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
徐循就是再不想去打聽,這會兒也沒法不摻和了。太后相召,她不能不去,和何仙仙道別,自己換了一身衣服,這就起身上輦,往清寧宮過去給太后請安。
宮中得子,這是極大喜事,自從皇帝成親到現,都過去十幾年了,終于有了一個男丁。按說清寧宮里里外外也都該是喜氣洋洋才對,可太后臉上卻是看不出喜怒,雖不說把陰霾就擺到了眉宇間,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老人家情緒并不是很高調。
“如今長寧宮那邊該怎么辦,你有個看法沒有。”太后有個好處,說話做事都很直接,除非實不好啟齒事兒,不然也不會玩弄暗語什么。徐循給她請過安了,她便揮退了身邊伺候宮女,直接詢問道。
“長寧宮事”徐循也不可能給太后裝糊涂,眉頭一皺,“妾身尚未得知全部來龍去脈。只知道是生了男孩,別事倒是一概不知。”
太后呵呵一笑,“是不知嗎?是沒聽真吧也不瞞你說了,孫氏此番行事,我是極不贊同。皇嗣生母,容不得絲毫含糊,起碼容不得她一個妃子來含糊。這孩子落地以后,我是有心把他接到清寧宮里來養”
姜是老辣,太后不滿憋了幾個月沒有表示,恐怕也是礙于當日應承了皇帝,如今一知道居然生子,立刻釜底抽薪,直接就想把男孩給接走有孫嬤嬤那里看著,生母也去不了,孫貴妃若是明白老人家心意,就該摘了釵環上門來求老人家高抬貴手了。
按徐循對太后理解,孫貴妃要生子當天肯服軟話,下場倒也未必會有多嚴重。孩子才落地,什么消息都沒往外流傳,外廷只要知道有個兒子就成了,兒子生母是誰,誰也不會乎。再加上皇帝傾向,兩大巨頭出手,這事官面上還是能抹平。
可孫貴妃那邊,顯然是并不打算照顧老人家情緒,直接就拿孩子身體作為借口,把清寧宮給頂回來了這不等于是往太后臉上甩巴掌嗎?大孫子洗三,清寧宮這邊氣得連一點表示都沒有。也就是皇帝,洗三當天光顧著和他那幾個兄弟慶祝去了,根本都沒顧上后宮里這些紛爭,這幾天,只怕都醞釀著立太子步驟呢。
“孩子養清寧宮也是個辦法。”徐循當然得站太后這邊,“有您照應,定能康健長大。”
“算了算了。”太后搖了搖手,“我都多大年紀了,哪有照看孩子精力?你也別欲又止了,皇后昨日來找我,其實也是商議這事。”
她瞅了徐循一眼,看似很平淡地說。“皇后是有心把貴妃生這孩子,拿到身邊來養。”
徐循覺得自己像是被一道驚雷給劈中了一般,一時半會都沒能反映清楚,打了個磕巴,才算是把太后話里意思給弄明白了。
貴妃生這孩子皇后是不打算戳穿貴妃把戲了。
請立太子,不必多說,她就不請也得立,不過是姿態而已。
拿到身邊來養皇后這是打算把貴妃桃子給摘了?
也不是說不行,有貴妃做法先,這請君入甕舉動,帶有很強諷刺意味,太后未必不會支持。而且不管怎么說,皇后身為嫡妻,本來就可以隨意把任何一個孩子養身邊。前朝如此做法,也是屢見不鮮。皇后出這一招,雖然和她預想有一定差異,但也不能說是考慮得不周全。
但孩子生母呢?若是如此處置,又該置于何地?
徐循便不免皺起眉頭,一時半會,都沒對太后說法表態,太后打量了她幾眼,不動聲色道,“此舉我一時也難以決斷,你意如何,不妨說來聽聽。”
徐循看了老人家一眼,忽然明白了過來。
太后只怕是對她動了疑心吧前幾日藕荷過來尋她事,只怕是沒有瞞過老人家耳目。只要老人家愿意,占了名分和權威,她對后宮控制力,當然還是一等一強。
這主意并不是她出給皇后,徐循就是走到天邊都不怕沒理。她也并不畏懼說出實話這幾年間,和太后接觸,也使得她對太后智慧有一定信心。她坦然道,“不瞞太后娘娘,妾身心里,也是不愿見到這光天化日之下拆散人倫事兒。若是坐視孫妃將皇長子記名下,朗朗乾坤,還有天理可么?”
這基本就是廢話,徐循要不是這個態度,太后也不會把她找來商量。老人家微微點頭,沒有什么特別表示。
“然而,”徐循口風一轉。“若以妾身所見,此事理想辦法,應是戳穿真相,為生母設一位分誕育皇嗣,功足以封妃了。別說皇長子冊封太子,乃眾望所歸,太子生母,沒有個妃位,未免顯得國朝待人苛刻,有功不能賞,有過不能懲。”
這話算是說到太后心里了,她露出了聆聽之色,“有理。”
“援前朝舊例,太子雖不是皇后所出,卻皇后宮中養育情況也是屢見不鮮。”徐循又道,“為將來計,這樣辦法也能保證后宮風平浪靜,皇嗣傳承名正順。漢明帝馬皇后便養育了章帝,章帝待之比生母猶有過之,賈貴人亦是善養善終。以妾身所見,這么處置是為合適。”
只是這么辦話,孫貴妃便無容身地了,起碼也得受到相當處分,好日子那得數著過。所以徐循又補充了一句,“就不知大哥意下如何了。這條路,恐怕難得大哥首肯。”
“上策難行啊。”太后也嘆了口氣,“可有中策?”
“中策,那便是冊封生母妃嬪之位,詔諭三宮一起養育,”徐循想了一下,不是很肯定地回答。“如此一來,照顧了貴妃面子,大哥應該也能點頭。”
這等于是讓太后和皇帝表態,糊涂賬糊涂了,過去事不計較了。你孫貴妃還是當貴妃,孩子也算你一份,唯一改變就是多了皇后和生母一起來養,雖說日后幾個媽之間免不得勾心斗角,但怎么說也是把孩子身份給澄清了,該被懲罰人逃脫了處置這多少是對皇帝那邊做出妥協。不過這宮里朝中事,后能做到是非分明懲善揚惡又有多少,這樣交換,倒是足以讓太后滿意了。
“下策有么?”她望著徐循,倒是又問了一句。
徐循默然片晌,真好想說:皇后提出不就是下策?可卻又不好說,想了下只好搖頭道,“放任此等態勢繼續進行下去,則為下策了。生母不得位,皇嗣如何自安?此時稍一放縱,只怕是后患無窮。”
太后似乎是終于滿意了,她意味難測地打量了徐循幾眼,忽然嘆了口氣。
“皇后已經不行了。”老人家終于是漏了一句真心話出來,她有幾分痛惜地搖了搖頭,“連大義都顧不上她已是沒法再爭什么了。”
徐循對此,也只能默然了。
太后支持皇后是為了什么,除了婆媳多年感情以外,還不是因為皇后美德和名分?現除了美德和名分以外,皇后還剩下什么?
可皇后這個提議,等于是把自己僅有籌碼全都仍地上來踩一樣是奪子,皇帝瘋了才會打壓自己愛貴妃,把孩子送給離心離德皇后,不提出正生母位分,就沒法占住大義。皇后連這件事都看不通透,還拿什么來和貴妃爭?
接二連三打擊,到底是讓昔年大度寬和智珠握皇后,變成了如今這個反復無常思緒混亂失勢者。皇后這后一搏,恐怕不但沒有多少作用,還把自己多少殘留了一些印象分,也要給敗壞掉了。
太后如今既然已經表態,徐循也可以談談自己看法。“皇后娘娘自從滑胎以后,元氣虛弱,一時沒想通也是有。您訓誡上兩句,把利害點明,以娘娘品性,必不會執迷不悟”
“幫人沒有幫到這一步。”太后并不掩飾自己失望,“這一次,孫氏做得不好。可胡氏表現,也承擔不起皇后擔子。滑胎至今都一年了,前幾個月她做什么去了?孫氏錯了七分話,胡氏也錯了三分。”
徐循有些不以為然,但她也不能和太后去爭辯太后肯定覺得她兒子是沒有太大錯處,因只得委婉道,“娘娘自從入宮以后,也沒過過幾天省心日子,前一陣子人又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