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五寨堡第二次地農業大開墾,比起去年,一開始,就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相對五寨各個工廠作坊來說,五寨堡各個農場,更吸引各地人流一些,畢竟五寨堡周邊的一些民堡的民戶們,還有那些來到五寨堡來的各地流民們,大多原先就是各地的農戶,多年來地土地觀念,也讓他們愿意選擇繼續在土地上務農。^^?君?子??堂?^^
再說了,各人也知道,五寨堡各個農場中,那些福利待遇也遠遠高于五寨堡各地地工廠作坊,基本月糧就有五斗,還有各種獎勵,這真如千戶大人所說的一樣,進了各個農場內,只要努力干活,就相當于手上捧了一個鐵飯碗啊,秋收時五寨堡地那次慶功大獎勵,可是讓五寨堡周邊各地,到現在為止,都還在津津樂道呢。
各個農場的待遇福利高,穩定有保障,這是黃來福深思熟慮的結果,五寨堡興盛的最基本的根骨就是農業,屯丁們的待遇如果不高,他們就不會安心種地,不安心種地,糧食產量就沒有保障,糧食產量就沒有保障,五寨堡現在的繁華,就成了無根的浮萍。誰輕誰重,黃來福還是知道的。
再說了,由于現在五寨堡各個工廠作坊已經不是黃來福在直接管理,只是合資,到時分紅就是了。而五寨堡各個農場,則是黃來福直接管理,來自后世的他,比起這時的人們,自然對手下員工們會更有些仁善的心理,盡量給的待遇高些。
此次五寨堡新開墾土地二十萬畝,需招募屯丁們四千人,需要的這么多人,一下子將五寨堡周邊各地的民戶勞力及來到五寨堡的流民們一掃而空,而且人還不夠,需要再向周邊地區招募些人工。
9月20日后,在五寨堡開始招募新農場的屯丁時,消息傳出,先原五寨堡周邊的民堡們及村堡們的青壯勞力是一涌而入,這一年來,五寨堡各個農場中的變化及待遇他們可是看到眼里,早已是羨慕得口水直流,只恨自己不得成為屯丁。以前他們是沒機會,眼下有這個機會,他們是說什么也不會放過了。****
而對于屯丁們的待遇,黃來福早有規定,五寨堡軍戶屯丁們每月待遇是月糧五斗,加各種獎勵,而民戶屯丁們的待遇是每月月糧四斗,加各種獎勵。當然,如果這些民戶屯丁們加入五寨堡軍戶戶籍的話,也可以享受到每月月糧五斗的待遇,還有一系列的福利。
如果放在以前,五寨堡周邊地方的民戶戶籍會比軍戶戶籍金貴些,但現在早已是反過來了,有個五寨堡軍戶戶籍,可是讓人羨慕得很,不約而同的,這些民戶屯丁們及他們的家人,都爭先恐后地加入了五寨堡軍戶戶籍。最后的結果是,五寨堡周邊的地方,已經全部變成了軍戶,不再存在民戶了,成為大明唯一一個全軍戶的城堡。
至于那些流民屯丁們,有拖家帶口的,了解到五寨堡的情況后,也是不約而同地加入了五寨堡軍戶戶籍,決定在五寨堡長住下來,落地生根。這讓黃來福手中的軍戶戶口達到了幾千戶。
隨著五寨堡開始熱火朝天地招募各新農場的屯丁們,一伙伙流民也拖家帶口,滿懷希望,從周邊各地來到了五寨堡。
“娘,俺餓!”一個小女孩抓著自己母親的褲腳,有氣無力地道。
母親安慰她道:“囡囡不要慌,等你爹爹和哥哥回來,就有東西吃了。”一邊說,一邊心疼地將女兒摟到懷里。
這是一家典型的流民,母親周氏,三十多歲,頭蓬亂,面黃肌瘦,單薄的衣裳千瘡百孔,身上滿是灰塵,女孩不到十歲,瘦弱的身體,臉色也是枯黃,只是在母親懷中有氣無力地直哼哼。在她們身旁,放著一個挑子,內中有一個鐵鍋,還有幾床薄被,再就是一些簡單的行李。一個籮擔內,還站著一個更小的男孩子,四肢無力地縮在籮擔內,臉上也是一副營養不良的樣子。
象她們這樣的人家,還有幾家。此時各人都坐在離五寨堡北門不遠的路上,他們都是來自寧武方向,聽說五寨堡可以活命后,便相約來五寨堡逃荒,此時他們的男人都去五寨堡內探聽消息了,留下一些婦女老人們在這里照看著孩子,對未知的畏懼,讓男人們先進堡去探聽消息,而這些老人女人孩子們,都不敢進入五寨堡內,一切都等自家男人回來后再說。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