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曲折的官道上,幾輛馬車在兩排武道境甲士的護送下向著遠處行處。護送的甲士一聲不吭,神情嚴肅,氣氛一片肅穆。
楊紀坐在居中的一輛馬車里,神情專注的翻閱著手中的書藉。
從平川城出發也有兩個多月了,安排好梁伯的生活之后,楊紀什么都沒帶,幾馬車的書藉,全部都是史師送給自己的。
“楊紀,真不明白?這一路大把的時間,你不好好練功,怎么盡看這些沒用的書?難不成這些書還能讓你增加功力不成?”
突然,一個粗獷的聲音從前方傳來。
楊紀目光一頓,從書本上抬起頭來,一張熟悉的臉龐立即映入眼簾。段剛百無聊賴的坐在對面,一臉好奇的樣子。
這一屆七名武童生,每個人都選擇了不同的宗派。只有段剛和楊紀選的是相同的。本來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馬車的。不過段剛自己一個人的馬車不坐,偏偏喜歡往楊紀這堆滿了經書的車廂里鉆。
“讀書即可以明理,也可以明性。而且,我本來就是文童生,花大量時間讀書有什么錯嗎?”
楊紀道。
聽到楊紀說自己是“文童生”,段剛只能翻了個白眼。都這么說了,他還能說什么。不過什么明理明性,他是一點都不信。
楊紀一看段剛的樣子就知道他不相信,不過他也不辨駁。有些東西自己知道就好,不用說出來的。
楊紀讀書考文童生其實是有功利性目的的。直到文師跟他說,讀書和練功相輔相乘。相得益彰,不必喜武厭文。
楊紀開始是不相信的。直到從史師送自己的《星相》里面發現了“劍宗”的秘密。若不是自己對于文道的“經書、醫卜、雜書”稍有涉獵,就算得到那張羊皮紙。恐怕也什么都看不出來。
打發了段剛,楊紀繼續翻看手中的經書。
這是一段文圣時代的典故,說的一位著名的文圣與一位千古名君在河邊奏對的故事。
“君子動口不動手”,所以談論的內容都是文道推崇的“修身、治國、平天下”。不過那位千古明君站在河邊,望著熙熙攘攘,來來往往的商船,發出的一翻感慨卻引起了楊紀的注意。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楊紀慢慢的合上了書本。心中若有所思。
說這句話的君王是文圣時代赫赫有名的大帝,他說這句話似乎大有深意,并不只是簡單的就事論事而已。
“嘿嘿,楊紀,怎么不看書了。看你念念叨叨的,在說什么呢?”
一個聲音從旁邊傳來,段剛本來以為楊紀還要像平常一樣看很久,沒想到一會兒就合上了書本,立即大感興趣道。
楊紀也不說話。直接把經書上的那句話亮給他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哈哈,我還以為是什么好東西呢。這有什么好奇怪的?天下人誰不想要好東西?賣菜的想要錢,做皮貨的想要錢,連我們參加武科舉。還不是因為對我們有好處。”
段剛哈哈大笑:
“這是連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有什么好稀奇的。”
“不是這樣子的。”
楊紀搖了搖頭。笑道:
“這道理故然人人都知道。不過,我想的是。即然追求利益是人的本性。那么只要驅之以利。誘之以益,只要方法得當,那是不是連敵人也可以一樣利用呢?”
“你是在想這個?”
段剛睜大了眼睛,不敢相信,楊紀居然讀個經書,也能想出這種東西來。
“難道不行嗎?”
楊紀笑道。
“怎么可能?”
段剛狠狠的搖了搖頭:“敵人就是敵人,朋友就是朋友。如果能聯合,那也就不是敵人了。別的不說,石青那家伙你能讓他和你聯手嗎?”
“你怎么知道就不行呢?”
楊紀笑道:“而且,我原來和你們不就是對手嗎?還不是一樣成了朋友。”
“那不一樣好吧?”
段剛叫了起來:“我們那是對手,是對手懂嗎?那不是敵人!”
段剛使勁的搔頭,想要努力的將兩者區分開來。不過他本來不擅長這個,一時張口結舌,通得滿臉通紅,半晌說不清楚。
“哈哈,別著急,我也就是有感而發,說說而已。”
楊紀笑笑結束了這個話題,不過楊紀眼眸之中若有深意,似乎并不只是說說而已。
“轟隆隆!”
突然之間,一陣陣瀑布的轟鳴聲隱隱從遠處傳來。楊紀和段剛都是一頓,立即側耳細聽。
從平川城離開,一路上人煙稀少,很少看到人家。這還是兩人第一次聽到瀑布的聲音。
馬廂外馬蹄聲亂,隱隱傳來朝廷護送甲士的聲音:“鐵冠派,到了地頭,朝廷”
楊紀和段剛面面相覷,都感覺到了不一樣。
蹄噠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