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送弟弟來衛學,送顧千戶和顧云娘回家,拜見指揮使大人的事情都順利完成,黃來福也就放心了。在岢嵐州內留了幾日后,他也從義父指揮使劉景春大人那里得到了消息,有劉景春的親自出馬,岢嵐知州那邊自然不是問題。
關于岢嵐境內的牧場羊絨之事,劉景春大人已經和知州大人“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就等黃來福替職回來后,回到五寨堡,再派人接洽商議具體的細節了。
黃來福念著自己的公事,因此在岢嵐州城停留了幾日后,便要起身告別,前往京城。
顧千戶等人也知此事重大,關系著黃來福的前程,便讓黃來福起身離去。不過臨走前,顧云娘卻是要堅持跟在黃來福身邊,美其名曰是跟著來福哥哥到外面去見見世面,也是,她長這么大,還沒去過省城呢。
黃來福,顧千戶等人自然也就由著她了,反正她和黃來福二人不久后就要成親了,也無所謂什么閑話之類的,顧千戶和顧云娘都不在意了,黃來福自然就更不會在意了,身旁有個美貌女郎相陪,也是一件美事。
公元1590年6月17日。清晨。
在顧千戶一家的千叮嚀,萬囑咐下,黃來福和顧云娘一行人,起身從岢嵐州城出來,途經嵐縣,類煩鎮,古交縣等地,往太原府方向而去。
一路上,顧云娘和江大忠,楊小驢等人都是興致勃勃地聊著一些好玩的東西。黃來福則是細心觀察各處,特別是途經各地一些人文及農業的情況。
從岢嵐州城出來后,一路往太原府,黃來福就注意到途中各處農業的情況都很不妙,除了一些靠近河邊的田地外,大多是各處田地干旱嚴重,小麥出苗稀少。看來大明今年這個糧食問題又要讓廟堂上的大人們頭痛了。
在路上,黃來福還注意到一個情況,就是路上流民源源不斷。這些流民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他們有的挑著鍋,有的用籮擔挑著孩子,許多人都是面黃肌瘦,衣裳襤褸。不過看眾人眼中都是滿懷希望,努力地往太原府的方向而去。從這些人的說話中,黃來福知道他們因為今年的收成又無望,所以許多人都趁早做好了準備,先逃荒再說,到了太原府等大城,說不定就有口吃飯的機會。
看到這些流民,顧云娘和江大忠等人說話的聲音都小了,黃來福則是細心觀察他們。從他們的衣著打扮中,這些流民的成份還是挺復雜的,有些是逃荒的農民,有些是各處逃亡的軍戶,匠戶,還有一些是城鎮的小商販。
事實上,當時的流民問題是大明中后期的普遍性社會問題,流民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畿內邊陲。特別是憲、孝、武三朝后,流徙人口更是動輒成千上萬,形成遍及全國的巨大洪流。流民的分布、規模在各地亦不一樣。一般來說,北方流民規模宏大,遠遠過南方。
出現流民的原因主要是天災,人口的增長,再加上土地兼并,還有一些是受到商業的吸引,不愿種田,游手游食之輩。這股力量就如后世的民工潮,如引導得好的話,可作為城鎮工商業的主要勞力來源,引導不好的話,再加上天災的原因,就盡出李自成之輩。
黃來福自然明白這股力量的強大,他暗暗心驚的同時,又安慰自己,還好,將來自己的農業展后,如果要大興手工業,至少自己不會愁工人了。這已經比幾十年后的英國要好,不必為了城鎮手工勞力的需求,而將農民從土地中趕走。
※※※
當然,一路上雖然有流民這個不河蟹的因素存在,但此時萬歷朝的統治還是非常穩定的,除了農村外,所經的城鎮,普遍還算繁華,特別是越近大城的地方。
比如說今天眾人經過的婁煩鎮,后世所稱婁煩縣的地方,就是因為處在交通要地上,從太原等地前往三關的糧食,布匹,食鹽等物源源不斷地經過這里,使婁煩鎮內人煙繁庶,歌樓酒肆,賈?繁華,儼然成為一個新興商業城鎮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