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歡一路穿州過縣,看見了他在南京,看不到的畫面。
江南富庶之地,百姓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好。
高歡離開池州后,一路北上,穿過廬州府,進入鳳陽地界。
鳳陽是前朝中都,不過空有政治地位,經濟卻是一塌糊涂。
這里屬于直隸,不過與長江之南的幾個府相比,簡直是一窮二白,就是于淮河下游的淮安相比,也是相差甚遠。
一個破敗的村口前,扮做行腳商人的高歡,正與兩位老漢交談。
一群沒穿褲子的孩子,則好奇的圍在周圍,瞳眸中有純真,又帶著一絲羞澀。
廬州靠近長江,情況還好,高歡每到一處,他的商品還有百姓挑選購買,可進入鳳陽地界,便只見他們圍觀,卻少有能夠掏出錢來購買的。
“老鄉,今年收成如何啊?”高歡喝了完水,“日子還好過嗎?”
老漢搖了搖頭,“日子難過哦!新朝剛立時,還過了十多年好日子,現在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高歡不禁問道“這是為啥呢?”
老漢嘆息道“二十年前,我家五口人,朝廷給分了二十五畝地,現在我家十三口人,還是二十五畝地,平均下來,一人不到二畝。兩畝地,除去繳稅,要養活一個人難啊!”
高歡微微頷首,雖說李巖的改革,限制了土地的兼并,可是隨著人口的增長,百姓的平均耕地,正迅速減少。
在高歡立朝之初,每人還有五六畝地,而現在人均大概只剩下一兩畝,而糧食的畝產又沒提上去,所以各地百姓都出現了返貧的現象。
不到兩畝地,要養活一人,日子有多苦,可想而知。
“是啊!前些年還能頓頓吃米飯、面條,現在就只能吃點糧食,摻著點糠,再吃點紅薯和玉米,勉強挨過一年。”另一個老頭道“這樣一來,餓是餓不死,不過也難有節余!另外我們這地,水災平繁,三年一小澇,五年一大澇,一場水災下來,所有積蓄都要消耗一空,還得像財主借債!”
高歡點了點頭,明朝開國功臣,大多出自淮西,不是沒有原因的。
現在江南那邊,歌舞升平,富商大賈生活奢靡,猶如盛世,可百姓的日子,卻沒有根本的改變。
高歡問道“這村里難以生活,有人去城里找工作嗎?”
老頭道“怎么沒去,地里養活不了那么多人,好多年輕人都拖家帶口的去了城里,不過他們累死累活,日子也過得不好!”
高歡聽了老者的話,決定前往城市再去看看,了解那些離開鄉里前往城市的百姓過著怎樣的生活。
“老丈,謝謝您的水啊!”高歡把破了個口的陶碗還給老人。
谷霧&ltspa&gt他又給孩子們,一人敲下拇指大小的麥芽糖,便領著伙計,推著車子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