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ect id="bygrh"></delect>
  •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大逆轉1906 > 第473章 “奔月”和“東風”

            第473章 “奔月”和“東風”

            中國大蘑菇種出來了,在此后的幾個月里一共試爆了三顆,兩顆在塔克拉瑪干沙漠,一顆地面爆炸,一顆空爆,最后一顆在北極圈內的燭龍群島進行,是水下爆炸。當量最小的100萬噸,最大的500萬噸。

            這倒不是不能做得更大,主要是沒用必要,有未來的量子計算機“小扉扉”,只要取得了幾種當量的具體數據,就可以在計算機上模擬出爆炸結果。再說蘑菇這種東西也不是越大越好,威力也要適當,文總要的不是廢土,也不想給新地盤造成地形破裂以及別的地質災害,要不到時就是坑自己了。當然,超級大蘑菇肯定也會造幾顆備用。

            現在中國的一枚3000噸級的戰術原子彈約需15萬元(相當于5架殲-5“賊鷗”戰斗機),10萬噸戰略級原子彈要90萬元,而大蘑菇氫彈就貴死了,這次試爆的三顆平均造價是550萬元,預計小型化之后可以減低到100萬以下,如果戰術級甚至可以降到50萬。這僅僅是造價,不算研究費用和相關周邊的投入。

            之后中國的相關部門就是在進行氫彈小型化和戰術型號的開發工作,以及第三代清潔核彈的相關研究。開發第三代核武,主要就是因為環保好用。這種東西因為沒有污染等長期副作用,輻射殘留幾乎沒有,而且衰減期也快得很,最多幾個月就消散了,完全可以當常規武器用。

            中國現在是有蘑菇了,但是這還不算完。僅僅有彈還不行,還得有能把彈打出去的槍,槍彈齊備了才能叫大殺器!

            以文總的見識當然不可能漏下“槍”,在“彈”還沒完成的時候,“槍”就已經完成了。這個“槍”的計劃有一個很浪漫很高大上的名字——“奔月計劃”,沒錯就是火箭。

            目前,中國使用航彈和魚雷作為核武器載具的問題已經解決了,但這兩樣載具都有很大的局限性。魚雷不用說,它只能對付海里的目標。航彈的范圍雖然更大,但是轟炸機的突防一直是個大問題,沒有絕對的制空權是沒辦法保證轟炸機可以順利達到目標上空。轟炸機這種東西欺負空中力量薄弱的小國倒是沒問題,要是對手換成頂級列強,空投核彈的成功率就比較玄了。能混成頂級列強的國家沒有一個是吃素的,雖然文總對自己的空軍技術很有信心,但是也不敢保證百分之百的沒問題。

            所以,核彈最好的載具是火箭,這是原時空后世的大流氓們通過幾十年的實踐,花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才得出的經驗。

            “奔月計劃”就是專門研究運載火箭的,該計劃主要分成兩個項目組,一個是民用版的“嫦娥”項目組,他們搞的也就是正統的運載火箭。另一個是軍用的“東風”項目組,他們負責的就是彈道導彈。

            “嫦娥”項目組是半公開的,他們打出的旗號就是:“讓人類征服太空,登陸月球,到達火星!”。這些年在國際上也發表了一些相關論文,在國際上也吸引了一些有志于此的專家跑中國來。

            比如美國的羅伯特?戈達德就被勾引來了,此君在原時空的歷史上,是美國最早的火箭發動機發明家,被公認為現代火箭技術之父。他從1909年開始進行火箭動力學方面的理論研究,三年后點燃了一枚放在真空玻璃容器內的固體燃料火箭,證明火箭在真空中能夠工作。

            不過這家伙在美國是非常的不得志,政府對此不理解,財團也覺得他腦子有毛病,戈達德的研究得不到任何支持,極端缺少經費,得累積幾年的錢才能打一次火箭。而且挑剔的輿論界也不放過他。《紐約時報》的記者們嘲笑他甚至連高中的基本物理常識都不懂,而整天幻想著去月球旅行,他們給戈達德取了個“月亮人”的外號。而公眾也對這位科學家的工作表示懷疑和不理解,但這都不能撼動頑強的戈達德。

            當然,本位面的歷史已經不一樣了。1916年5月,正為研究經費發愁的戈達德同學遇到了人生的轉折點,他接到了來自中國的邀請。來人也沒多說話,只是拿了一些中國火箭的資料和照片給他看,戈達德被那些資料雷得外焦里嫩,他根本沒想到中國的火箭技術已經這么成熟了,還有很多是他以前根本沒想到的。然后來人提出邀請他到中國的火箭研究所工作,并保證他的研究經費。

            這還有什么話說,羅伯特?戈達德二話不說,就帶著老婆孩子跑中國了。這事情還成了一些美國媒體的笑料,他們聲稱中國人是古代神話看多了,所以才會被戈達德的夢話糊弄住,還登月呢,登個鳥啊。還有媒體聲稱,戈達德總算忽悠到一個肯出錢的狗大戶了,運氣真踏馬好。

            戈達德到中國之后,文德嗣給他開出了很優厚的條件,但在合約中有一條:“戈達德先生在中國工作滿三年后,必須決定是否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是則續聘,否則退聘。”當然,這只是個形式,這些人一旦到了中國,就別再跑了,文總有的是辦法讓他們留下來。

            文德嗣素來把“科學國際化”之類的觀點當狗屁,如果投下大筆金錢時間在這些外籍專家身上,當時候他們又回去了,那損失就大了。更不用說,他們在中國的工作肯定會或多或少了解到一些,文總不想透露出去的機密。

            戈達德基本沒怎么考慮,他心想先到中國干個三年也無妨,是否呆下去看看再說。結果在三年內他過的順心愜意,靠著充足的經費連續進行測試,平均每季打一次火箭,共發射了12枚火箭,一枚比一枚大,一枚一枚飛的高,甚至從中國這里學到了各種新式火箭概念,比如說多級火箭(這本來就是他本人在1929年提出的)、捆綁引擎等概念。

            在中國工作了三年之后,他知道了中國的“奔月計劃”,頓時感到無比振奮,這與他自幼就有的“飛往太空”的夢想一拍即合。再與一些外籍同事討論后,認為回美國不可能有更好的發展,同時三年的切身體會,讓他認為中國的研究環境并不比美國差,甚至更好,政府支持,也沒有媒體會嘲笑他,他感到的是眾人的善意而非媒體的傲慢。于是他和他的老婆孩子一起簽字加入了中國國籍,從此留在中國生根落地。加入中國國籍后的戈達德還給自己取了個中國名字,姓高名大德字伯特,并在前年加入了中國科學社會主義黨,成了一名光榮的黨員……

            當然高大德同志進行的是純科學的太空火箭研究,也就是“嫦娥”項目組,軍用火箭他是不碰的。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研究如何把火箭射到太空去,可能的話,把人送到太空,甚至送上月球去。不過即使是科學性的太空火箭計劃,也具有極大的軍事用途,只是高大德目前還不知道而已。

            與高大德同志差不多情況的外籍專家還有很多,凡是中國認為比較有價值的外籍專家,都選擇加入了中國國籍,成為一名光榮的中國公民。比如特斯拉,他甚至三年沒到就主動要求加入中國國籍了。當然,這其中除了優厚的待遇和工作環境之外,還有就是各種不知不覺,潛移默化的洗腦手段,生物芯片又不是只能用在罪犯和那些“不穩定因素”身上。要不僅僅依靠外在因素,成功率也不可能達到現在這種百分之百的程度。

            1916年7月16日中國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太白一號”,這是一顆低軌道軍事偵查衛星,在18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運行。隨后的幾年里,又陸續發射了幾十顆衛星上去,從一開始的幾顆軍事偵查衛星和科學探測衛星,到后來的回返測試衛星、氣象衛星、通訊衛星等。

            到了去年,中國最新型的運載火箭“升龍-1型”已經可以到達同步軌道了,今年3月7日,中國發射了第一顆地球同步衛星,這是一顆重達3噸的同步通訊衛星。在之后一個月內,又發射兩顆同樣的同步通訊衛星。三顆衛星都位于36000公里的同步軌道,相隔120°均勻分布,在它們調試完成并聯網后,衛星的直線電波將能覆蓋全球有人居住的絕大部分區域,除兩極以外。到了5月1日,中國的全球通訊網正式建成。

            今年5月12日,“嫦娥”項目組的人甚至連測試用宇宙飛船也打上去了。不過里面沒有坐人,而是坐了一只峨眉山特產的小猴子。在小猴子安全的回返之后,“嫦娥”項目組都高興壞了,他們興沖沖的準備在今年12月進行第一次載人航天任務。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delect id="bygrh"></delect>
          2. <button id="bygrh"></button>
            <em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em>

          3.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nav id="bygrh"></nav></label></div>
            
            
              <div id="bygrh"><label id="bygrh"></label></div>

                  1.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