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其實你已經盡力了。”
楊紀安慰道。
“是啊。我們已經盡力了。盡力了都已經這樣,更別說沒有盡力會是什么情況。瑯琊郡是個大郡啊,這些人居然也這么大的膽子!”
王泰望著窗外,眼中迸射出陣陣殺機,他的五指握著茶杯,那茶杯都快被他擠爆了。這么巨大的時空旋渦是不會無緣無故出現的,在仕途多年,王泰的感知遠比許多想像的敏銳的多:
“楊紀,你知不知道我們大漢皇朝每年要死多少人?被邪神殺的,被冥界生物殺的,被邪道中人殺的,被蠻族人殺的,被妖族殺的,被邪教殺的,被綠林盜匪殺死的。一遍又一遍,不管朝廷怎么樣都無法禁止。”
“西部的邊陲,那些蠻族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不斷的攻破到城里來。不管朝廷派多少人馬,派多少甲士都沒有用。經年累月的消耗人口。而那些荒僻的地方,大大小小的邪教、妖祠層出不窮,愚弄百姓,煉血煉骨,血祭邪靈,這些東西太多太多了。”
“而在這些事情中,死傷最多最大的,往往都是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人力終究是有限的,就算老夫再有雄心,也不可能處處照顧得到。所以那個時候起,我便立誓,今生要盡最大的努力一處一處的消滅我們大漢皇朝的隱患,照顧這些普通的百姓。”
楊紀心中微微顫動。他雖然讀過王泰的《武略》,但還是第一次聽到王泰自剖心聲。一種說不清的感覺涌上心來。
楊紀突然之間明白為什么王泰對于和蠻族之間的邊畔一直耿耿于懷,不管的建議朝廷采取高壓政策消滅蠻族。
“楊紀,你在武科舉中的策論中提到了西北邊陲,提到了蒼墟城。我問你,如果我讓你去經略西北。鎮壓蒼墟。你有把握用你在策論中的方法,幫助朝廷平定蠻族嗎?”
王泰反手托著茶杯,背著雙手,道出了他召見楊紀的真正目的。
楊紀眼中光芒閃動,電光石火間腦海中掠過無數的念頭。武科舉文式部分的策論是楊紀應付武科舉,為了在武科舉中勝出而寫出的作品。
這種東西屬于特定環境的產物。并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虛實難定。不過這也不是什么胡編亂造,至少在理論上是完全行得通的。
只是楊紀沒想到,王泰居然這么快就想把自己在紙面上的理論實踐出來。而且還提出推薦自己去西北。
這實在是出乎楊紀的預料!實在太快了點!
楊紀沒有說話,眼中露出思考的神色。西北原始森林中的蠻族一直都是朝廷的心腹之患,朝廷發動數次大規模的圍剿,無數強橫、睿智的將軍前仆后繼都沒有能夠解決這個問題,楊紀哪里敢輕易的承諾說自己就能解決得了。
不過,沒試過不等于就做不到。沒有解決不等于就解決不了。
“屬下從沒有去過蒼墟城,不知道那里的詳細地形和局勢,不敢妄。紙上得來終覺淺,有些東西,還需要到蒼墟城實地堪查過后再說。不過,雖然如此,但從理論上來說,學生還是極有信心。”
“至于平定蠻族。這就不是學生一人能夠做到的了。這需要集合整個朝廷以及民間的力量,大家齊心協力才有可能解決。這一點。學生在策論中也提到過。”
楊紀站起身來,雙手垂下,深深一禮后誠聲道。
“哈哈哈,好!”
聽到楊紀的回答,王泰驟然轉過身來,一雙眼眸不但沒有嗔怪。反而頗有贊賞之意:
“你能知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的道理這就足夠的。西北邊陲形式復雜,有些東西就算在朝廷的邸報中都難以說清楚。而蒼墟城的情況就更是如此。你能說出這番話,說明睿智過人,不失冷靜,并不是那種狂妄自大之輩。僅憑這一點。就值得老夫保舉你一翻。”
“西北邊陲也不需要你一人克定。只要你能克定蒼墟城就足夠了。你在文試策論中提到以農桑取勝,我問你,你在農桑方面有經驗嗎?”
王泰雙目如炬,深深的看著楊紀道。
“這,學生并無經驗。”
楊紀猶豫了一下,還是老實道。楊氏一族畢竟是大族,楊紀雖然接觸過一些農桑的東西,但卻也沒有做過那些農桑的活。
“呵呵。”
王泰笑了起來,衣袖一拂,在楊紀旁邊的檀木椅上坐了下來:
“沒有農桑的經驗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任何東西都是可以學的。這次戶部官員來的時候,我替你向他們要了一塊農桑司的牌子。如果你不介意的話,不妨在我離開之后,以農桑司丞的名義,代我鎮守三個月的瑯琊城。”
“三個月的時間,做不了什么大事。不過,即便把你調動蒼墟城,也用不著你下水插秧。你只需要熟悉怎么管理操作就行了。只要你用心去做,我一定會替你在兵部活動,只待時機成熟,立即推薦你去經略蒼墟城。”
王泰說著把一個兩指寬,表面微微發黑的木牌子從桌面上推到了楊紀面前。
“軍部的實職武將非常難得。只要你能夠在蒼墟城打開局面。日后步步高升,對你以后的仕途必然大有幫助!”
楊紀一臉的意外。農桑司丞是郡級才有官職。相當于從城主剝離出來的職務,掌管全郡的農桑、水利。雖然是個文職,當官職也很大。
甚至官品上比易先天給自己的“都尉行走”還要大些,因為這是實權的官職,而且主管整個郡縣。
文武有別,王泰是武將,而且還是朝廷派來臨時巡查武科舉的,事情結束就要回京敘職。按道理是插手不進這種地方上實權官員的任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