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江寧郡無數奸商人頭落地后。
前兩天大快人心。
而江寧郡也開始穩定善后工作,糧食穩定,也就沒有鬧事的事情,修建民房,安定百姓,以工代賑,所有的事情,朝廷都派人開始穩固做事。
也正是因為如此,關注也越來越少。
一切彷佛又恢復之前一般,沒有特殊變化。
只不過,隨著一則消息傳開,再一次引來京都百姓的熱議。
大夏詩會
乃是大夏王朝最大的盛會之一,連皇帝壽誕都比不過這場盛會。
盛會開啟,周圍百國才子都會聚集大夏京都,以詩會友。
效彷四海詩會和萬國文會。
四海詩會和萬國詩會,是天下儒道大會,每三年一次。
四海詩會已經過了,萬國詩會差不多明年之時,舉辦之地則是扶羅王朝。
大夏詩會兩年一次,由大夏朝廷設立獎項,邀請諸國才子前來比試。
當然為了確保詩會公平性,設立九位大儒為考官。
大夏兩位,扶羅王朝與大金王朝各自派一位,同文盟和徐林黨各自遣派一人。
最后三人,則是中洲大儒為考官。
有一定的主場優勢,但優勢不會太大。
畢竟這么大的盛會,還是要以公正為主,不然的話,傳出去了豈不是成了笑話?
大夏詩會的開啟,成為了百姓們的最新話題。
不僅僅是民間。
即便是大夏書院,此時此刻,所有人圍繞的話題,也是大夏詩會。
往圣堂內。
關于大夏詩會的話題,從未停止過。
“我記得上次大夏詩會,摘得頭籌之人,是李圣后人吧?”
王富貴開口,看著眾人詢問道。
“恩,是李圣后人。”
“不過這一次,李圣后人應當不會參加了,據說是為了備戰萬國詩會。”
有人開口,給予回答。
“備戰萬國詩會?”
“這兩者也沒沖突吧?”
王富貴好奇了。
“不清楚,反正有消息是這樣說的。”
“不過李圣后人不參與倒也無所謂,只要錦年兄參與就好。”
“錦年兄,實話實說,你之前所著的兩首詩,有些浪費。”
“如果能在上一次大夏詩會拿出來,那就狠狠的出了口氣。”
此時,有人開口。
咬著牙道。
此話一說,頓時之間引來不少人點頭。
而學堂當中。
顧錦年有些好奇了,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情。
“世子,你當真不知道?”
有人看向顧錦年,眼神當中充滿著好奇。
“真不知道啊,你們怎么開始謎語人了?”
“有什么就直說啊。”
顧錦年是的確不知道。
“顧兄,上一次大夏詩會,鬧了一件事情,李圣后人著出一篇詩詞,九位考官一致滿意,甚至提前評為第一。”
“可沒想到的是,扶羅王朝有個讀書人,著詩凝出異象,一字千金,所以引來很大的爭議。”
王富貴開口,解釋這件事情。
聽到這話,顧錦年明白了。
這種大型詩會,其實就是各國才子比拼,輸的不是自己臉面,而是代表自己的王朝。
發生這種事情,肯定會惹來爭議。
“那不簡單,他引來異象,自然是扶羅王朝勝啊。”
顧錦年開口。
詩詞好不好,考官決定,但如果能引來異象,肯定是異象最大。
沒什么好說的。
誰都大不過天地。
“不是。”
“顧兄,當時我朝也是這么覺得,畢竟輸了就是輸了,贏了就是贏了。”
“可問題是,那個扶羅王朝的讀書人,是在詩會結束后,再著出的詩詞。”
“晚了一炷香的時間。”
有人出聲,搖了搖頭,道出其中問題所在。
這下子,顧錦年有些沉默了。
還真是,考試晚交試卷,不管你寫的多好,都視為零分,畢竟規矩擺在這里。
“能引來異象,其實可以酌情考慮一二。”
顧錦年開口,這是他的見解。
雖然說過了時間,但詩會這東西,臨場發揮比較難,在酌情考慮范圍內。
“沒那么簡單。”
“顧兄,大夏兩位大儒都是您這個意思,可中洲大儒卻認為,過了時間就是過了時間。”
“不要小看這區區一炷香的時間,詩會當中,大儒出題,而且出入自由,有人當時懷疑,扶羅王朝得到題目后,傳了出去,是請大儒著詩的。”
“算是作弊。”
“有這個可能性,所以中洲大儒不同意扶羅王朝第一,但也給了個第二。”
“只不過扶羅王朝很不服氣,詩會結束后,到處造謠,說大夏王朝買通考官,指責大夏王朝審核不公。”
“為這個事,還發生過流血事件。”
“差點引發兩國開戰。”
王富貴出聲,詳細解釋。
“這都不服?”
“兩國開戰?要不要這樣啊。”
“不過也是,寫出異象,被人懷疑作弊,心里不舒服也正常,打仗就有些古怪了。”
顧錦年有些理解不了了,如果是說,爭得第一,有什么好處的話,打仗就打仗,可一個這種詩會都差點打仗,顧錦年還真有些接受不了。
“不。”
“顧兄,你可能不太了解扶羅王朝。”
此時,江葉舟的聲音響起。
他有些苦笑道。
“扶羅王朝以前做過類似的事情,還被抓過。”
“主要還是因為,扶羅王朝沒有正統之說,是由一群胡人和蠻人混合組建的王朝。”
“據說有正統史記,五千年前,大夏王朝也曾被統一過,名為大炎王朝,而扶羅王朝當時只是一個附屬國,飲血茹毛,毫無智慧,是大炎王朝派去幾名臣子,教化而來。”
“連扶羅二字,都是大炎王朝賜予的。”
“可畢竟這是五千年前的歷史,太過于悠遠,所以是真是假就很難說,但有一些史記,真實性很大。”
“只是扶羅王朝死活不認,而且恬不知恥,說是他們是日精與月華的后人。”
“對我中原文化,感到深深的痛恨,處處想要把我們比下來,可處處都不如我們。”
“更可恨的是,十二年前,更是配合北方匈奴,襲擊我大夏十二城,導致十二城落入匈奴之手,分裂我大夏國土,當真是可恨至極。”
江葉舟說到這個的時候。
往圣堂學子們,瞬間憤怒起來了。
很顯然,兩大王朝之間,有很多仇恨,不然的話,不會提到他們,一個個這個樣子。
十二城的事,顧錦年知道。
主要還是因為大夏內亂,自己舅舅造反,導致北方匈奴搶奪十二城,屠殺了十五日,這是血仇。
而這件事情,也一直成為自己舅舅的心病,天下讀書人噴自己舅舅,無非就是兩件事情。
一,得位不正。
二,丟失國土。
這兩件事情是自己舅舅的心病,第一個還好說,勵精圖治,治理國家,只要讓百姓都吃飽了,再尊崇儒道,其實還好。
可第二件事情就不一樣,如果解決不了,就算他永盛大帝做的再好,死后還是要被罵。
丟失國土可不是一件小事。
只是顧錦年沒想到,這里面還有扶羅王朝的影子。
“其實不止這件事情。”
“這扶羅王朝對我大夏子民也極其惡劣,我有族人,在扶羅王朝做生意,經常遭欺負。”
“而且只要有人報桉,扶羅王朝必定會先搜查大夏人,甚至有些府城,到了深夜,大夏人不得隨意出行,若被發現,輕則囚禁,重則嚴罰。”
“最可恨的是,扶羅王朝有很多地方,公然貼告示,大夏人與牲口不得入內。”
“令我作嘔。”
有人開口,攥緊拳頭,如此說道。
此話一說,不少人皺眉了。
“那你族人為何要去扶羅王朝啊?這不是找罪受?”
“是啊,去什么扶羅王朝,狗都不待的地方。”
“還有這種事情?瑪德,真是一群畜生。”
學子們開口,甚至有幾個忍不住爆粗口,直接失態。
畢竟這事聽起來真的有些惡心。
“能有什么辦法?還不是為了生計。”
“西北地區,干旱無比,很多糧食包括一些魚油需要從扶羅王朝運來。”
“從江南,揚州這種地方運輸過去,要貴五倍,扶羅王朝運過來,反倒更加便宜,誰讓他們臨近東海?”
“說句不好聽的話,我等在京都,家境富饒,要是這樣對我們,在座諸位只怕第一時間就要怒斥,可很多百姓敢斥嗎?”
“強龍不壓地頭蛇,莫說這些百姓了,除了世子殿下,咱們真去了扶羅王朝,敢這么叫囂嗎?”
后者有些不爽。
忍不住發起牢騷來。
不過這話也是實話。
強龍不壓地頭蛇,人家有人家的規矩,雖然惡心人一點,可又沒有拿刀架在你脖子上讓你來。
是你自己要來的,受不了就別來啊。
“哼,現在想想,中洲幾位大儒當真是公平,就不該給扶羅王朝第一,氣死這幫人。”
“我也聽說過,扶羅王朝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情,還記得去年嗎?扶羅王朝京都有個萬燈會。”
“各路才子聚集,第一名賞金十萬兩,前十都是咱們大夏的人,考官都認可了,結果扶羅王朝的大儒,吹毛求疵,說我們大夏才子寫的字,這里筆墨濃了一點,那里筆墨澹了一點。”
“拿這種東西來唬人,最后將賞金全部給了他們扶羅王朝的才子,哦,不對,還有兩個大金王朝的才子,畢竟扶羅王朝是出了名的大金走狗。”
眾人繼續說著。
而學堂內。
顧錦年是越聽越咂舌,這世間還有這么不要臉的王朝嗎?
十萬兩賞銀,多是多。
可對一個王朝來說,真不多。
真就一點臉都不要?
好家伙。
“這算什么,蹴鞠你們知道嗎?”
“是二月的事,在扶羅王朝,咱們大夏勇士備戰兩年,結果去了以后,不敢吃不敢喝,就是因為扶羅王朝曾在他們飯菜里面下過藥。”
“這次不吃不喝,本以為沒事,可沒想到還做手腳,放了軟骨香,我大夏勇士臨賽之時,一個個渾身無力,憑借著大毅力,差點就要贏了。”
“可沒想到扶羅王朝的人,直接下黑手,十個人,有七個雙腿被打斷,兩個頭骨都裂了,要不是使臣大怒,估計人都要死在扶羅王朝。”
“唉,總而之,扶羅王朝的人,是有夠惡心的。”
眾人越說越氣憤,越說越怒。
給人一種,如果現在來個扶羅王朝的讀書人,他們絕對要群毆。
而顧錦年再聽完這么多后,莫名之間想到了一個國家。
這簡直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好家伙。
“其實說了這么多,最讓某憤怒的是,扶羅王朝如此對待我等。”
“可大夏王朝卻要這么對待他們。”
“這才是我憤怒之處。”
有人開口,說出眾人的心聲。
的確,扶羅王朝如此不仁義,結果大夏王朝還這么客氣,他們很不爽。
“這不算什么,偷偷跟你們說個事,也不知道是誰促使的,反正扶羅王朝,大金王朝,還有咱們大夏王朝,要互換學子。”
“京都南市,有一塊空地,現在正在建新書院,到時候扶羅王朝和大金王朝的學子都會過去,常居我大夏王朝,讓他們學大夏文化,而大夏也會派學子去他們的地方,學習兩國文化。”
“差不多詩會結束后,這事就要公開了,那個時候,時不時就能看到他們,那才惡心。”
有人開口,這是戶部尚書之子,叫何明。
他說出來的消息,估計不會有假。
一時之間,眾人又忍不住繼續謾罵。
“說實話,大金王朝還好,最多就是傲一點,這扶羅王朝是真不要臉。”
“要我是陛下,我直接下旨,驅逐所有扶羅商人,全給我滾,誰要是不服,狗頭鍘伺候。”
有武將后人很彪悍,直接開口罵道。
“想不明白,他們做這種下流之事,大夏還要對他們這么好。”
眾人出聲,看得出來,是真的很氣。
說到這里的時候,李基的聲音響起了。
“沒事,等我以后當了皇帝,我一定會好好處理這事的。”
李基開口。
他一說話。
頓時之間,眾人沉默了。
畢竟大家越聊越投機,越聊越氣,難免有些個人恩怨在里面。
同時忽略了李基的存在。
這是太孫。
未來的皇帝。
這些話大家抱怨兩句也就行,畢竟里面肯定涉及到很多朝堂之事。
若是說多了,指不定會被別人舉報個蠱惑之罪。
一時之間,眾人沉默,不敢繼續聊了。
看到這個情景,江葉舟馬上開口,打個圓場。
“太孫殿下。”
“這不一樣。”
“圣人,小人不仁,君子不可不仁。”
江葉舟出聲,可不能讓李基產生什么稀奇古怪的想法,否則在場眾人都有麻煩。
“太孫殿下,咱們換個角度想想,其實扶羅王朝就是希望大夏王朝也這樣,畢竟他們已經爛到根子里去了,天下誰不知道扶羅王朝這種做派?”
“而大夏王朝不能學他們,要以君子仁義之道,寬宏大量,方可體現我上國之威。”
“再者,這背后又有許多算計,畢竟扶羅王朝后面,可是大金王朝,大金王朝一直在找我大夏王朝麻煩,若大夏王朝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
“正合了大金王朝的意圖,到時候又是漫天文章,傳到中洲之地去,那個時候名譽上受損,完全劃不來。”
江葉舟還是比較理性,站在王朝的角度去思考。
而不是個人恩怨。
此話一說,眾人心頭是有些不爽,可太孫在這里,他們不敢繼續亂說話了。
只能紛紛附和。
“江兄所極是。”
顧錦年也點了點頭,沒說什么。
只是,許涯看向顧錦年,忍不住好奇道。
“顧兄,以你的脾氣,如果你看到扶羅王朝的人,在大夏橫行霸道,你會怎樣?”
他很好奇,繼續圍繞這個話題,畢竟他是仙道修士,又不是大夏王朝的子民。
倒也不擔心什么。
“好好勸導,讓官府出面。”
顧錦年認真道,顯得謙謙有禮。
“那要是找你麻煩呢?”
許涯忍不住繼續問了一句。
“找我麻煩?”
“那我就讓他見識見識什么叫做大夏第一紈绔了。”
顧錦年一臉認真道。
找別人麻煩,他勸幾句,好人誰不會當啊?
可要是找自己麻煩,顧錦年管你是什么人。
瑪德,別說什么扶羅王朝,什么大金王朝,就算是中洲來的人,他照打不誤。
還他娘的翻天了?
這里是什么地方?大夏王朝。
自己是誰?大夏第一權貴?
受這個氣?有病吧?
果然,這個回答讓眾人不由點了點頭。
這很顧錦年。
李基更是一臉崇拜地看著顧錦年。
自從顧錦年為民伸冤后,李基是徹底服了顧錦年。
顧錦年做了他想做,但又做不了的事情。
少年就是這樣,一腔熱血,為民伸冤,然后出風頭,受萬人敬仰,李基天天做這種夢,可惜也只能做做夢。
而顧錦年做到了,所以順理成章成為了李基的偶像。
也就在此時,學堂外,一道聲音響起。
“世子殿下。”
“有人找。”
是一名書童,站在學堂外喊了一聲。
“有人找?”
顧錦年起身,望向外面,也沒有什么遲疑,向眾人告退后,便朝著外面走去。
隨著書童走了幾步后。
一道身影出現在顧錦年眼中。
不是很熟,但不陌生。
仔細一看。
秦王。
不遠處,是個中年男子,比較干瘦,穿著蟒袍,臉上有一道疤痕,不過不長,不丑可卻能給人一種氣勢。
一種從戰場上殺出來的氣勢。
“錦年。”
“哈哈哈,我的好老弟啊。”
隨著顧錦年出現,秦王頓時大喜,連忙走了過來,還不等顧錦年反應,直接給了顧錦年一個熊抱。
顧錦年與秦王是同輩。
而且通過腦海當中的記憶,還真跟這個秦王關系不錯。
雖然兩者年齡上差了不少,可年幼時,秦王殿下可是經常帶自己去玩。
甚至穿越之前,秦王殿下都經常來找自己,后來自己溺水,聽族人說,秦王殿下雷霆大怒,第一個參了禮部尚書楊開的人。
當然這里面可能還存在其他因素,只不過這個秦王,沒話說。
至少對自己是沒話說,無論是出于任何目的。
“秦王哥。”
顧錦年笑了笑。
剎那間,秦王臉色一變,微微皺眉,看向自己。
彷佛有些古怪。
“呃,李遂哥?”
顧錦年換了個稱呼。
“哈哈哈。”
“錦年老弟,你剛才一聲秦王哥,差點沒把兄長我嚇死。”
“錦年老弟,你可別怪哥哥我一直不來看你,畢竟哥哥現在監國了,朝堂的事情,忙東忙西,忙的我頭暈眼花。”
“我實在是沒時間來找你,你考入大夏書院,哥哥沒來,虧欠你太多了。”
“我也難受了挺久,本來想等你來書院后,再來看看你,可沒想到江寧郡發洪災了。”
“就更沒時間來看你了。”
“你可千萬不要怪哥哥。”
“錦年老弟,來,這是哥哥我為你準備的禮物,算是祝賀你入大夏書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