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緒十七年,四月。
饒是東寧省位于東北苦寒之地,山林也冒出了綠芽,一片生機勃勃的樣子。
漫長的冬季,過去了。
寬闊的率賓河,洶涌流淌著。
上游融化的冰雪,匯成小溪,流入率賓河中,沾染著泥土,整條大河也變得渾濁起來,顯得咆哮、肆虐。
從北邊雙城府、顯德府等地,撤離南下的民眾,也進入到了東寧城中。
在工程隊的幫助之下,開始在東寧城內搭建地窩子,容納這些民眾居住。
東寧府衙門也開始對民眾進行甄別、登記戶籍。
有經驗的民眾,也加入到狩獵隊、采摘隊、木工隊、工程隊中,開始干活。
忙碌之中,帶著一絲緊迫。
就連信王府內的李信,也在翻看著智能科技。
雖然有轟天雷相助,不過其他武器裝備還是太過于簡陋了。
大刀、長矛、弓箭。
這些武器,還是太低級了。
不過想要提升武器裝備,還是太過于困難了。
李信倒是找到了燧發槍、火繩槍的制作方法,不過現如今條件并不成熟。
畢竟,鋼鐵還是太少。
而想要鍛造兵器,沒有鋼鐵也是不行的。
這,是東寧城現如今最大的短板。
沒有鐵礦!
思來想去,李信最終把目光,放在了弓弩上面。
現如今,王府衛隊使用的弓箭,大都是簡易的樺木弓,鹿筋制成弓弦,反曲弓背,射程也僅僅只有一百米左右。
若是能夠改良弓箭,也能快速提高王府衛隊的實力。
一番查找之后,李信終于找到了一些弓箭的改良方法。
李信采用雙反曲弓設計,并改良弓弦制法。
一套設計下來,對現在的弓箭射程,提高了一部分。
雖然效果不是很好,不過在工業化之前,也只能達到這么高了!
將這個設計,交給軍械局之后,便開始了生產。
除此之外,李信把精力放在了弓弩上面。
在火器時代沒有來臨之前,守城戰中,弓弩是大殺器之一!
大型的床弩、三弓床弩,都能夠極大的殺傷敵軍。
現如今,伐木隊砍伐了眾多木材。
狩獵隊打獵來的鹿筋,都成為了最好的材料。
一番查找之后,李信找到了床弩、三弓床弩、連弩等武器的設計方法,記載下來之后,也一并交給了軍械局開始制造。
而這些武器裝備,也將成為神策營、驍騎營的制式裝備。
忙碌了一天之外,李信不禁有些嘆氣。
沒有鋼鐵,啥事都不好辦吶!
看來,這一次打退草原馬匪之后,就要加派人員勘探鐵礦位置。
在沒有發現鐵礦之前,也要讓慶余商行、孫記商行等,大肆采購鐵器。
鋼鐵,是脊梁!
沒有鋼鐵,就沒有脊梁!
有了鋼鐵,不僅僅武器裝備有了。
就連冷兵器,也可以逐漸淘汰,試著制造燧發槍。
等有了燧發槍,王府衛隊的實力,將上一個新臺階!
有了鋼鐵,一些機器設備都能夠建造。
各式各樣的機床,動力機械等。
有了機械,就可以邁步進入工業時代了!
那才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想著,李信將這個事情,默默記了下來。
……
就在李信忙碌著的時候,仆人快步走到書房外,輕聲道:“殿下,府外有人想要面見殿下您,說是有要事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