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十月,該播種冬小麥了,闖軍也沒發種子種田的意思,眼看著明年也不可能有糧食收,而豫西的糧食又被幾十萬人吃光,留在豫西便只能餓死。
有見于此,闖軍便只能挪窩了。
現在李自成雖嘯聚幾十萬人,但壓力其實也很大,這么多人馬,一般的縣城,十天半月就被吃光了,李自成只能尋找下一個能夠養活幾十萬闖軍的地方。
這對于明朝和絕大多少百姓來說,都是一場災難,而對于闖軍自身,其實也在往死胡同里走。
現在李自成所過之處,可謂寸草不生,制造眾多流民,加速明朝的滅亡,而地方被嚴重破壞,也給闖軍自身留下一個據大的隱患。
宜陽縣,闖軍大營內,此時的李自成,并沒有心思去琢磨著個隱患,或者說不想琢磨。
因為他擔心的不是百姓,而是他自己的處境。
幾十萬闖軍要吃飯,至少得一兩個省的地盤才養得起,現在李自成沒有種地的條件。
那少裹挾一些流民行不行?
自然也是不行。
人馬少了官軍來圍剿怎么辦?
現在闖軍想的不是怎么解決百姓生計,如何統治百姓,想的是如何不被朝廷剿滅,如何推翻朝廷的統治,所以人越多越好,哪怕其中大部分都會被餓死,被當做炮灰消耗。
因此李自成下令,焚燒豫西百姓屋宅,裹挾豫西百姓,浩浩蕩蕩近百萬,向洛陽逼近,而洛陽顯然也養不了這么多人,其中大多少百姓,都會被闖軍拋棄。
這時,宜陽縣焦黑的斷垣殘壁之中,四處遍布闖軍的營帳,一眼望去,難以計數,密密麻麻的闖軍穿行于營中,聲勢極為浩大。
在已經成為廢墟的縣衙內,一間還算完整的大堂里,架起了火爐,烤著一頭山羊,闖軍眾多大將,圍坐在火堆旁,商討軍情。
李自成四十來歲,穿著一件破襖子,皮膚黝黑粗糙,頭上戴著范陽帽。
這個扮相,如果沒人說,這是闖王,大多數人還是十二點左右,明天盡量早發。)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