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鎮,岢嵐兵備道西路,偏頭關。無彈窗小說網
偏頭關與黃河邊的蒙古部僅一水之隔,關外有豐州灘,歸化城,板升諸處,有蒙古順義與東西兩哨部落駐牧。偏頭關地勢重要,與寧武關、雁門關,合稱外三關。
偏頭關于洪武二十三年建設土城,萬歷二年磚包,周五里零三百一十八步,高三丈五尺,初設守備一員,嗣設副總兵一員及守御千戶所,以保德州同知與本他大使監收錢糧,后添管糧通判一員,嘉靖二十一年改副總兵為總兵移鎮寧武,以老營堡參將改駐本關,隆慶三年移岢嵐兵備道駐扎于此。
偏關曾是蒙古人入寇的必經之地,隆慶初俺酋率眾由偏頭關驢皮窯入,經岢嵐,嵐縣,陷石掠汾,全晉震動。不過隆慶和議后,該地已經多年未經兵火。
現在偏關一帶,和蒙古人開有多個民市,商販輻輳,有西商,有蒙古商人,前來貿易者絡繹不絕,城內商號作坊,寺廟樓觀,民居院落等大小建筑鱗次櫛比,錯落有致。
現城內有西路管糧同知楊喜賀大人,欽差整飭岢嵐兵備按察司副使高其大人,欽差分守西路偏關參將李力大人。
偏頭關城內,兵備官府邸。
“果真如此……”聽了兩個心腹的話后,欽差整飭岢嵐兵備按察司副使高其高其大人陷入了沉思。
五寨堡的情形,聽兩個心腹描繪后,高其心動是心動。不過想下手的話,事到臨頭。才現不是想象中地那么簡單。高其名義上是山西按察使副使兼岢嵐西路兵備官,官居正四品,節制一參將。一游擊。五守備,四操守,九防守。但自己手中真正掌握的力量,只是手中地一百余家丁們,其它的兵權,實際上都是掌握在各軍堡將官手中。
對五寨堡。他能使的力量和手段有限,雖是節制,但畢竟是不同系統,一個軍。一個兵,也用不上屢試不爽地斷糧方法。移防吧,也是麻煩,因為依明時地兵制,若無戰事時,移防千人以上的軍隊,須經請示兵部。擅自移防。以謀反論處,高其雖是兵備官。卻也不敢做這樣的事情。
而且大明幾百年,沒聽說過衛所軍戶們移防的,都是世世代代駐守一地。而要移防的,只有讓五寨堡成為營兵,不過這也困難,大明營兵的招募,掌握在兵部地手中,無令擅自募兵者,以謀反論處。
依大明軍制,總兵手中的標兵,副將手中的奇兵,參將手中的援兵,游擊手中地游兵,才算得上是營兵,又稱為戰兵。整個山西鎮軍馬,除了總兵標下兩掖營兵及鎮中的奇游援三營外,其它的幾萬人,都是衛所的軍戶軍士,除了戰事外,衛所軍士們都是幾百年不動的。
想讓五寨堡成為營兵,談何容易,一成為營兵,就要戶部糧餉,武器衣被,開支龐大,戶部不會答應的。而五寨堡之前雖有招募了一些民戶們補充入五寨堡軍士們,不過他們都是加入了五寨堡軍戶戶籍,算是衛所間正常的清勾替補。
高其心想:“這事情,先和李參將商議一下,再遣心腹至寧武關,聽總兵大人是什么想法。”
五寨堡,清漣河邊。
“吱嘎吱嘎”地聲響中,河邊水力磨坊地石碾石磨在河水的沖擊下,正出繁忙地聲音。
這座水力磨坊很大,稱之為黃來福大水力磨坊,磨坊上面著一個大棚,鋪著茅草。大棚邊上,沿石砌的河沿邊,大棚木欄旁,還放有一溜的木椅,供人休憩,對著河,還可以看離這邊不遠的渡口的情形,眺望不遠處的黃來福大水車,此時河上是船來船往,一片繁忙。
磨坊里面有著眾多的石碾石磨,雖是興建不久,不過生意卻是非常好,人來人往的,非常熱鬧。經常會有商人們,運著一車車的糧食而來,在這里將小麥脫殼或是將米磨成面粉。
還有一些五寨堡的軍戶婦女們也來此脫殼磨面的,或是直接前來這里買米。而受此影響,水力磨坊旁邊也興建了幾座米鋪。
早在前些時候,在五寨堡大豐收后,黃來福就注意到了關于小麥脫殼磨粉的問題,原來大多數的軍戶們還是采用原始的椿米脫殼法和人力揚米法,還有畜力磨粉法,雖五寨堡的商賈們也在堡內建了幾家畜力碾米鋪坊,不過這效率還是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