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昨天公司有事,不好意思,現在補上……
……………………………………………………………………
當地球的歷史時間進入共和2775年年,也就是西歷1934之后,從美國爆發,并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持續四年多的,規模空前的經濟危機總算有了消停的跡象。
這場經濟危機帶來的損失是極為驚人的,在這幾年里,整個世界的貿易量下降了三分之二還多,超過三千萬人口失業,如果加上半失業的,數量超過五千萬。數不清的工廠破產,數不清的銀行倒閉,數不清的農場停產。
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生產下降三分之一以上,其中美國下降了近一半,德國下降了四成,法國下降30%,英國下降20%,意大利下降10%。歐美主要國家的生產能力甚至退回到20世紀初或19世紀末的水平。
由于股價暴跌和生產停工而遭受的經濟損失達800億英鎊,甚至和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的經濟損失差不多。
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遭遇的規模最大、歷時最長、影響最深刻的經濟危機。也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波及范圍最廣、打擊最為沉重的世界經濟危機。對于這些資本主義國家來說,這簡直是被人捅了幾十刀,差不多就是相當于又打了一次世界大戰,雖然沒怎么死人,但是經濟損失帶來的那種酸爽真心是爽到姥姥家了。
過去的四年里,對于西方社會的人們來說,那簡直是不堪回首的慘痛,那種可怕的記憶甚至不亞于第一次世界大戰。
不過再大災難也會過去,這場經濟危機在肆虐了四年之后,已經有了消退的跡象。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就像是歷經了嚴酷的寒冬,迎來了和熙的初春。金融市場開始回暖,工廠農場又開始生產,銀行重新開始營業,各個行業又開始有了起色。
但是,人們還沒來得及慶祝這久違的春天,就被一場震耳欲聾的“春雷”給震到了。
這場“春雷”就是德國入侵奧地利!
西元1934年2月14日,這是西方國家的情人節,在一天,很多情侶都會找機會做些沒羞沒躁的事情,關鍵詞有“推倒”、“xxoo”什么的。德國也不例外,它非常浪漫的給了自己老情人奧地利來了一個背刺,推倒之后xxoo了……小弟們高呼:“在一起!在一起!”最后,它們就在一起了,結婚了。
好吧,這是玩笑。事實就是,德國在2月14日入侵奧地利,2個月后,奧地利就全面淪陷了。5月1日,德國皇帝威廉三世向全世界宣布:德奧合并,組建“大德意志帝國”!
如果追根溯源的話,這一次會造成這種結果,說起來也是經濟危機鬧的。如果沒有這次經濟危機,烏克蘭人民就不會起義。如果沒有烏克蘭大起義,那位可憐的邁西米利安國王就不會掛掉。如果邁西米利安沒掛掉,他的老爸斐迪南五世就不會因為悲傷過度,一病不起。如果斐迪南五世沒有這么意外的掛掉,奧地利的政局就不會那么混亂。如果奧地利沒有陷入政局混亂,二德子就沒機會得手……所以一切都是經濟危機的錯。
簡單的說起來,這件事情的發展鏈條就是這樣的。當然這只是一些表面上的原因,或許說這些都是導火索,其根本原因還是奧地利本身的體制問題。
眾所周知,奧地利帝國這個國家就是一整個奇葩,事實上這個國家能活到現在,也已經是人品爆棚了。它的前身就是被無數人吐糟過的,那個“既不神圣,也不羅馬,更非帝國”的神圣羅馬帝國。外表無比光鮮亮麗,內部卻矛盾重重四分五裂,而江湖人稱“下半身堡”的哈布斯堡家族又得國不正,歷來不得人心。最重要的是,“下半身堡”家族似乎的把自己的技能加點全都加到床上運動去了,政治軍事都比較挫。
被拿破侖爆了之后,這個國家就只能重組為更加奇葩的“奧匈帝國”。雖然還保留了帝國和皇帝的稱號,但還是名不副實。一戰之后,就連奧匈帝國也維持不住了,最后一分為三了事。人數最多的三部分,即奧地利、匈牙利和波西米亞(捷克斯洛伐克)三個部分各自獨立建國了。
最后剩下的奧地利帝國,雖然內部的情況還是比較感人,但也要比分裂前好了很多,畢竟剩下的奧地利部分,德意志人占的比例勉強能過半了。但是這個國家基本上是靠斐迪南五世的個人魅力和手腕勉強維持的,如果沒有他的話,早就各奔東西了。這就好像是一個被用米湯粘合起來的破瓷碗,放著看看還行,如果一旦遇到什么外力,一下子就碎掉了。
很不幸的是,這次奧地利就正好遇上了經濟危機,于是原本被壓下的各種矛盾就浮出水面,奧地利帝國搖搖欲墜。恰恰是在這個關鍵時刻,因為兒子掛點悲傷過度的斐迪南五世病倒了,這位老大一病不起之后,國內矛盾就無人調和了,奧地利的局勢就越發不堪起來。
1932年12月,在病榻上纏綿了一年多的斐迪南五世終于咽下了最后一口氣,陪他兒子去了。奧地利帝國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完蛋了,這個國家也搖搖欲墜。在斐迪南五世臥床不起的這一年多,以新興資產階級為代表的共和派,克羅地亞等地的地方分離勢力,民族社會主義黨為首的泛德意志右翼勢力,以奧共為首的左翼政黨等等政治力量都趁著經濟危機迅速發展起來了,整個國家的政治架構改變了很多。
按照道理說,奧地利的下任皇帝就該是他的侄兒卡爾大公,這位正牌的奧地利皇儲繼位。不過,這位老兄比較倒霉,他的繼位卻引起了波瀾。奧地利國內很多人都不希望他繼位,共和派們希望建立一個聯邦共和國,而克羅地亞等地的獨立派又希望自己建國,右翼勢力希望和德國聯合成立一個大德意志的國家,左翼勢力希望建立社會主義國家。
大家的政治訴求都不一樣的,但是相同的一點就是都不希望他上臺。卡爾大公的威望和手腕遠遠不及他叔叔,根本壓不住這些勢力,甚至連軍隊也無法控制住。所以他一直未能登基。
接下來的一年里,就是奧地利各派勢力互相傾軋,勾心斗角的一年。到了1933年圣誕節這天,失去耐心的共和派和奧共等左翼政黨聯合起來了,他們組成的共和聯盟,并發動了政變,扣押了卡爾大公,宣布罷黜的皇儲身份,接下來他們就宣布廢除帝制,成立共和國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