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皇帝高歡據說偶染風寒,一直未曾露面。
南京城內各個衙門,對于這個現狀,嘴上沒說什么,心里其實都是頗為樂見。
對于大臣們而,一個強勢,且事事過問的皇帝,讓他們如履薄冰,不得放松,不得自在。
在文官集團中,除了個別忠臣,大部分官場混子們,皆喜歡那些不管事的皇帝。
高歡這樣擁有頗高威望的開國之君,給臣子們的壓力很大。
即便高歡沒有表現任何惡意,但有老朱這樣的皇帝在前,臣子依舊本能畏懼,很想移走這座大山。
對于他們而,皇帝最好是多培養下個人愛好,將江山社稷交給他們這些文官就可以了。
督察院的兩位主官,對于忽然接到高歡的召見頗感意外,不知道皇帝為何召喚。
不過近些年來,高歡對文官政府頗為和氣,幾人并未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樂顛顛的就來了。
御書房,督察院兩位主官,在外堂等待召見。
這時他們聚在一起,一邊等待,一邊猜測皇帝為何忽然召見。
督察院督御史陳子龍,不禁詢問道“劉副院,陛下緊急召我們前來,你可知是發生了什么事?”
東南士紳商賈,并非是鐵板一塊,內部也有區別。
他們中有代表大商賈利益的,也有為中小商賈說話的。
陳子龍雖是江南人士,但與黃宗羲、劉宗周并非一派。
在黃宗羲得勢后,陳子龍在督察院說話不太管用,督察院大半事務都是劉宗周在處理。
因此面對高歡召見,他只能先詢問劉宗周。
劉宗周也是一頭霧水,思來想去,最近發生的大事,能與督察院有關的,也就是巡查銅陵之事。
劉宗周道“前不久,銅陵那邊出了個案子,不過已經調查清楚。或許陛下要問此事!”
陳子龍怕皇帝詢問,他全然不曉得,便又問了幾句,稍微了解個大概,便安心等候了。
畢竟,他近段時間沒怎么管事,真有什么問題,也可以推給直接辦事的劉宗周。
劉宗周向陳子龍敘述時,也將事情仔細復盤,發現沒有明顯紕漏,便也就安心下來。
“陳督院,劉副院,陛下召見!”這時一名內官來到外堂,行禮恭請。
兩人遂即起身,先整理下官袍,扶正官帽,才跟著內官進入內堂,便見高歡身穿龍袍,頭戴翼善冠,坐在御案后,于是連忙上前行禮,“臣參見陛下!”
高歡擺了擺手,“兩位愛卿入座吧!”
高歡確實是個仁慈的皇帝,對于臣子很是優待。
自打趙官家撤了宰相們的凳子,打破了沿襲千年的宰相坐而論道的規矩,讓宰相從此失去了在朝堂上與皇帝平起平坐的特權,官員們在皇帝面前的地位便越來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