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雖然武道修為不高,但也知道武道高中,做了武舉人之后,大部分都做得一手好文章,所謂錦繡文章,文涵萬象,就是如此。朝廷的武侯,頭頂一束華光浩浩蕩蕩,沖出百丈之高。這華光就是武者的精、氣、神。”
“這就精氣神合一,落到文章上,就是錦繡文章,涵養萬象。上古時代的文章,一個文字就能令山河震動,日月失輝。這并不是他們的修為有多高,而是因為他們的精氣神混合為一,融入了筆下。所以你看到的,并不只是單純的文氣,而是文圣的精氣神!”
梵能眼中神采熠熠,一臉的睿智的神色:
“古代佛陀唵嘛呢哄等六字真刻下去,移星換斗,指陸為江的大妖魔都要被鎮壓在山下,一動不動。這并不是因為山有多沉,而是因為山上有佛陀鎮壓六字真。蘊含在佛陀的精氣神在里面。妖魔們承受不起,只能被乖乖鎮壓在下面,幾千年都動彈不得。”
“我不擅武道,也沒有渾厚的內功。不過有些東西不管怎么變,道理總是一樣的。當初我從師兄那里聽來這些話,幾乎是立刻就想到佛道傳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修為不夠,不過凝聚精、氣、神并不是什么太難的事情。”
“我把武道中聽來的那些東西,用來謄寫佛經。所以就是這樣子了。我精神力并不強,但是謄寫佛經講究的是專注,只要精氣神合一,用心去寫每一個字。其實精神力強不強大,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師父一直夸我悟性高,其實這個東西并沒有那么難。”
“現在武道為尊,大部分的人心猿意馬。忍不住各種誘惑,精神散亂,念頭太雜。所以碰到精氣神合一的文章才會覺得重愈萬鈞。其實如果你能把自身的精氣神凝為一處,我謄寫的佛經,你其實輕易就可以拿起來。”
楊紀看著梵能,心中大為震動。梵能這翻話真摯、誠懇,顯然都肺腑之。這一翻精、氣、神的理論,楊紀以前聞未聞。心中震撼極深。
“精氣神合一,精氣神合一”
楊紀心中喃喃自語。有種另僻蹊徑,豁然開朗的感覺。他獲得了儒道傳承,對于這個其實遠比別人還要深刻。
浩然長河本來就是天下無數文人士人的精氣匯聚而成啊!
小和尚一字萬鈞,以自己的修為居然都拿不起來。楊紀本來以為這里面會有很多的曲折,沒想到答案卻又是如此簡單。
“精氣神合一,精氣神合一。好一個精氣神合一啊!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又談何容易啊。”
楊紀心中感慨道。紅塵滾滾,滄海橫流,在天下這個大洪熔中,想要不被外物誘惑。想要做到定精定氣定神,談何容易啊。
八荒六合,莽莽乾坤,能做到的又有多少?做不到的又有多少?
對于小和尚來說最簡單的事情,對于別人來說恐怕恰恰是最難的事情。也只有小和尚這樣心思單純合一,守得住青燈古佛,十年謄寫如一日的人才能做到。
楊紀心中也不禁暗暗佩服。
“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要么轟轟烈烈的活上一場,要么去死。人生如白駒過隙,才有抓住機會轟轟烈烈,才不枉此生。這種青燈古佛的生活非我所愿,這種道,不是我所求。”
楊紀心中喃喃道。道不同為相為謀,雖然對梵能佩服,不過這種道并非楊紀所要。
“小師父,多謝指點。”
楊紀感謝道。梵能的精氣神合一對楊紀來說確實是個極大的啟發。
“其實,這種東西只是小道,施主如果真的感覺,小僧倒也有辦法幫助施主收攝心神,把散到各種的念頭收攝起來。”
梵能想了想,沉思片刻后道。
“啊!”
楊紀吃了一驚,隨即大喜過望:“真的。”
“精神氣合一只是一種技巧,并不能增加你的武功,也不能提升你的力量,只是讓你原本分散的精氣神合聚,恢復眾生本來面目而已。所以施主也不用太過感謝我。”
梵能說著從謄寫佛經的褐色小茶下摸索出一卷東西。這好像是一卷經畫,又好像不太像。上面布了灰塵,顯然放的時間已經很久了。
“大梵寺中有教人精氣神合一的經畫,所有師兄弟只要有心都可以去學。小僧以前也看過,不過那是寺中之物。小僧雖然鉆研的佛經,但畢竟是寺中弟子,也無權轉授大人。”
“不過,我久讀佛經,總以為寺中的經畫有些過于復雜,而未得精氣神合一的本意。所以私下另外作了一副畫,將自己研讀佛經的心得付諸其中。施主可以拿去看看。”
梵能和聲道,說著把手中的那卷畫作交到楊紀手中。
“哦。”
楊紀從梵能手中接過經畫,心中將信將疑。和尚的話實在出乎他的預料,他本來以為這是一卷精氣神合一的經畫。但現在看來,僅僅只是一副和尚畫的畫作而已。
“不知道他畫的到底是什么?”
楊紀暗暗好奇。
武道一途一般只有達到武舉人的境界,才能開始做那種最粗淺的經畫。把自己心得付諸其中,傳予后人。
楊氏一族的拳意合一圖就是這么來的。
但和尚明顯沒有武舉人的境界,他按自己的心理做出來的畫作怎么樣楊紀實在沒有把握。不過,見識過和尚的種種不凡,楊紀倒也不敢輕視。(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d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dd微信公眾號!)(未完待續。。)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