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孫宮里已經有兩個小姑娘了,其中太孫妃生下的大囡囡今年已有三四歲,正是蹣跚學步的年紀,何仙仙生的小囡囡也已經會叫爹親娘親了。可以說對伺候孕婦,太孫宮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規矩。再加上孫玉女的經期本來動靜就大,才一個月沒換洗就引起重視了,細查之下發覺有孕,便順理成章地把陣仗給鋪排了開來。
何仙仙身子沉的時候是如何的待遇,徐循不在身邊也不知道。孫玉女平時沒事就能讓御醫來扶脈的,現在有了身孕自然也是如此,司藥南醫婆只是作為補充罷了,饒是如此,在知道了消息以后,太子妃還是出面和六局一司打了招呼,把南醫婆又要到了太孫宮里,貼身和孫玉女住著,照看她的飲食起居。孫玉女得的重視,也就可見一斑了。
這幾年,年年皇爺都要帶兵出征,幾乎都成了慣例了。去年病才好,今年因正月里瓦剌犯邊,皇爺勃然大怒,還沒過春月呢,便下令眾人預備親征之事。因這一次和去年又有所不同,的確是先有戰火,而且據說動靜還不小,所以這選秀的事,又耽誤了下來。張貴妃唉聲嘆氣,和二十四衙門打了好幾次官司,又冒險稟報了皇爺,到底還是把那一批秀女給遣送回家了最終選秀,起碼皇爺要閱看幾次了,在國家有戰事的時候還忙于此事,傳出去影響總是相當不好的。更別說皇爺看來是沒這個心思了,這幾年他有大把時間可以把選秀的事兒乘便就給辦了,但次次都有別的事分心,也可說明皇爺對此事的確是不那么看重。
都被選入宮中了,眼下又要被打發回家,真不知這一批秀女是幸運還是不幸。徐循和張貴妃談起此事時,張貴妃倒是笑說,“這有什么,好吃好喝地養了兩年,雖說還沒當真做主子們看待,起碼也能學一身的宮女氣派回家,回去以后,聘她們的人家可就多了。不比入宮應選差多少。”
皇爺都已經年過花甲了,那幫小姑娘過十八歲的能有幾個?徐循也覺得張貴妃娘娘說得有理,不免亦有幾分悵然若失:雖說得了張娘娘的提點,也深知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但現在連身體似乎最弱的孫玉女都有了身孕
然而,這種事也只能看緣分了,好在太孫對她的寵愛并不減從前,如今孫玉女有了身孕,太孫妃又還沒好前年冬天,也許是因為不適應北京的氣候,太孫妃得了咳嗽,現在每年到了天冷都要犯的,往往得等開春一個多月了才好起來。再加上何仙仙似乎倒是日漸有失寵的態勢徐循在侍寢之事上,自然是獨占鰲頭了。太孫現在回了太孫宮以后,往孫玉女那里走一遭,然后幾乎就直接到宜春宮里來歇了,第二天一早,再去清和閣看望太孫妃,和她一道用早點,倒也是一碗水端平,近乎是無懈可擊。
男人的寵愛,徐循自然不會不珍惜。再說,太孫的殷勤垂顧,也不是沒有好處,起碼來自太孫宮中的各色供奉,也要比以前更為精致、大方了,有時徐循自己都沒覺得哪里短了什么呢,王瑾四周一看,便打著太孫的旗號,把好東西給送來了。什么太禧白、秋露白、天玉露、精萃膏這些從前徐循難以盡情享用的吃玩之物,如今倒是予取予求,就連太孫宮內的廚房,都可應承小徐婕妤的單獨點菜了。所用份例,遠遠是超出了徐循的品級。
以她如此的寵愛,再加上張娘娘和太子妃的青眼,倒是名正順地越過了何仙仙,代替有病在身的太孫妃,來照看一整個太孫宮,以及孫玉女這個精貴的孕婦。
徐循對這個任命,一開始是有幾分惶恐的,還特地跑了東宮一趟,向太子妃表明了自己的憂慮:人微輕,又是小戶人家出身,上不得大臺盤,只怕是擔不得打理宮務的大任。
太子妃對徐循一直都是挺喜歡的,如今對她就益發和氣了,徐循只能隱隱地猜測,這也許和她對太孫妃的密告有關當時她私下和太孫妃說過一次以后,兩人便再未提起此事。從各種動靜中看來,徐循判斷太子宮里可能是知道太孫擅自服藥的事了,但卻未想到太孫妃并未隱下她的回報之‘功’。一時間心中也是感慨萬分,對太子妃的人品,自然是越發欽服了。
“你也不是沒管過太孫宮。”太子妃讓徐循坐到她身邊,攬著肩頭細細地審視了一番徐循的長相,她滿意地點了點頭,“在你胡姐姐沒來的時候,我看你和你孫姐姐一道,把宮里不也是管得井井有條更別說,幾次你隨太孫單獨外出時,也把他身邊眾人都打理得服服帖帖的?”
長輩要抬舉你的時候,不表示出惶恐,未免有點太居之不疑了,可要是一味推諉,也容易惹來長輩的不快,徐循囁嚅了一下,也不好繼續反對下去了。倒是太子妃見她勤謹虛心,越發滿意,因笑道,“怕什么,蕭規曹隨也就是了,有不懂的事,你直接問你胡姐姐也是一樣的。”
徐循遂只好應承下了管家的差事,和從前只有她一人時一樣,重新掌管起了太孫宮內的日常庶務。
和前幾年不同,現在太孫宮安頓在京城,也有兩三年的時間了,宮中規矩已經十分完備,似徐循這般只是臨時幫管一段時間的,多數只是應個卯而已。很多事自然有宮內衙門去做,徐循亦是不多問多管,只把兩件事拿在手中:一件事便是各宮人口上夜當值,另一件事,便是四季物資的入賬登冊和發放工作。
她將太子妃給的蕭規曹隨一句話,當作了金科玉律。四人待遇嚴格分等,所有資源,都是以太孫妃、太孫嬪、太孫昭儀、太孫婕妤為次序挑選發放,她自己排在最末,每次也只按規矩取用各色供奉,至于別人主要是孫玉女若有什么超等索要,由中官回到徐循這里,徐循量太孫宮賬簿上,如有的都慷慨滿足,不過轉頭記入公賬:某月某日,太孫嬪孫氏遣人索銀霜炭百斤。
她做一切事情,并未特別瞞人,都在中官注視下記賬。每月還要把賬本奉給太孫妃、太子妃查閱,因此在第二個月上,太孫嬪的動靜就小得多了。倒是太孫那處的用度陡然暴增。
他現在歇在宜春宮的日子多,大部分時間都在分享徐循的用度,或者說,徐循都在分享他的用度,現在忽然有了變動,徐循不必看帳也是有所感覺,這天晚上便主動對太孫談起,因道,“若是玉女姐姐害怕動靜過大,被人閑話。大哥你和胡姐姐打聲招呼,把孫姐姐的用度加一加不就行了?又何必這樣麻煩呢,如此掩耳盜鈴的,胡姐姐和何姐姐知道了,心里只怕還更不好受。”
其實孫玉女超量索要的,主要是銀霜炭和乳制品,炭也還罷了,她要吃的牛乳酥之類,倒是難得之物,太孫宮里的供奉也不多的,多要了的確就十分顯眼,哪里能瞞得過人去?與其這么遮掩,倒不如過了明路,大家互相理解一下,幾個月的時間稍微對付對付,也就過去了。這么遮遮掩掩的,倒顯得做賊心虛,只怕太孫妃知道了,心里還更難受,更有被排擠的感覺。
這幾個月,太孫和徐循都快趕上一般人家的小夫妻了,除了偶爾去何仙仙那里留宿以外,回宮在孫玉女那里盤桓一兩個時辰以后,他已經很習慣于到宜春宮和徐循說說話,一道用個夜點,再登榻入睡他不能不承認,宜春宮里有一種輕松自在的氛圍,是別處所無法比較的。就是心里再有一團難以排遣的郁氣,在宜春宮里,都有點發不出來。
就好比現在吧,明明往上報的人是徐循其實她暗地里把帳平一平、瞞一瞞不就行了?可她先聲奪人這樣一提,倒叫人開不得口了,太孫看看她,也沒法生氣:徐循又不知東宮里的那一番對話,自然不曉得他如今的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