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勢均力敵只是勉強的自稱,確切的說是在攻擊核潛艇這個領域當中,蘇聯和美國是差距最小的,目前蘇聯攻擊核潛艇是六二七n級核潛艇。建造完畢的八艘在蘇聯最強大的波羅的海艦隊和北方艦隊當中。
n級采用雙殼體結構,與美國潛艇不同的是,美國潛艇的艙室較大,數量較少,正艇儲備浮力也小,而蘇聯的潛艇艙室則比較小,數量比較多,而整艇儲備浮力卻很大。蘇聯潛艇的這種設計一直持續到現在。這種設計的最大好處就是抗沉能力強,潛艇結構強度也較大,但缺點則在于排水量較大以及由大排水量所帶來的阻力大,噪音大和航速慢。
n級的水下最高被規定為航速23.3節,實際上這僅僅是60%功率輸出,但蘇聯當局為了安全起見在n級隨后制定的作戰手冊之中只允許使用60%功率輸出。實際使用航速水面為15.5節,水下為30節。
蘇聯五大艦隊中,除了里海艦隊因為作用有限之外,重要性排名應該是波羅的海艦隊、北方艦隊、黑海艦隊和太平洋艦隊。波羅的海艦隊守衛蘇聯最重要經濟最好的地區列寧格勒、北方艦隊則擔負進攻任務、北冰洋那邊雖然氣候寒冷,但這種環境也有好處,它便于隱藏蘇聯的核潛艇編隊,一旦戰爭開始,美國和蘇聯的很大精力將在北冰洋開始,從那里發射核導彈可比隔著太平洋對射近多了。
黑海艦隊那邊守護蘇聯為數不多的溫水港口,而且那邊有著蘇聯大部分的造船設施。至于這個時代的太平洋艦隊,反倒不怎么受到重視。
比起美國這個時代的水平,蘇聯真的沒有太多的本錢,調動兵力捉襟見肘。還要去美國人眼皮子底下去對抗,其中難度可想而知。但這一步是遲早要邁出的,美國的軍事基地已經從四面八方把蘇聯團團包圍住,不論是聯邦德國的導彈還是土耳其的核導彈,都把蘇聯重要的歐洲地區囊括在射程范圍之內。
讓海軍拿出目前看家底的核潛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古巴導彈危機的時間還是比較早了一些。蘇聯的追趕步伐還沒有跟上。謝洛夫這種想法更像是一錘子買賣,要么就贏要么就輸,反正做出決議的是第一書記和中央主席團,真要是輸了責任絕對落不到他的頭上,他連克格勃的負責人都不是,背鍋也輪不到他。
但這次準備的已經很完備,遠遠沒有歷史上這么倉促,從克格勃的角度上來講,其中的風險評估也做的很完全。應該不會出現歷史上蘇聯虎頭蛇尾的情況。有黃石公園和大伊萬做后備力量,蘇聯應該是可以和美國人談談的。
當然要想勝利仍然不可能,蘇聯固然可以用攻擊黃石公園的辦法和美國同歸于盡,但美國就不用這么費勁,實力上的巨大優勢可以讓美國正面對剛,正面干掉蘇聯。至于對古巴導彈的反應,美國人是不會慫的,如果這都后退。冷戰就沒有對抗的必要了。對于美國來講,一旦連這種匕首頂著胸口的態勢都能后退。他們也沒什么不能后退的了。
古巴周圍的水文資料,都在戈爾什科夫的面前,相信作為一名老海軍戈爾什科夫肯定能明白這些資料的內容,得出自己正確的判斷。
“這次我們已經沒有退路了,對于紅海軍來講也是如此。好,可以動用攻擊核潛艇。不但如此,所有編入古巴集群的核潛艇全部掛載核魚雷,我會調出四艘核潛艇在波羅的海待命,如果真的出現了最壞的情況,紅海軍絕不后退一步”良久之后。戈爾什科夫下定決心,斬釘截鐵的說出了這番話。蘇維埃的人民海軍,這次也一樣不會落后半步。
“我們已經賭上了一切,不知道最后是個什么結果,哪怕是天翻地覆,我們也絕不能什么都不做,各位叔叔,謝謝!”謝洛夫對著國防部這些經歷過衛國戰爭的元帥們,敬了一個軍禮。他不是一個正統的軍人,而是坊間傳聞中秘密警察的頭子,但此時謝洛夫心中的忐忑和這些元帥是一樣的,不論是蘇聯紅軍、紅海軍、戰略火箭軍、還是克格勃的內衛軍、邊防軍、民防部隊、都是蘇聯武裝力量的一部分。出了事情需要全體蘇維埃的軍人共同面對,沒有任何部分力量可以單獨的看笑話。
還是古巴太遠了,對抗也不是蘇聯熟悉的陸地,對于蘇聯來講,什么制空權、什么海權論都是狗屁,如果說實在點,紅海軍不過是為蘇聯陸軍開辟出來一塊灘頭陣地,空軍也不過是為了陸軍清理障礙用的,這不是說蘇聯海軍和空軍不強,除了美國人誰也不敢說蘇聯海軍不強,只不過是蘇聯陸軍太強了,所有的計劃都要圍繞著最強大的陸軍來制定。
古巴集群卻要讓空軍和戰略火箭軍擔當主角,就算是紅海軍也比陸軍的戲份多,這等于是拿蘇聯的劣勢和美國最強大的海軍力量拼。
“我們連衛國戰爭都打過,什么樣的場面沒有見過,活到今天難道還會怕美國人?他們連一個朝鮮都啃不下來,還想和我們斗?”華沙總司令格列奇科元帥也知道這次對抗不是單靠陸軍就能解決問題的,但必須要表明蘇聯國防部的立場,“尤拉,你已經做到了你能做到的一切,未來的結果如何,交給命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