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來越冷,宋家的孩子都穿上了新織的毛衣,毛褲。
外面的衣裳也換上了單層夾襖。
宋青苑也不例外。
把自己包裹的暖暖的。
這一天。
二郎再次跑商的日子到了。
李氏看著唉聲嘆氣,“這大冷的天,要不咱別去了……”
“生病了可咋整!”
二郎拍了拍皮大衣,“我穿的這么厚!肯定沒事!”
“別擔心!”
“二哥!”宋青苑走了過來,叮囑道,“別省錢!”
“帶著商隊,盡量在客棧住,別在外面露宿。”
“吃食上也別委屈!多吃熱乎的東西。”
“一旦覺得發涼發冷,立刻燒姜水喝。”
“實在不行,就去找郎中,抓兩幅藥”
“可千萬別拖著。”宋青苑一一叮囑著。
“行了!”二郎不耐的揮揮手,“我又不是四郎,不用叮囑的這么仔細。”
“我說的圈地那事,你在好好想想,我先走了!”
二郎說著,坐上了馬車。
很快,商隊消失在眾人眼前。
宋家上房。
宋老爺子,周氏盤坐在炕上。
“有個事,我想跟大家伙商量下!”宋老爺子開口道。
“爹,啥事你說!”宋誠義嘿嘿一笑,正襟危坐。
宋老爺子瞥了一眼,“事情是這樣的……”
“這段日子以來,村里很多人跟我說,明年開春想把孩子送進咱家的私塾,可是私塾不夠大……”
“你們看看咱們的私塾是不是擴建一下?”
宋老爺子的目光,掃過大郎三郎宋青苑等人。
在宋家能跟他商量這件事的,也就這幾人。
“你們認為咋樣?”宋老爺子問道。
“爹,這事我看成。”
宋誠忠正了正身子,細細思索一番,而后道,“咱們家私塾的束脩便宜,不光是咱們村,就連附近的村子,乃至鎮上,都有不少的蒙童想要來這兒進學。”
“若是全收,增加三五十人不成問題。”
“可問題是,咱家沒這么大地方……”宋誠忠為難的攤攤手。
想擴充容易,可往那兒擴卻成了問題。
如今,宋家的私塾是老宅上房,書房等幾間屋子打通而成。
最多能加上個廚房,至于曾經的大房,是針線作坊不能動。
二房一側是豆芽房,另一側被李家住著。
三房的話……
宋誠忠抬頭,“爹,要不把老宅的三房改成私塾怎么樣?”
宋老爺子想了想,剛要點頭。
宋青苑的聲音響起,“爺,咱們不如圈塊地,重新蓋私塾吧!”
“作坊這邊我已經承諾,在咱家干滿兩年,家里的孩子,就可以免費入讀。”
“將來私塾的人,肯定不止這點,增長是一定的。”
“就是把三房改了也不見得夠用。”
“而且和針線作坊在一起,也不方便。”
針線作坊這邊全是女工。
需要做活。
那邊蒙童學習,難免互相影響。
“這倒是個事……”宋老爺子陷入沉思。
當初建作坊,就是為了給村里的孩子,一個讀書的地。
并不正規,地方也很簡陋。
若是想辦大辦好,來這啟蒙的人多起來,肯定不能這么混著來。
可圈地,宋老爺子也有自己的顧慮,“圈地建蓋需要的銀子太多……”
“沒有幾十兩下不來!”
聞,宋青苑抿嘴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