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寨堡開始大豐收的同時,黃來福也在準備編伍練兵的事宜。全文字閱讀
在15日那天,黃來福放了新招募旗軍們五天假,到了20日,放假的新兵們6續回五寨堡來。
杏嶺子小山村,張大三家。
這是一間低矮的泥草房,不過此時桌上卻是擺著大桶的湯面,還有些青菜魚肉。在小山村中,這種日子,足以讓人羨慕了,比前張家以前家中的生活,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上。有意無意的,這些天,來竄門的人都比以前多起來。
這都是張大三從五寨堡參軍回來,帶回的安家銀,還有五寨堡送來的布匹米面改善的生活。而這五兩安家銀,如果省吃儉用的用,足夠讓張家過好幾年了。
飯已經吃完了,此時,三子爹,三子娘,他三年前進門的媳婦兒,正在打點包袱,為張大三的出行做最后的準備。三子娘和媳婦兒都是哭哭啼啼的,頗為不舍。三子娘更是一邊流淚一邊交待張大三要注意些什么。張大三聽了頗為不耐煩,他此時一顆心早已飛回了五寨堡,只是道:“知道了,知道了娘,這些孩兒都知道,不消您說。”
見老婆子交待個沒完,三子爹也是道:“死老太婆就知道哭,三兒這次去是好事,別人求都求不來,還哭什么?真是女人家短見識。你們是不知道,那堡里的千戶大人是多么親切,三子跟著他做事。準沒錯。”說著三子爹呵呵地笑了起來。
這次的軍屬大會,三子爹到五寨堡去一次后,就認為兒子到五寨堡參加了旗軍,是個非常正確地決定,以后便成為張家中兒子的堅決支持者。參了軍,兒子不但每月有豐厚的軍餉,還有各種軍屬待遇,足以讓家人活口,比地里刨食強多了,還拿了五兩的安家銀回來。這幾年中,家人的生活更是沒有問題。****
再說,此次新軍們隨家屬回家時,五寨堡的軍官軍戶們,還一路敲鑼打鼓地送回來,又送來了米面布匹等,當時連村長都驚動了,村民們圍觀時的羨慕神情,讓三子爹現在想起來,還是樂陶陶的。這大頭軍平時三子爹也聽多了。平時都是多么多么的慘,只有這一次五寨堡黃來福千戶大人的兵,才有這么榮耀,個個是好漢。這個兵,當得值。
“我這不是高興嘛,死老頭子,就知道說我。”聽了三子爹地話,三子娘了眼淚。回敬三子爹道。
“好了好了,時候不早了,三子該趕路了。”三子爹不和老婆爭,只是呵呵笑道。
家人將張大三送出了家門口,便村頭路口而去,一路上,都是聞訊來的村民們熱情地向張大三打招呼,眾人還一起將張大三送到了村口。
各人都道:“三子,好好干。不要給我們杏嶺子村人丟臉……”
張大三臉上容光煥,滿臉的燦爛,他道:“各位鄉親放心吧,大三決對不會給你們丟人的。”
他對抱著三歲大兒子的媳婦兒道:“翠枝,好好照顧公婆,我走了。”
他又給三子爹和三子娘跪下磕了幾個頭。站了起來。整了整包袱,仰天呼了口氣。昂然而去。
而這個情形也不斷地生在各個山村,各個村堡,各個民堡中。各個新入伍的旗軍們,告別了家人,懷著各樣的心思和夢想,走進入五寨堡的營房內。
公元1590年8月20日下午,五寨堡營房,較馬場上。
隨著軍士們的6續來到,黃來福也開始了對軍士們的編伍,五寨堡是衛所軍,當然不好僭越,還是一樣地按小旗,總旗,百戶的編隊。
而黃來福雖然將五寨堡旗軍中原來那些老油子軍官們都打走了,不過依那日的商定,他們家中的年輕舍人們還是頂替了他們地位子,不過好在這些舍人軍官們都是些十幾,二十幾歲的年輕人,還沒他們父輩身上的不良習氣,黃來福大可慢慢調教,保證五寨堡新軍的朝氣。
而這些舍人軍官們也是黃來福需要的,畢竟這些人算是軍將世家,比起一些從來沒有練過武地普通民戶們強多了,不論是身體還是對軍隊的認識。黃來福也一下子沒地方找那些優秀的軍官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