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有許多白石若怪獸,高高下下,橫在水中,微風一動,清沁人心,遂名
為活水湖。中湖,因四圍寬闊,月光照入,宛若水天相接,進名為廣明湖。
第一院,因南軒高敞,時時有薰風流入,遂名為景明院。第二院,因
有朱欄屈曲,回壓綃窗,朝日上時,百花嫵媚,遂名為迎暉院。第三院,
因有碧梧數株,流陰滿地,金風初度,葉葉有聲,遂名為秋聲院。第四院,
因將西京的楊梅移入,開花若朝霞,進名為晨光院。第五院,因酸棗縣進
玉李一株,開花純白,麗勝彩霞,遂名為明霞院。第六院,因有長松數株,
團團如蓋,罩定滿院,遂名為翠華院。第七院,因隔水造起一片石壁,壁
上苔痕,縱橫如天成的一幅畫圖,遂名為文安院。第八院,因桃杏列為錦
屏,花茵鋪為繡褥,流水鳴琴,新鶯奏管,進名為積珍院。第九院,因長
渠中碎石砌底,簇起許多細細波紋,日光映照,射入簾攏,連枕上都有五
色之痕,遂名為影紋院。第十院,因四圍疏竹環繞,中間突出一座丹閣,
就像鳳鳴一般,遂名為儀鳳院。第十一院,因左邊是山,右邊是水,取樂
山樂水之意,遂名為仁智院。第十二院,因亂石疊斷出路,惟小舟緣渠方
能入去,中間桃花流水,別是一天,遂名為清修院。第十三院,因種了許
多抵樹,盡似黃金布地,就像寺院一般,進名為寶林院。第十四院,因有
桃蹊桂閣,春可以納和風,更可以玩明月,遂名為和明院。第十五院,因
繁花細柳,凝陰如綺,遂名為綺陰院。第十六院,因有梅花繞屋,樓臺向
暖,憑欄賞雪,了不知寒,遂名為降陽院。長渠一道,逶迤如龍,樓臺亭
榭,鱗甲相似,遂名為龍鱗渠。
煬帝都一一定了名字,因帶的宮娥嬪妃甚少,未即派定居住,專望許庭輔等十人,選繡女來,然后撥派掌管院事。
卻說許庭輔因受了桃花山齊國遠、李如珪的一番劫去,詐了五千金,此愈加貪賄。凡選中女子,有金珠禮物饋送他,就開報在上等冊籍里邊;金銀少些的,就放在中等冊籍里邊;又如沒有什么東西見惠,縱是國色,也就入在三等冊籍里頭去了。其時會同了九人,選了千余繡女。曉得朝廷在東京西苑,人家取齊了,進西苑中來見駕繳旨,將三本冊籍呈上。煬帝看了冊籍,共有千余名,對許庭輔道:“先將上等中等的選進苑來;其三等的,且放在后宮里充用。”許庭輔十人,即領旨出去,逐名點進苑來。煬帝仔細一看,見個個都是欺桃賽杏的容顏,笑燕羞鶯的模樣,喜意滿足。即同蕭后,尖上還尖,美中求美,選了十六個,形容窈窕,體態幽閉,有端莊氣度的,封為四品夫人。就命分管西苑十六院事,各人賜一方小小玉印,上鐫著院名,以便啟箋表奏上用。又選三百二十名,風流瀟灑,柳嬌花媚的,充作美人。每院分二十名,叫他學習吹彈歌舞,以備侍宴。其余或十名,或二十名,或是龍舟,或是鳳舞,或是樓臺,或是亭榭,連帶來后宮的宮女,都一一分撥了。又封太監馬守忠為西苑令,叫他專管出入啟閉。不一時,將一個西苑,填塞得錦繡成行,綺羅成隊。那十六院的夫人,既分了宮院,一個個都思要君王寵幸,在院中只鋪設起琴棋書畫,打點下鳳管鸞笙,恐怕煬帝不時游幸。這一院燒龍涎,那一院就藝鳳腦;前一院唱吳歌,后一院就翻楚舞;東一院作金肴玉勝,西一院就釀仙液瓊漿。百樣安排,止博得煬帝臨幸時一刻歡喜,再一次便就厭了,又要去翻新立異。正是:
宮中行樂萬千般,止博君王一刻歡。
終日用心裙帶下,江山卻是別人看。
說這些外國各島,因聞知新天子歡喜聲色貨利;邊遠地方,無不來進貢奇珍異玩,名馬美姬,盡將來進獻。一日煬帝設朝,有南楚道州地方,進一矮民,叫做王義;生得眉濃目秀,身材短小,行動舉止,皆可人意,又口巧心靈,善于應對。煬帝看了,問道:“你既非絕色佳人,又不是無價異實,有何好處,敢來進貢?”王義對道:“陛下德高堯舜,道過禹湯,南楚遠民,仰沐圣人恭儉之化,不敢以傾國之美人,不祥之異寶,蠱惑君心,故造侏儒小臣,備役驅使。臣敢不盡一腔忠義?望圣恩收錄。”煬帝笑道:“我這里無數文官武將,那一個不是忠臣義士,何獨在你一人?”王義道:“忠義乃國家之寶,人君每患不足,安有厭其多而棄之者;況犬馬戀主之誠,君子所取,臣雖遠方廢民,實風化所關,陛下寧忍棄之乎?”煬帝聽了大喜,遂重賞進貢來人,便將王義留在左右充用。自此以后,煬帝凡事設朝,或各處游賞,俱帶王義伺候。王義每事小心謹慎,說話做事,俱能體恤人心。煬帝便十分愛他,后漸用熟了,時刻要他在面前,只是不能入宮。
一日煬帝設朝無事,正要退入后宮,回頭忽見王義,面多愁慘之色。煬帝問道:“王義,你為何這般光景?”王義慌忙答道:“臣蒙陛下厚恩,使臣日近天顏,真不世之遭逢,但恨深宮咫尺,不能出入隨侍,少效犬馬之勞,故心常怏怏,今日覺憂形于色,望陛下寬恩。”煬帝道:“朕亦時刻少你不得,但恨你非宮中之物奈何?”說罷玉輦早已入宮而去。王義此時在宮門首,又不忍回來,又不敢進去,癡癡立在那里呆想。忽背后一人,輕輕的在他肩上一拍,說道:“王先兒,思想些什么?”王義回頭看時,卻是守顯仁宮太監張成,即忙答道:“張公公,失瞻。”張成問道:“萬歲爺待你好,只是這般加厚,還有什么不稱意,在此默想?”王義與張成交厚,便說道:“實不相瞞,我王義因蒙皇恩,十分寵愛,情顧朝夕隨駕,希圖報效;但恨皇宮隔越,不得遂心,故此常懷怏怏,不期今日被老公公看破。”張成笑了一笑,戲耍他道:“王先兒,你要入宮這何難,輕輕的將下邊那道兒割去,有什么進宮不得。”那王義沉吟道:“吾聞凈身乃幼童之事,如今恐怕做不得了。”張成道:“做倒做得,只怕你忍痛不起。”王義道:“若做得來,便忍痛何妨。”張成道:“你當真要做,我自有妙藥相送。”王義道:“男子漢說話,豈有虛謬。”
二人說笑了一回,便攜手走出宮來,竟到張家中坐下。張成置酒款待。酒過三杯,王義再三求藥。張成道:“如今藥有,還須從長計較。莫要一時高興,后來娶不得老婆,生不得令郎,卻來埋怨學生。”王義正色道:“人生天地間,既遭逢知遇之君,死亦不惜,怎敢復以妻子為念?”張成遂到里邊,去拿出一把吹毛可斷的刀,并兩包藥來,放在桌上,用手指定,說道:“這一包黃色的是麻藥,將酒調來吃了,便不知痛;這一包五色的,是止血收口的靈藥,都是珍珠琥珀各樣奇珍在內,搽上便能結蓋;這把刀便是動手之物。三物相送,吾兄回去,還須斟酌而行。”王義道:“既蒙指教,便勞下手如何?”張成道:“這個恐怕使不得。”王義道:“不必推辭,斷無遺累。”張成見王義真心要凈,只得又拿些酒出來,暢飲一番,王義吃得半酣。正是:
休談遺體不當殘,貪卻君王眷寵固。
說當時煬帝退入后宮,蕭后接住,接宴取樂,叫新選剩下的宮女,輪班進酒;將有數巡,煬帝見一宮女,顏色雖是平常,行動到也莊重。煬帝問他何處人氏。那女子忙跪下去,回答幾句,一字也省他不出,惹得眾美人忍不住的好笑。煬帝叫他起來,想道:“王義性極乖巧,四方鄉語,他多會講。”蕭后道:“何不宣他進來,與他講一講,倒也有趣。”煬帝便差兩個小內監,去宣王義進宮。
那兩個小內監奉旨忙出宮來,正要問到王義家去,有一太監說道:“王義在張成家里去了。”兩個小內監,就尋到張成家,門上忙欲去通報,他們是無家眷的,又是內監,便沒有什么忌避,兩個直撞進里邊來,推而進去,只見王義直挺挺的,睡在一張榻上,露出了下體,張成正在那里把藥擦在陽物的根上,將要動手。張成看見了兩個。即便縮住;王義也忙起身,系褲結帶。那兩個小內監,見他兩個這般舉動,又見桌上刀子藥包,大家笑個不止道:“你們在這里做什么事?”張成見他兩個是煬帝的近身太監,不便隱瞞,只得將王義要凈身的緣故,一一說了。兩個小內監道:“幸是我們尋到這里,若再遲些,王先兒那物,早已割去了。萬歲爺在后宮,特旨叫我二人來宣你,作速行動罷。”此時王義已有八九分酒,見煬帝宣他,忙向張成討些水來,洗去了藥,如飛同兩個內監到后宮來。
煬帝見王義滿臉微醺,垂頭跪下,便道:“你在那里吃酒來?”王義平昔口舌利便,此時竟弄得一句許也對答不來,兩個內監又微微冷笑。煬帝見光景異常,便問兩個內監道:“你兩個剛才在何處宣王義到來?”小內監道:“在守宮監張成家里。”煬帝道:“吃酒不消說了,還有甚勾當?”小內監把張成的說話,與桌上的刀藥,一一奏聞。煬帝聽了,把龍眉微蹙道:“王義你起來,朕對你說,凡凈身之人,都是命犯孤鸞,傷克刑害,不是有妨父母兄弟,定是刑克妻孥,算來與其為僧為道,不若凈了身,后來或有光耀受用的日子。就是父母肯割舍了,我們那些老內監,還要替他推八字算劃度,然后好下手;況是孩童之事。你年二十有余,豈可妄自造作,倘有未妥,豈不枉害了性命?”王義道:“臣蒙陛下隆恩,天高地厚,即使粉身碎骨,亦所不惜;倘有差誤,愿甘任受。”煬帝道:“你的忠心義膽,朕已深知;但你只思盡忠,卻忘報本。父母生你下來,雖是蠻夸,也望你宜室宜家,生枝繁衍,豈可把他的遺體,輕棄毀傷?為朕一人,使你父母幽魂,不安窀穸,這斷不許。如若不依,朕論你不但不見為忠,而反為逆矣!”王義見說,止不住流淚,叩首謝恩。
煬帝道:“剛才有前日新選進來的一個宮女,語不明,要你去盤問他,看是何處人。”說罷,便喚那宮人當面,王義與他一問一答,竟如鸚鵡畫眉,在柳陰中弄舌啼喚,婉轉好聽。喜得蕭后與眾美人笑個不止。王義盤問了一回,轉身對煬帝奏道:“那女子是徽州歙縣人,姓姜,祖父世家,他小名叫做亭亭,年方一十八歲。為因父母俱亡,其兄奸頑,貪了財帛,要將他許配錢牛;恰蒙萬歲點選繡女,亭亭自詣州愿甘入選,備充宮役。”煬帝聽了,說道:“據這般說起來,也是個有志女子,所以舉止行動,原自不凡。朕今將此女賜你為妻,成一對賢明夫婦何如?”王義見說,忙跪下去道:“臣蒙陛下知遇之恩,正欲捐軀報效,何暇念及室家?況此女已備選入宮,臣亦不便領出。”煬帝道:“朕意已決,不必推辭。”王義曉得煬帝的心性,不敢再辭,只得同亭亭叩首謝恩。蕭后道:“王義,你領他去,教了他吳話,不可仍說鳥音。倘宮中有事,以便宣他進來顧問。”煬帝又賜了些金帛,蕭后亦賜了他些珍珠。王義領了亭亭,出宮到家,成其夫婦。王義深感煬帝厚恩,與亭亭朝夕焚香遙拜,夫婦恩愛異常。正是:
本欲凈身報主,誰知宜室宜家。
倘然一時殘損,幾成夢里空花。
------------------
亦凡圖書館掃校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