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90年11月23日。
天上飄著一些小雪,在渠源銳等商賈的陪同下,黃來福和馬公公等人視察了五寨堡毛紡廠。
五寨堡毛紡廠是由渠源銳等商賈們主理,黃來福只是管出一些股金,及年底分紅便是。于10月初開工時,到現在為止,由于原料,工人,各色織工,一系列的設施等,己經準備完畢,因此進入11月底時,五寨堡毛紡廠己經正式開工生產了。
這個算是五寨堡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了,里面有男工,女工,童工等,近兩千人。除了一些管工等人外,大部分是來五寨堡的流民婦女們。
相對于進入五寨堡各個作坊工廠中做工,五寨堡的軍戶們,更愿意進入五寨堡各個農場中做事,或是黃來福直接管理的大畜場或是菜場果園等。對五寨堡的軍戶們來說,不論是先加入還是后加入軍戶的人,進入五寨堡各個農場中,才是真正的鐵飯碗,而在各個作坊中做工,總讓他們有一種不安全的感覺。
事實上,在五寨堡各個農場中做事,確實是待遇好,福利高,生活穩定,現在由各個商賈們管理經營的作坊工廠們,則是管理比較殘酷,勞動時間長,生活會苦一些。比起來自后世的黃來福,這些商賈們可沒多少仁慈之心,他們一切的目的,都是從利潤出。
進入毛紡廠后,里面的部門眾多。工序眾多。很多沒有技能地婦女和小孩們,只是在內中做一些初步的工作。如羊毛從各地收購來后,沒有分毛、洗毛、彈毛的,便由她們來完成。
馬公公很好奇,東張西望。黃來福則是看得專業些,他便看到,在一間間房中,各個衣衫襤褸的婦女和小孩們,個個坐在地上,都是在緊張地做著分撿羊毛等事。一些管工們,則是在旁虎視眈眈地巡視著,看到誰動作慢了一些,便是大聲地喝叱。這些女人們,連黃來福等人進來。都顧不上看。
羊毛初步整理好后,便送入幾間大房中。這里是紡車坊。
從這里開始,這些織工們便算是技術工人了。這些人,都是渠源銳等商賈們高薪從太原等地聘請而來,她們的工錢,比起普通工人們來說,可是高得多了。
對于紡紗,此時大明有一種腳踏紡車,可同時放置五根線,紡紗快。紡紗后,這時便是織工地工作了。她們用一種織機,每張織機至少需要二至三人同時勞動。
織布后,又是印染等。
和棉紡織業差不多,毛紡織業同樣是工序非常繁雜,有些機房的工序劃分就有絡工、拽工、織工、牽經工以及刷邊、運經、縶扣、接頭等,看得黃來福暈頭轉向。心想幸好將各個商業上的事交給商賈們,否則自己來干。不知道要累死多少腦細胞。
關于織機和紡紗機。此時大明的水平,還是位于世界前列的。黃來福電腦中雖有后世許多先進的紡織技術。但在紡織上,他暫時還不準備改進這些技術。現在的大明,需要的是更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以解決眾多的大明流民們地失業問題,而不是用這些技術們讓這些婦女們再次失業。先進的紡織技術,等市場需求到一定地步,非常迫切地呼喚新科技出現時再說吧。
五寨堡毛紡廠,生產地,當然都是毛紡織品,織出的布,都是織呢面料。第一批訂單,就是黃來福下單地三千套軍服,當然,這些面料所用的都是綿羊毛。
至于山羊絨毛,柔軟保暖,則是用來制作各種高檔的物品,各種地毯坐墊,羊毛衫,裘皮大衣等。這些東西,基本上都是用一些黃來福叫不來的小型織機,手工制作。而這些工人們,也是個個工錢高昂,都是渠源銳等商賈,從各地請過來的一些高手。其中也有幾個蒙古女人,大盤臉,瞇瞇眼,臉上有兩塊鮮艷的高原紅。
黃來福看這些這些蒙古女人們,個個技藝不錯,她們的工錢,雖說比不起同房的幾個漢人女技工,但個個都干得很開心。對她們來說,一年下來,這筆錢拿回去,回到塞外后,可算是一個富豪了。
黃來福吩咐了一聲,渠源銳便叫人取來了一些五寨堡毛紡廠手工制作的山羊絨成品,這是一些坐墊,揩面如絲帛滑膩,非常保暖。想必賣出后,可賣到一個好價錢。
黃來福愛不釋手,馬公公也很是歡喜,他撫摸著一個柔軟地坐墊,道:“這些物什不錯,很是少見,想必皇上和娘娘們見了,定是歡喜,咱家或許可以推薦到宮里去。”
讓黃來福和渠源銳等人聽了大喜,如果這些山羊絨成品能有一部分作為貢品,那對自己的五寨堡毛紡廠局面的打開,那將是一個極大的促進作用。