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9年5月17日。
因為蘇皖魯戰役的慘敗,以及藍天蔚率領15鎮在太原起義,現在袁世凱在華北一帶還能調動的新軍就只剩下6個鎮(第1、3、4、29、30鎮和近衛軍鎮)和1個還沒練好的重炮協,兵力是捉襟見肘。
沒辦法之下北洋只得讓姜桂題的巡防營撤離大同,后退到張家口一帶,與何宗蓮的第1鎮匯合,在張家口依托長城和南洋河布置。張鎮芳的第30鎮退出河南,與吳鳳嶺第4鎮在邯鄲匯合,并就地布防。曹錕帶領第3鎮和吳佩孚的第29鎮則是馬上沿著津浦線南下,趕到吳橋一帶布防,防御山東方向的解放軍。剩下的近衛軍鎮和第2重炮協由元老王士珍親自指揮,開始組織北京防御。
明眼人都能看出,北洋軍的這一系列調動,已經是最后的垂死掙扎了,就連最看好袁世凱的英國佬也開始退縮,他們已經在打算什么時候踢開大頭了。其他國家的外交官甚至都在用“袁世凱什么時候宣布下野”、“解放軍什么時間打到北京城下”等等事情來打賭了。
不過最讓列強們心跳加速的,還是在最近一系列戰斗中解放軍的給力表現了。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這一次蘇皖魯戰役當中,就連外行也看出了雙方的差距之大,更不用說那些觀察團里面的內行了。
交戰雙方的兵力規模是差不多了,武器裝備差距也不算太大,甚至于雙方的輕武器基本上完全一樣。雖然北洋軍的戰斗力肯定要差一些,但他們是防守方,也就彌補了一部分。按照那些列強軍官的推測,北洋軍失敗的幾率很大,但要分出勝負也起碼要一個月的時間。
但是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北洋的第一軍和第二軍就連兩天都沒支撐到,就被打爆了,撲街撲到街尾去了。甚至準確說起來,第一軍甚至只抵抗了半天時間,第二軍如果不及時撤退的話,連半天都頂不住。
這簡直就像壯漢打嬰兒一樣,戰斗力差距也太大了。當戰果傳來,各國的前線觀察團和外交官們都摔了一地眼鏡,很多后方的外交官和軍官都不敢相信,認為是前線搞錯了,還再三發電確認。
“南支那軍居然如此能戰!不,這不科學!”
“八嘎,北洋軍的表現才是支那軍隊的正常表現!南支那軍一定是吃藥了!”
“沒錯,如果南支那沒有收買北洋的軍官,不可能這么快就大敗對方的!”
比如,在日本公使館里面,就出現了以上一幕。一群軍官在面紅耳赤的吵鬧著,他們完全不敢相信這個事實。要知道,北洋可是他們的主要假想敵,在他們的推演中,一個主力師團可以擊敗三個鎮,但是即使兵力相當,在時間上也不可能如此快捷的擊敗對手。可解放軍此次戰役表演出的戰斗力,完全就是在打他們的臉。
因為他們在戰役結束后,就用沙盤推演復制了一下雙方的戰役,先把解放軍換成同等數量的日軍,發現擊敗北洋至少需要一個月,而且損失達到一萬。而后,又把北洋軍換成同等數量的日軍,這下子更慘,“偉大的”大日本皇軍居然只頂住了5天,這還是在裁判吹黑哨的情況下。后來他們又把日軍數量增加了一倍,這次也只是撐了半個月。
參加推演的日本軍官一個個小臉慘白,隨即又暴跳如雷。
不!這不科學!“偉大的大日本皇軍”怎么可能連肉腳的支那軍都打不過,這一定是規則問題!對,一定是這樣,這推演的規則一定有問題!規則不科學,必須改!
于是他們就按照日本人的光榮傳統,開始修改推演規則。嗯,按后世的話說,就是鎖定自己血量,調滿了自己經驗,再把對手的等級調到0什么的。反正他們一搗鼓之后,大日本皇軍果然如他們所愿的“大獲全勝”了,打得南支那軍屁滾尿流,魂飛魄散……
事后,主持推演的主官要求參加人員對最初幾次的推演嚴格保密,不準泄露出去,只準說最后的推演結果。然后還為北洋軍的迅速失敗尋找到了各種理由,有些理由只奇葩,估計連北洋自己都不好意思接受。因為日本人的優秀傳統就是,既然事實不符合理論,那就開始改變事實好了,至少是假裝事實改變了。
對于這一點,我們不用質疑,因為在后世的日本,他們就多次表演了這門祖傳特技。比如福島事件之后,日本政府就淡定把輻射安全標準調高1000倍,然后宣布我們這里的輻射水平完全符合標準什么的。
………………………………………………………………
可其他的列強就沒日本人這么想得開了,或者說這些老江湖都明白,這種自欺欺人的手段除了滿足一時的虛榮心,沒有任何意義。
于是,他們都被解放軍的戰斗力鎮住了。雖然以前他們就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了解放軍是一支現代化軍隊,戰斗力相當可觀。可到底高到什么程度,還真不好說。畢竟他們之前的對手都不咋樣,哪怕解放軍贏得毫不費力,也不好判斷水平。
不過這一次不一樣,北洋軍的戰斗力是得到了列強認可的,西方的多數軍事專家對北洋軍評價還可以,認為他們是遠東僅次于日本的現代軍隊。可這次一打,卻被解放軍勢如破竹的車飛了。而且這次他們還派了隨軍觀察團的,對于雙方的表現看得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