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風格以自然、優雅、含蓄、高貴為特點,運用蘇格蘭格子、良好的剪裁以及簡潔修身的設計,體現紳士風度與貴族氣質,個別帶有歐洲學院風的味道。作為大英帝國的明珠,印度就深受這種風格的影響,一首優美,當然也許只是熟練的克羅地亞狂想曲在指尖彈奏而出,謝洛夫似乎有一種錯覺,自己似乎應該做一個有逼格的文化人,而不是一個置身在黑暗當中的肅反工作者。
把最后一段彈奏完畢的同時,鋼琴的琴蓋扣上,帶起一陣破音的謝洛夫轉過身來,一邊自戀的看著自己好似藝術家的手,輕松的問道,“工作完成了?談談最近的收獲吧,安東諾夫將軍,一個多月不見,你似乎年輕了不少!”
年輕是一種狀態,從事自己喜歡工作的時候,人們往往都有這種心情,使得從氣質上往往比外貌要年輕,很多人在退休之后身體會瞬間垮掉,沒幾年就變得病病殃殃。安東諾夫將軍此時就顯得很有激情。
“在印度的經歷讓我找回了久違的激情,希望這種經歷以后還有?”安東諾夫將軍也不諱,直自己在這種環境當中是最為快樂的,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個答案比較悲哀,肅反不光影響了當年的很多無辜者,對執行者也造成了困擾。
“完成了多少名額?”謝洛夫盡量不會去問觸碰心靈的問題,而是問工作進度完成了多少,沒錯,肅反是有指標的,什么人被資產階級、奴隸主和敵對勢力容易影響,將會成為克格勃進行判斷的準繩,謝洛夫上次留下的指標是錫金王國一萬人,這是考慮到印度對錫金王國的瘋狂滲透得來的數據,到底合乎不合乎情況,其實他心里也不知道。
但就算是多了,那有怎么樣?對于錫金王國本身來講,避免被吞并本身就是最大的理由,清理掉一個被外國控制的階層,對于本身的錫金民眾來講,誰會關心一群外國人的死活?
“一萬一千四百多人吧,我們通過了錫金國王作為媒介,讓表面上看起來就像是一場擺脫印度控制的舉動,爭取民族獨立,這點美國人也不會說什么!”安東諾夫將軍表情不變,他這輩子已經習慣做這種事情了,清理內部敵人的時候都不會心軟,更何況是在外國。
“沒有被美國人發現?”翹著腿的謝洛夫靠在后面的鋼琴上問出了第二個問題。
“我在年輕的時候也曾經受過反偵察訓練,知道如何避免被敵人察覺,全面封鎖消息自然是不可能的,但目前美國人相信確實是錫金王國在抓住機會擺脫印度的控制。”安東諾夫將軍淡然的回答道,安全和情報不分家,不論是內務部的反偵察訓練還是克格勃的反間諜訓練,對于他這種老牌肅反工作者都不是問題。
因為印度和中國在西里古里走廊對峙,讓處在中間本來應該無人問津的錫金王國瞬間重要起來,這點美國和蘇聯幾乎同時發現,這顆平衡雙方而處在最中間的砝碼,開始進入了美國和蘇聯的視野當中。一般人可以想象到三八線附近有一個小國家把朝鮮和韓國隔開么?錫金王國雖然沒有完全把中國和印度隔開,但已經很大程度上有了這種作用。
這次中印邊界戰爭基本上對蘇聯來講,可以緩解未來一段時間的北方壓力了,如果這種壓力很存在的話,唯一似乎有些不好的地方,那就是在邊界戰爭之后,巴基斯坦這個國家開始對中國頻頻示好,這可不是什么好事。
在謝洛夫這個安全干部的腦海中,根本就沒有巴鐵這個詞匯,提起巴基斯坦首先會想到這是個宗教氣氛濃厚的國家,馬上還會想起巴基斯坦親美反蘇。就是這么簡單,這種國家在蘇聯有能力的時候就應該被消滅。
中國和印度的關系未來肯定會越來越惡劣,一旦蘇聯選擇在阿富汗南下,中國會不會因為對抗印度,轉而在巴基斯坦的問題上和蘇聯沖突?謝洛夫認為應該是不會的,從時間上來講,阿富汗問題應該是最后爆發,如果前面的土耳其和伊拉克布局都失敗,蘇聯就只剩下最后一條通道,這個時候謝洛夫就會策劃在孟買試圖引爆的貧民窯聚集區,造成重大死傷后,誰敢攔著印度報仇,誰就是******。
希望中國不要再這個事情上犯糊涂。謝洛夫認為中國不會在這個明顯的立場問題上犯糊涂的,那可是針對幾十萬平民的大事情,一旦爆發就算是印度出傾國之戰都是合情合理的。
關于印度東北部印度本土移民的逃亡問題上,謝洛夫沒有多問,不用一點操作印度就已經把這個事情推到了中國身上,本身就是敵國關系,推到中國身上正合適。估計以后寶萊塢會多幾部抗中神劇描寫這件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