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冬問題,是現如今擺在案頭最為重要的問題!
衣食住行,各個方面都關乎著東寧城的生死存亡!
尤其是現在,東寧城內有數萬人之多。
這么多人該如何生存下去呢?
吃飯,是頭等大事。
聽著李信的問話,劉靜軒沉默片刻,道:“殿下,自從前段時間,收繳趙家、錢家糧食之后,王府衛隊又對城內的貪官污吏,進行了抄家懲處,獲得了上萬石糧食。
看似糧食眾多,可東寧城人口也多。
每人每天,至少需要五六兩米,壯丁兵卒更多一點。
城內現在有兩萬余人,每天至少要耗費一萬四千斤米,折合一百四十石糧食。
東寧省天寒地凍,冬季漫長,從現在到來年開春,有四五個月之久,也就是一百五十天。
那就是兩萬一千石糧食。
這還不說,壯丁兵卒每天耗費更多。
再加上這段時間,我們還在不斷招募兵卒,擴充王府衛隊,消耗更大。
全部折算下來,我們至少需要準備兩萬五千石糧食,方可勉強堅持到來年開春。
而我們現在,王府內存糧加上城內各家查抄所得,勉勉強強才有兩萬石。
現在還有五千石的差額,單單糧食這一塊,就很難堅持到來年開春啊。”
“差了這么多啊!”
李信不禁愣住了。
劉靜軒不愧是王府管家,這一通計算,讓李信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尤其是冬季,大雪封山,道路不通,海面結冰。
外面的糧食,運不進來。
遑論從其他地方彌補不足。
而且還有一點,劉靜軒還沒有提及。
那便是這幾天,不斷有流民,從北邊府縣,逃難到東寧城。
東寧城的人口,在不斷增加。
到時候,糧食便更加不足了。
真是頭大啊!
李信揉了揉腦袋,靠在椅子上,烤著火。
雖然他有金手指,不過也只是在科技上有所助益,又不能真的獎勵糧食。
因此,這個難題還需要他自己想方法解決!
該如何著手呢?
“殿下,我有個辦法!”
何朝軍倒是機靈,開口說道:“殿下,我聽說這東寧省山間野豬眾多。
大雪封山,又不是不能進山。
我們可以組織老獵手,進山打獵啊。
這也是當地人往年的方法。
到時候,還能吃點葷腥野味啥的!”
“進山打獵?”
李信眼睛一亮。
其實,這個方法倒是挺不錯的。
東寧省,位于北海之濱。
遼陽在西方數千里外,新羅國則在西南方,而蝦夷國在南方、東南方。
如此判斷,李信也對東寧城的大致方位有了了解。
此地,位于東北地區。
后世有句話形容東北地區,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
那篇課文,李信還有印象。
大冬天,去草塘逮野兔、追狍子。
天越冷越好,凍得野雞連眼睛都睜不開。它冷極了就把頭往雪里扎,你走到它跟前,像拔蘿卜似的,一下就把它拔出來了。
別看狍子跑得快,在雪地就不行了,腿陷在雪坑里再也拔不出來,眼睜睜地讓人逮!
片刻間,這篇課文在腦海中愈加清晰。
李信也更加堅定了進山打獵的想法。
“不錯!”
李信伸手指著何朝軍,笑著道:“你這個主意很好!
進山打獵,確實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