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他們的父親因為一己私欲,輸光了家中的銀錢。
還差點賣了三房的堂妹,讓老爺子借債還錢。
宋家節衣縮食,但實在供不起兩個書生。
宋家便決定,二選一,只供其一。
因為他是長孫,所以被犧牲的只能是三郎。
而他那個時候……鉆了牛角尖,被男女事情迷惑了眼睛,行為上……
一難盡!
總之,往事不堪回首。
“我們經歷過苦難,知道讀書的艱辛,更珍惜能讀書的日子。”
“我祖父常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如今的宋家,已能吃飽穿暖,有書可讀。”
“我們便希望,天下像我們一樣,渴望讀書的學子,都能有一處看書之地。”
“書!實在是太貴了……”
大郎有感而發。
一本簡簡單單的手抄本書籍,就需要上百文。
若是買上幾本,就需要一家人一年的吃穿用度。
借債之前,宋家在村里的條件算是好的。
可即便是這樣,要買一本書籍,也需要全家人勒緊褲腰帶,節衣縮食。
而買回來的書,亦被當成寶貝一樣供著。
仿似一個瓷娃娃,生怕磕著碰著,弄破了皮。
一想到這些,大郎的心底便止不住的酸澀。
這時,一雙手突然伸過來,拍了拍大郎的肩膀。
“生活簡樸,歷經艱辛,卻又能保持赤子之心,你們兄弟做的很好。”
林祭酒的眼里,豪不掩飾的欣賞。
一張臉上掛起了笑意,感慨道,“宋大人,把你們教得很好!”
“老夫雖未與他相見,卻在心中引為知己。”
林祭酒是國子監的祭酒,相當于現在的校長。
搞教育事業的人,最大的成就便是,培養出一個個的棟梁之材。
而宋老爺子,把自家的三個小輩教導的如此優秀,林祭酒怎能不心生敬佩。
更是渴望有朝一日,能與其相見,談談這教育之道。
林祭酒背過手,沉聲道,“從大義上來講,你們兩個年輕人,尚能為天下寒門士子舍利取義。”
“本官身為朝廷命官,又豈能置之不理。”
“從私心上講,以國子監之名,開辦聚友軒,開放國子監的藏書,于教化有利。”
“甚至能讓整個大齊朝,文風鼎盛,不至敝掃自珍。”
“如此做來,當算得上政績,老夫又豈能不為。”
林祭酒說到這里,話音一頓。
就像他所,這是政績,是宋家兄妹白白送予他的。
正所謂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要他平白無故受人之恩,他于心……過意不去。
所以……
林祭酒想了想,陷入沉思。
半天后才背過手,沉聲道,“今日,宋農女怕是會應小女之邀,去我家中做客。”
“你們……”
林祭酒的目光,在大郎,三郎身上掃過。
“先去與先生請個假,跟老夫回去一趟吧!”
聚友軒的事情,他該跟宋青苑這個創辦者,好好談一談……
林祭酒輕輕一嘆,正所謂人不負我,我不負人。
宋青苑既送他政績,那他自然要投桃報李。
至于如何報……還有帶商榷!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