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宋青苑瞥了一眼。
渣大伯也還算是有自知之明,不過嗎……
“大伯切勿妄自菲薄。”宋青苑出聲安慰。
“有恒心者事竟成,大伯沒試過,怎知不行。”
“咱們家如今,爺已入朝為官,我也已經在慈善之道上闖出名頭。”
“唯獨還缺一個文壇大儒,來撐場面,此等重任,便交付于大伯了。”
宋青苑說的鄭重,仿若把一個光耀宋家的大任交于其手。
此一出,宋誠忠的心頓時燃了起來。
侄女這話說明了什么,說明他可堪一用,說明他是宋家的頂梁柱。
不然這等大事,為何不交托給宋誠義,宋誠禮,偏偏是他,因為讀書人金貴。
“咳!咳!”
宋誠忠低下的身板頓時挺直,仿有一腔熱血在胸中回旋。
沉吟道,“苑兒呀……你這話說的沒錯!”
“若是咱們家,要培養出一個當世大儒,那是非大伯莫屬。”
“可是,大伯這學問放在榆林縣還行,若是放眼整個大齊,著實……拿不出手!”
“爹!”聽到這里,錢婉茹喚了一聲。
一邊坐在炕上抱著宋澤瑞,一邊道,“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教出狀元的,也并非都是狀元郎。”
“大郎媳婦說的是。”宋老爺子認同的點頭。
“先生只負責啟蒙,真正讀書,做學問的時候,還得靠自己。”
“所以老大,你沒事多琢磨琢磨,爹看好你。”
宋老爺子一個鼓勵的眼神,遞了過去。
“這個……”宋誠忠苦笑,心里琢磨琢磨,事確實是這么個事,也有點兒靠譜。
就是這路得一步一步走,他暫時還沒有方向。
“苑兒……”宋誠忠靈光一閃,“大伯知道,我家侄女從來不無的放矢,必有詳細計劃。”
“你看看,咱都是一家人,你給大伯指條明路。”
指條明路?
宋青苑嘴角一彎,薄唇輕起,“學!子!報!”
“學子報?”
“學子報?”
“學子報?”
眾人疑惑,紛紛向宋青苑看來。
“是!”宋青苑重重一點頭。
在她心里,宋誠忠的性格確實不適合入官場,跟渣爹一樣,不靠譜,經不住誘惑,容易做錯事。
但是渣大伯比渣爹強的一點便是,渣大伯讀過書,有學問。
更曾任多年坐館先生,教孩童啟蒙,有工作經驗,也還算熱愛這份事業。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想,學子報試推行,由他來主持再好不過。
“大伯,我想在咱們宋家學堂,試著推行學子報。”
宋青苑把自己的計劃,向宋家眾人說了一遍。
在她的規劃中,宋記學堂便是第一個試驗點。
如若成功,學子報將在榆林縣推行,然后便是淮安府,最后推至整個大齊。
宋青苑的聲音,在諾大的上房內緩緩響起。
輕靈,剔透,仿若不含雜質,卻又信心滿滿,勾勒出未來的盛世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