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馓就覺得眼框一熱,想起自己讀書這些年,又留校學習了一年,家里的情況其實并不怎么好,父親只是個簡單的水電工,母親又有病,雖然希望號的全民保健醫療社會福利不錯,但是治療歸治療,療養歸療養,要保持身體健康,也需要吃些營養的食物,可是母親都舍不得去買去吃,自己又每個月只能夠拿到低保,想來心里其實真是心酸,眼下自己工作了,而且福利待遇又這樣好,那真是要好好工作,以后也要讓父母享享福了
這一幕在希望號的許多地方都有出現,事實上,希望號的政治結構決定了其不可能絕對平衡均勻的分配一切物資,而且更因為在宇宙中航行,物資真的是有限的,能夠按勞分配已經是夠清明的了,想要按需分配那幾乎是不可能,特別是在希望號大遠航,還沒得到資源補給的情況下,偶爾還會有限額分配,這樣的情況下,廣大的多數民眾生活其實并不富裕,只能夠說還過得去。
另一方面,希望號就這么大,工作崗位也就那么多,即便街道再怎么細分,工作崗位再怎么補充,也不可能容納幾十萬人全部有工作,而且職業對口也是個問題,你總不可能要一個物理學家去掃大街吧?這已經不是浪費什么的了,這是一種對知識的侮辱!
正因為如此,已經四五年了,許多高端科技系畢業的學生,他們都只能夠繼續留校學習,然后領著政府的低保,雖然民眾們也理解在宇宙中的艱辛,但要說心里沒怨氣這是絕對不可能的,只是這怨氣還在可以容忍的底限以下,遠遠不到爆發的時候。
而且,還有另一個原因隨著人類的人口基數漸漸增加,說實話,希望號已經到了改造的極限了,要知道這艘飛船原本的最初設計,其實只能夠容納數萬人進行宇宙航行而已,之后雖然幾次大改造,但是對于人口數已經接近四十萬的人類來說,希望號真的太小了,從離開地球到現在已經快二十一年了,希望號作為承載了人類族群,希望,生命,未來,等等一切的艦船它真的已經太老太小了。
事實上,發展到現在為止,希望號上已經幾乎沒空余的房間地盤,但即便如此,也仍然有許多家庭還沒有分配住房,三代同堂的情況比比皆是,許多新婚夫妻都和父母住在一起,而進入宇宙后才出生的嬰兒,到現在為止也已經二十一歲大小了,甚至許多已經有了孩子,可以這樣說,希望號已經成為限制人類發展的最大難題。
人類政府的高層們,自然知道人口基數在大宇宙世界里到底意味著什么,可以這樣說,人類總量沒有超過一個億,那么人類便隨時都有滅絕危險,所以所謂的計劃生育什么的從來不被提倡,何止是不被提倡,計劃生育在希望號上屬于被法律禁止的邪說,若有政府官員或者議會成員在公共場合說起計劃生育什么的,那他們別想繼續當官當議員了,甚至還會被追究法律責任。
所以說其實并不完全是人類選擇了這個恒星系,將其作為新太陽系,另一方面原因,人類的發展已經迫不及待的需要更廣闊的空間來承載了。,眼下的情況就是如此,近四十萬的人口總量,其中除開近十萬的新生兒或者學齡兒童,其余的幾乎全都是壯年人口(新科技帶來的年齡增長),也就是近三十萬的人口,他們需要至少十五萬的工作崗位,除了希望號自身消耗五萬工作崗位,還有零零碎碎的軍方系統消耗兩三萬工作崗位以外,近十萬工作崗位需要承載,而目前人類于明月上開發的冶煉制造基地,恰好具備了這樣的能力,大量的工作崗位需求人口,無論是采集也好,冶煉也好,制造也好,或者為這些人員配套的服務行業也好,隨著明月基地的開發建造,整個希望號仿佛被注入了活力一樣,向著更加欣欣向榮的情景改變而去。
首先察覺到這一切的還不是姚源和人類政府,而是議會成員們,選民們手里的選票決定了他們的方向,在新一輪聽證會上,議會進行了新的投票,決定是督促人類政府,在人類歷二十一年春節前,擴大明月基地的主建設范圍,除了冶煉與制造基地以外,人類位于明月上的居住殖民地也將一同建造,初步設計是建造至少可以容納五十萬人在其中生存,生活,以及自然循環的生態居住地,當然了,這一切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幾乎可以建造幾艘希望號了,但是與此同時,能夠提供的工作崗位也將是不計其數。
當姚源看到議會的督促文件時,王光正也代表了軍方提交了新一輪的軍備軍隊建設擴充建議書,他的心更野更黑
“哈?人類新太陽系第一艦隊,一共包括一百五十艘希望號級宇宙戰艦,四百五十艘五分之一希望號噸位的護位艦,以及一千兩百艘小型炮艦”
“你怎么不殺了我?這樣你來當元首,可以更快建好!”
姚源的咆哮聲響在了元首室內,而通過小道消息,很快被全希望號的人員所知,大家臉上都是一片善意的笑容
未來,希望,全都近在眼前!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