卻挺響亮,給寂靜的宮廷帶來了別樣的熱鬧。宮里一色全換了葫蘆景補子的蟒衣,看起來就很有節日氣氛了。
臘月三十那就是守歲了,和一般家庭不同,后宮守歲倒是等級分明,皇爺帶著太子、太孫在乾清宮正殿高坐,諸位妃嬪則在下首按品級分別就坐,各人單獨都有膳桌。這時候的座次嚴格按輩分等級來排,徐循等三個小字輩敬陪末座,已經必須坐到西里間去了。不過此處因為有暖閣,還比外面更為暖和,倒是便宜了她們。
和一般的皇家宴會不同,除夕宴有正統的一面,體現在有宮廷樂隊演奏,基本吃飯也是跟著樂聲來的,樂聲起,可以住筷子了,過一會等到外頭傳來“陛下萬福萬壽”的齊聲恭賀,那可以一邊附和一邊抬起杯子喝了。皇爺祝酒三次,太子祝酒三次,太孫祝酒三次,妃嬪們陪飲九次以后,也不管你吃完沒吃完,樂聲一變,大家都起身去看雜耍百戲,餓了那就吃點點心鮮果搪肚子,等到過了子時,還有一碗元宵吃的。
今兒人到得齊,將近兩百來號人,戲樓也有點不夠坐,徐循等人年歲小,肯定是坐在人最多景觀最差的房間里。看也看不大清,湊個熱鬧罷了,徐循得到嬤嬤們的提點,先吃過一碗雞絲面來的,所以還不是很餓。孫玉女和何仙仙都沒吃飽,又覺得膩,不愛吃那些冷點心,只好干坐著瞎熬。說來可憐,徐循雖然也還算有幾分體面,但不是飯點想要吃點熱的,還得上太孫妃那兒討去。整個太孫宮里那都是沒有小廚房的,只有那么一個小小的茶水房里有個小小的風爐而已,管風爐的老張侍監以前還好,現在可是鐵面無私,因為風爐可能隨時太孫妃要熬藥,所以誰也別想借來使,徐循還是跑去找太孫妃,才得了一碗面吃。不過,太孫妃被她提醒了,自己也跟著吃了幾口面,要不然,就那點好看多過好吃的御宴,在眾目睽睽之下,壓根是別想吃飽的。
屋里人多口雜,嘰嘰喳喳盡是歡聲笑語,三個小妃嬪坐在一起,雖說兩個餓著肚子,正忙著聲討徐循偷吃雞絲面的不良行徑,但氣氛還算是挺愉快的。徐循正在那和她們扯皮呢,“我就是那時候餓了,哪想得那么多。也是你們自己不好,都想到了御宴菜不好吃,也不多吃些兒墊巴墊巴肚子。”
因為品級和年資相近的關系,非常不幸,盡管和劉婕妤發生過沖突,但這回她們還是坐在了一間屋子里,徐循這話一出口,便覺得劉婕妤看了她一眼。她回頭去看時,卻又沒有什么,于是也就不再著意。
孫玉女和何仙仙倒都沒注意到這個,孫玉女悄聲笑道,“這不是怕發胖嗎,我倒是也想吃來著,又不愿意向姐姐借風爐,恐怕耽誤她熬藥了。”
幾人說說笑笑,倒也很快就過了子時,徐循、孫玉女和李才人、張才人等人,因輩分小,倒是占了便宜,可以先到前頭去給長輩們拜年。
宮廷里這拜年也是有講究的,妃嬪們很快都列了隊,有妃位的就可安坐受禮,到最后再給皇爺拜年,沒妃位的就得在乾清宮外頭排隊等著,徐循、孫玉女和何仙仙三人,先從皇爺開始,各自三跪九叩行禮道了吉祥這,才是徐循第一次得見皇爺的天顏。
之前幾次宴會,雖然皇爺也有參與,但徐循頂多看到他的一雙腳而已,今日行過禮,她才能抬起頭來輕輕地打量皇爺一眼,卻也不敢多看:皇爺這些年,越發喜怒無常了,誰知道這么多看一眼,會不會惹來什么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